知行合一意思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行是指人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关于知行合一,先生在《传习录》中有阐释: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知行合一是为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
1、王阳明“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修养论与道德实践论,但从儒家“修己以安百姓”和“内圣外王”的思维逻辑与思想传统而言,其道德修养必定要落实到政治实践和社会治理上,所以又是一种政治学说。
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对于当前反腐倡廉,诚信施政具有警示作用。
现在一些官员知行分裂,说一套,做一套,败坏了党风政风,也失信于民。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有必要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以提升干部队伍的道德人文素质。这对启迪官员的道德良知,遏制贪腐之风,推行廉洁政治,执政为民,取信于民,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3、提倡“知行合一”,有助于在新的形势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人文化成”。
所谓“文化”,按古人的定义是“人文化成”,即以人文精神教育人民,养成良好社会风尚。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重点放在“行”上,奉行的是文德教化理念,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于发挥“人文化成”作用,推进全民道德教育能起到积极作用。
“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辩证说明“知行合一”理论。意思是:认识深刻并且能够很好落实才是真正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只有明觉、精察,才能认为认识深刻。
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两者是一体的,这也是与朱熹的理学最大的不同之处。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雎和睢的区别:指代不同:1、雎:用于古人名,如范雎、唐雎,都是战国时人。2、睢:水名。在河南,流入汩水,早已湮塞,仅有上游一支流流入惠济河。...
感性和理性的区别有:1、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2、反映的方式不同;3、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感性含义: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
造诣的意思是: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达到很高的水平。出处:清·张廷玉《明史·冯从吾传》:“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
《我爱这时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嘹亮的喉咙歌唱:这被春雨浇灌着的绿油油的麦苗,这被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江海,这破浪前行的巨轮,和那远...
“英雄不问出处”的下一句是“富贵当思原由”,意思是如果是一位英雄,那就不要问他的来历,而当他富贵了,就应当思考他富贵的原由。任何人都可能成为...
《爬天都峰》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这篇课文写了作者爬天都峰的事,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先用一句话交代爸爸带“我”...
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匆匆课文原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的意思是: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内篇·齐物论》。的下一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