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辽宁中考 > 辽宁中考试题 > 辽宁语文试题 > 正文

2024辽宁营口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02-23 17:08:12文/董玉莹

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虔诚 (qián) 犀力 (lì) 频临 (bīn) 融融泄泄(xiè)

B.叱咤 (chà) 蛰服 (fú ) 褴褛(lǔ ) 毛骨悚然 (sǒng)

C.抖擞 (shǒu) 忧戚 ( qì) 发髻 (jí) 泰然处之 ( chù)

D.果脯 (fǔ) 恣睢 (zì) 趿拉( tā) 韬光养晦 (tāo)

2.(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B.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C.反腐巨片《生死抉择》在各地上演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D.群众纷纷要求对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进行综合治理,以维护社会的安定。

3.(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___的经典名作,___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_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_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_____。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变迁

B.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进步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发展

D.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变迁

4.(2分)对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但是放眼望去,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拓展。

A.“清点”是动词,“成熟”是形容词;“理想与憧憬”并列短语,“一分幼稚”是偏正短语。

B.“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一句中“沉甸甸”作宾语。

C.“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但是放眼望去,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拓展。”一句是转择关系。

D.“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拓展。”一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拓展”改为“延伸”。

5.(2分)语文综合实践。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名称演变

【材料二】

位于沈城北部的新乐遗址代表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沈阳故宫、福陵、昭陵宏伟壮丽、金碧辉煌,融合了当时东北亚地区满族、蒙古族、汉族建筑文化的精华;奉天落子、奉天大鼓、评词、高跷秧歌等艺术形式推进了清代各类艺术的空前发展。

【材料三】

如今,铁西新区、浑南新区的开发建设,使沈阳城市规模大大扩展。浑河已如穿过巴黎的塞纳河一样成为沈阳内河,河上提拉桥高耸,两岸公园林立,与贯穿沈城南北的金廊胜景交织成沈阳城区最瑰丽的景观。地铁、轻轨等现代化公共交通设施建成使用,为城市交通注入新的血液。沈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如一颗明珠闪耀在祖国的北方。

问题:你从上面的材料中知到了沈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6.(2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B.《岳阳楼记》《马说》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C.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在黄河丢了生辰纲,后在黄泥冈丢失花石纲,不得不落草桃花山,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小说《红岩》中,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指的是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7.(2分)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段请写出与主人公有关的其他一件事。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8.(11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

(6)《游山西村》中能表现出诗人所到之处十分留恋是诗句是:     ,     。

(7)李白《行路难》中,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是诗句是:     ,     。

(8)古诗词中有关抒发诗人报国之志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9.(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②走送之

③自谓可将兵十万

④会有土寇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3)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5)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10.(4分)诗歌赏析

早作

裘万顷(宋)

井梧①飞叶送秋声,篱菊缄②香待晚晴。

斗③柄横斜河④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①井梧:井边的梧桐树。②缄:包藏。③斗:北斗星。 ④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     ”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满分45分)

11.(16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舞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

(3)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4)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5)阅读本文后,相信你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12.(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13.(14分)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机器人会取代记者吗

彭茜

①美国新闻界赫赫有名的普利策新闻奖4月18日揭晓,新闻界松了一口气:还好,摘获各项大奖的仍是人类。

②尽管牛津大学的报告指出,新闻记者是未来最不会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但美国自动写作技术公司“叙述软件”的首席科学家克里斯•哈蒙德却信心十足地预测,机器人早晚有一天会获得普利策奖,因为它可以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故事。

③事实上,机器人“入职”新闻业已久,正逐步应用于财经、体育报道等领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曾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在新闻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特别适用于程序化、模板化的快速新闻写作。“从整体上看,机器人写作的稿件数量正在快速增长,经过五年到八年,机器人写的新闻稿数量有可能会超过人类,这对于降低新闻生产成本和提升行业新闻生产力很有意义。”但他也认为,机器人写作更智能化且水平更接近人类还需要一定时间。

④美联社早在2014年就启用机器人写稿系统进行财经报道,雅虎公司则将机器人写作用于体育新闻报道。

⑤美联社自动化写作编辑贾斯廷•迈尔斯指出,美联社现在每季度能完成对4000家公司的财报报道,而在启动该项目前,仅能完成对400家公司的报道。他认为,机器人写稿系统可将记者从琐碎的报道任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用于需要深度思考的领域,如调查性、解释性报道。

⑥为美联社和雅虎机器人写稿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的是自动化洞察力公司,其开发的软件“Wordsmith”,1分钟最多可生成2000篇报道。去年全年该公司的机器人程序共写了15亿篇文章,涉及金融、房地产、体育等多领域。

⑦《纽约时报》的“新媒体运营总监”﹣﹣机器人“Blossom”,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每天从超过300篇文章中挑出最容易被社交媒体扩散传播的文章,推荐给编辑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内部统计数据显示,由它推荐的文章,点击量能达到非推荐文章的38倍。

⑧国内新闻媒体对机器人的应用也屡见不鲜。2015年9月,腾讯财经频道推出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发布了关于消费价格指数的报道。新华社也在同年11月启用机器人写稿系统“快笔小新”,供职于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撰写体育赛事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

⑨前沿技术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新生机,机器人写作背后是大数据抓取、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蓬勃发展。记者们也开始向机器人的开发者们靠拢,开始学写代码、开发程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甚至还和工程学院联合推出了“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双学位课程,除了教授学生传统新闻采写技能,还要求学生掌握软件设计和数据挖掘技能,进行计算机辅助报道。

⑩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台移动客户端编辑杜鲁沙•巴罗特认为,2016年,新闻业应用机器人会成为一个重大发展趋势。未来,飞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技术将被用于改进写作算法,提升稿件质量。那时,机器人或许能够形成写作风格和思辨能力,发表个性化的报道,真正进行“创造性”写作。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04月29日10版)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机器人应用于新闻业有哪些优势。

(2)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加点词“最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器人写作被应用于新闻业财经、体育报道等领域,特别适用于程序化、模板化的快速新闻写作。

B. 机器人写作依赖于飞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技术,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新生机。

C.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工程学院联合推出了“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双学位课程以满足未来的记者们能够进行计算机辅助报道的需要。

D. 目前机器人写作不仅使写作稿件数量快速增长,也提升了稿件质量,实现了“创造性”写作。

四、写作(满分6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4.(60分)请以“细品人生路上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15.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漠边上有一个小花园,里面栽了一株玫瑰,玫瑰的周围长满了骆驼刺。玫瑰迟迟不开花,主人焦急地问:“你为什么不开花呢?”玫瑰答道:“你看周围,那些骆驼刺也没开花啊!”主人说:“可你不是骆驼刺。”玫瑰说:“我是啊,因为我和它们一样有刺。”主人只好又栽了一株玫瑰。春天到了,新来的那株玫瑰,开出了娇艳的花朵。原来的那株玫瑰十分震惊,终于明白了自己本是一株玫瑰。不久后,它也鲜花满枝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虔诚 (qián) 犀力 (lì) 频临 (bīn) 融融泄泄(xiè)

B.叱咤 (chà) 蛰服 (fú ) 褴褛(lǔ ) 毛骨悚然 (sǒng)

C.抖擞 (shǒu) 忧戚 ( qì) 发髻 (jí) 泰然处之 ( chù)

D.果脯 (fǔ) 恣睢 (zì) 趿拉( tā) 韬光养晦 (tāo)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解答本题首先要明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组词语,先看字形,然后根据词语的含义确定字的读音。

【解答】A.有误,“犀力”的“犀”应读“xī”,写作“犀利”;“频临”的“频”应为写为“濒”;

B.有误,“叱咤”的“咤”应读“zhà”,“褴褛”的“褛”应读“lǚ”;

C.有误,“抖擞”的“擞”应读“sǒu”;“发髻”的“髻”应读“jì”;“忧戚”的“戚”应读“qī”;“泰然处之”的“处”应读“chǔ”;

D.正确;

故选:D。

【点评】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这也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所以在备考中应识记一定量的词汇,以便更好地规范现代汉语的读音,另外要注意根据词语的含义辨析词语的字形。

2.(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B.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C.反腐巨片《生死抉择》在各地上演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D.群众纷纷要求对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进行综合治理,以维护社会的安定。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用来形容“崇高理想”不恰当;

B.正确;

C.有误,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用来形容“中途退场的观众”数量少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D.有误,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用来形容贩卖人口现象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___的经典名作,___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_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_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_____。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变迁

B.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进步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发展

D.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变迁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根据“经典名作”的提示,选“脍炙人口”恰当;滋养:指供给养分;养分,养料。沧桑:沧海桑田的缩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根据“记录着历史的”的提示,选“沧桑”恰当;汲取:吸取、吸收。变迁:事物变化转移。

故选:D。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2分)对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但是放眼望去,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拓展。

A.“清点”是动词,“成熟”是形容词;“理想与憧憬”并列短语,“一分幼稚”是偏正短语。

B.“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一句中“沉甸甸”作宾语。

C.“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但是放眼望去,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拓展。”一句是转择关系。

D.“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拓展。”一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拓展”改为“延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句子成分,短语类型的能力。

【解答】ACD.正确;

B.“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一句,“行囊”做主语,“变得”做谓语,“沉甸甸”做“变得”的补语,而不是作宾语;

故选:B。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把握文本内容,根据文段特点可采用不同的做题方法进行解答,解答时不要改变题目要求,概括的内容也符合语法规范。

5.(2分)语文综合实践。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名称演变

【材料二】

位于沈城北部的新乐遗址代表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沈阳故宫、福陵、昭陵宏伟壮丽、金碧辉煌,融合了当时东北亚地区满族、蒙古族、汉族建筑文化的精华;奉天落子、奉天大鼓、评词、高跷秧歌等艺术形式推进了清代各类艺术的空前发展。

【材料三】

如今,铁西新区、浑南新区的开发建设,使沈阳城市规模大大扩展。浑河已如穿过巴黎的塞纳河一样成为沈阳内河,河上提拉桥高耸,两岸公园林立,与贯穿沈城南北的金廊胜景交织成沈阳城区最瑰丽的景观。地铁、轻轨等现代化公共交通设施建成使用,为城市交通注入新的血液。沈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如一颗明珠闪耀在祖国的北方。

问题:你从上面的材料中知到了沈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分析】本题是关于“沈阳”的主题阅读,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解答】根据材料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概括。

根据材料一可知,沈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历史悠久;由材料二“位于沈城北部的新乐遗址代表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知沈阳文化积淀丰厚;由材料三“沈阳城市规模大大扩展”“地铁、轻轨等现代化公共交通设施建成使用,为城市交通注入新的血液”可知沈阳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

答案:

沈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大都市。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6.(2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A.《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B.《岳阳楼记》《马说》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C.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在黄河丢了生辰纲,后在黄泥冈丢失花石纲,不得不落草桃花山,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小说《红岩》中,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指的是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及文学文化常识的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四书”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不包括《左传》;

B.有误,《马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不是欧阳修;

C.有误,杨志在黄河丢了花石纲,后在黄泥冈丢失生辰纲;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人物、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7.(2分)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段请写出与主人公有关的其他一件事。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精彩的故事情节,熟悉其相关人物、事件、结果等。

【解答】选文出自《鲁滨逊漂流记》,“我”是鲁滨逊,是小说的主人公,与“我”有关的事件很多,尽量选取精彩的情节加以概括。

答案:

示例一:搭救“星期五”;示例二:“智救落难船长”。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8.(11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5)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6)《游山西村》中能表现出诗人所到之处十分留恋是诗句是: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7)李白《行路难》中,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是诗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8)古诗词中有关抒发诗人报国之志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注意“阙”的书写)

(2)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寄”的书写)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萋”的书写)

(5)八年风味徒思浙

(6)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注意“叩”的书写)

(7)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8)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9.(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提出

②走送之 跑

③自谓可将兵十万 率领

④会有土寇 适逢,正赶上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3)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5)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乙】

刘羽冲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提出。

②句意为:跑去还书。走:跑。

③句意为: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率:率领。

④句意为: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会:适逢,正赶上。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或,有时;叱咄,大声斥责;色,表情;愈,更加;至,周到。句意为: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②句中重点词:恒,常常;步,散步;岂,怎么。句意为:(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故断句为: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乙文内容,从“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全队溃覆,几为所擒”“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中可知,刘羽冲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据此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文中有关“求师”的语句来谈。结合内容,从“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中可知,我们要虚心求教,尊重老师;从“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中可知,我们要善于质疑。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①提出;②跑;③率领;④适逢,正赶上。

(2)①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②(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

(3)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4)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5)示例:“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0.(4分)诗歌赏析

早作

裘万顷(宋)

井梧①飞叶送秋声,篱菊缄②香待晚晴。

斗③柄横斜河④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①井梧:井边的梧桐树。②缄:包藏。③斗:北斗星。 ④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 篱菊缄香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 斗柄横斜河欲没 ”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分析】诗中描绘秋天晨图,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先写庭院之景,落叶纷飞的井梧,缄香不放的篱菊,这些都景在眼前。然后写天空之景,北斗星横,天河欲没,人们需要仰视,才能见到清晨的星空。最后写远山之景,曙光之中,数座青山静立,只有鸦鸟飞鸣,划破了清晨的宁静。读者的视线顺着诗人有序的指点移动,诗人写景的分明层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晨景。

【解答】(1)分析诗中所写景物抓住“秋天的味道”一词,“菊”是秋天的花,据此写出短语。根据注释,“斗”指北斗星,北斗星还在天边一角,说明是凌晨之“早”。点明即可。综述为: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2)从诗人所写景物及其特点结合对写作方法的理解来分析。抓住“表现手法”一词,从作者写景的动态来理解以动写静的方法,具体说明即可。以动衬静,以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来衬托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答案:

(1)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2)以动衬静,以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来衬托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译文:

井边的梧桐叶落纷飞传送着秋到的信息,篱边的菊花默默的把香气包起,似乎是在等待迟迟未出来的太阳。北斗星低垂欲隐、天河之形即将被强烈的阳光所蔽。远处青山竖立,许多雅雀飞鸣,划破清晨的宁静。

【点评】本题不难,诗的内容浅显易读,问题简单,易于解答。赏析,比之一般的分析句子,要细致些要生动细致,即要分析写法方法、关键词的妙处,句子表达的含义;生动,即分析的语言要有情感色彩,要有描述性,多形容多修饰,带有“赏”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满分45分)

11.(16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舞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

(3)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4)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5)阅读本文后,相信你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分析】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写快过年了,和我们同住的母亲执意要回老家淘麦磨面;第二部分(②~⑤),写我陪着母亲回到老家,一起淘洗衣麦子、磨面的过程,在与母亲抬面上车时,她的白发刺痛了我的心;第三部分(⑥),写我在心中暗下决心,今年过年推却其他事务,一定在家好好陪陪父母。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详略安排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章详略安排的一般原则。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详略的安排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选择,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要详写,反之则略写。从全文来看,淘洗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也是最为繁重的一个环节,整个淘洗的过程最能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最能表现本文的中心,所以详写。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章开头写母亲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表现出她对孩子的爱;在淘麦子的过程中,她动作熟悉、麻利,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文章还写了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也可以看出母亲的勤劳。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结合句子内容来看,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我”看到母亲日渐老去,而自己对她关心太少时内心的难受,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愧疚。

(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从这三个句子的内容来看,都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三个句子母亲越来越快乐,而这种快乐是随着麦子的加工过程而不断加深的,由此即可得出结论:母亲的快乐是随着麦子的加工过程而不断深入的,她的快乐随着愿望的实现而加深。表现了母亲心中只有对孩子的关爱。

(5)本题考查拓展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可以从母爱的无私,不图回报等方面作答。

答案:

(1)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

(2)①爱子: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新手磨的面,心疼儿子让他少受累,总是在子女到家前准备好菜和面等; ②能干:淘麦子程序熟悉,动作麻利; ③勤劳: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 ④智慧:知道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并用一个“刺”字,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衰老的痛惜及对母亲关心太少的内疚。

(4)这三个句子依次描写了母亲搓麦、淘麦、磨面过程中的神态;生动表现了随着愿望的逐步实现,母亲的快乐与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5)母爱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小时候母爱是为儿女做好上学前的饭菜,关心儿女们的学习;长大后母爱是为儿女盖房成家的操劳;成年后,母爱是不让儿女挂念、让儿女安心工作的一次次嘱咐,母爱是无私,不图回报。

【点评】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12.(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析】这篇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背书;然后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解答】(1)本题考查分论点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根据相应的内容概括即可。

本文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二至五段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每一段的段首都以中心句的形式给出分论点,找出四个段落的中心句即为本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论证过程的分析。分析议论文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就要考虑作者的论点,考虑他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结合文章第四段内容来看,作者先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背”这一积累过程的重要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比如文段中的“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一句,可从比喻的角度来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阅读观点的表达。这是一道开放题,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答案:

(1)①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②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③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④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2)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3)例句: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分析:运用比喻生动地阐明了“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4)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点评】本阅读第(2)题是议论文阅读的典型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首先要找到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然后再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

13.(14分)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机器人会取代记者吗

彭茜

①美国新闻界赫赫有名的普利策新闻奖4月18日揭晓,新闻界松了一口气:还好,摘获各项大奖的仍是人类。

②尽管牛津大学的报告指出,新闻记者是未来最不会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但美国自动写作技术公司“叙述软件”的首席科学家克里斯•哈蒙德却信心十足地预测,机器人早晚有一天会获得普利策奖,因为它可以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故事。

③事实上,机器人“入职”新闻业已久,正逐步应用于财经、体育报道等领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曾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在新闻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特别适用于程序化、模板化的快速新闻写作。“从整体上看,机器人写作的稿件数量正在快速增长,经过五年到八年,机器人写的新闻稿数量有可能会超过人类,这对于降低新闻生产成本和提升行业新闻生产力很有意义。”但他也认为,机器人写作更智能化且水平更接近人类还需要一定时间。

④美联社早在2014年就启用机器人写稿系统进行财经报道,雅虎公司则将机器人写作用于体育新闻报道。

⑤美联社自动化写作编辑贾斯廷•迈尔斯指出,美联社现在每季度能完成对4000家公司的财报报道,而在启动该项目前,仅能完成对400家公司的报道。他认为,机器人写稿系统可将记者从琐碎的报道任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用于需要深度思考的领域,如调查性、解释性报道。

⑥为美联社和雅虎机器人写稿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的是自动化洞察力公司,其开发的软件“Wordsmith”,1分钟最多可生成2000篇报道。去年全年该公司的机器人程序共写了15亿篇文章,涉及金融、房地产、体育等多领域。

⑦《纽约时报》的“新媒体运营总监”﹣﹣机器人“Blossom”,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每天从超过300篇文章中挑出最容易被社交媒体扩散传播的文章,推荐给编辑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内部统计数据显示,由它推荐的文章,点击量能达到非推荐文章的38倍。

⑧国内新闻媒体对机器人的应用也屡见不鲜。2015年9月,腾讯财经频道推出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发布了关于消费价格指数的报道。新华社也在同年11月启用机器人写稿系统“快笔小新”,供职于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撰写体育赛事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

⑨前沿技术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新生机,机器人写作背后是大数据抓取、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蓬勃发展。记者们也开始向机器人的开发者们靠拢,开始学写代码、开发程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甚至还和工程学院联合推出了“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双学位课程,除了教授学生传统新闻采写技能,还要求学生掌握软件设计和数据挖掘技能,进行计算机辅助报道。

⑩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台移动客户端编辑杜鲁沙•巴罗特认为,2016年,新闻业应用机器人会成为一个重大发展趋势。未来,飞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技术将被用于改进写作算法,提升稿件质量。那时,机器人或许能够形成写作风格和思辨能力,发表个性化的报道,真正进行“创造性”写作。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04月29日10版)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机器人应用于新闻业有哪些优势。

(2)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加点词“最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机器人写作被应用于新闻业财经、体育报道等领域,特别适用于程序化、模板化的快速新闻写作。

B. 机器人写作依赖于飞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技术,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新生机。

C.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工程学院联合推出了“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双学位课程以满足未来的记者们能够进行计算机辅助报道的需要。

D. 目前机器人写作不仅使写作稿件数量快速增长,也提升了稿件质量,实现了“创造性”写作。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美国新闻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者是人类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业的优势,然后介绍了国内新闻媒体对机器人的应用,以及机器人写作的蓬勃发展,最后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取,通读全文,根据“从整体上看,机器人写作的稿件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从整体上看,机器人写作的稿件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机器人写稿系统可将记者从琐碎的报道任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用于需要深度思考的领域”,“推荐给编辑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内部统计数据显示,由它推荐的文章,点击量能达到非推荐文章的38倍”,据此提取概括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将机器人写稿系统启动以后每季度完成的财报报道的公司数量和启动之前进行了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是“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XX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答题模式为:先表态,然后指出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接着分析删去后有什么不同,进而明确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到相关语段,与选项进行比对即可解答。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目前,机器人写作没有实现“创造性”的写作。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1)(3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提高写稿速度,增加稿件数量(1分)降低新闻生产成本和提升行业新闻生产力(1分)将记者从琐碎的报道任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用于需要深度思考的领域(1分)推荐容易被社交媒体扩散传播的文章,提高点击量(1分)

(2)(3分)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将机器人写稿系统启动以后每季度完成的财报报道的公司数量和启动之前进行了对比(1分)说明了机器人写稿系统可将记者从琐碎的报道任务中解脱出来的特点。(1分)

(3)(3分)不能删去。“最多”是“最大的数量”的意思,限制了数量;(1分)这里指自动化洞察力公司,其开发的软件“Wordsmith”,在1分钟内可生成的报道最大数量为2000篇,突出其数量多;(1分)删去后就不能突出表现软件“Wordsmith”强大的功能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4)(3分)D

【点评】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表示程度、范围、数量、估计、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修饰限制,“比较”“大约”“最”就是这类限制词语,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即可

四、写作(满分6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4.(60分)请以“细品人生路上的 遗憾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分析】“细品人生路上的 ”,本文题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人生的路上,除了题目提示的“高兴”“温暖”“遗憾”“后悔”外,还有“幸福”“快乐”“孤独”“痛苦”“失败”“挫折”“离别”“思念”等等,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好。这个文题,适合写成各种文体,文体特征要鲜明。如,可以写一篇自述散文,那么就必须符合自述散文的写作要求:以第一人称“我”直接叙述,写出自己独特的情感经历,并把体验、感受、看法等写出来。写作时,要偏重于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内心体验,重视事件发生后的反思、评价,所以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真情实感表露出来,写出自己的经历,写出细腻的心理,写出内心的感受,写出新意,才是好文章。

【解答】

细品人生路上的遗憾

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另外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题记

遗憾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们的吗?答案只能从记忆长河的上游寻找得到,就让我一点点追忆吧。

遗憾伴随着我的降生而降生。当我呱呱落地时,父亲便端详起我的相貌来。“瘦小得很,又不好看。”他希望我是一个英俊的美男子,然而面前那个干瘪的小孩与他的希望相去甚远。于是,我的降生留下了一个遗憾﹣﹣我没有出众的相貌。这个遗憾被父亲悄悄地封存起来。

书中所描绘的七彩童年,在我心中却一直是个黯淡的概念。我的童年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因为我没有同龄的玩伴,无法享受嬉闹的欢乐。最多就是与庭院里的花草为伴,现在说来,那虽是亲近自然,但没有游戏的童年始终是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我孤独地度过了本该七彩的童年,这使我至今想起来仍怅惘不已。

长大后,遗憾大多来自于学习。我常常因成绩不好而遗憾,为受不到同学的追捧而遗憾,也为得不到老师的夸奖而遗憾。升学时,我则为考不上理想的中学而陷入更深的遗憾。中考的分数夜夜浮现于眼前,最终变为成长路上的羁绊。然后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我当时没再用功一些?为何要屈服于平时的一些困难?怎么在考场上就那样心慌意乱?”

回望我走过的人生路,竟是伴随着遗憾跌跌撞撞走来的,难道我只能悲观地为一个个遗憾叹息吗?勾践有痛失君尊的遗憾,但他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张继有落榜的遗憾,但夜泊枫桥,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许许多多的古人因遗憾而得福,其实我的遗憾不也隐藏着许多积极因素吗?因为我相貌平凡,所以我努力地追求内在美,不断充实自己;因为我的童年在寂寞中度过,所以我具有沉稳的性格,在喧嚣之中不易浮躁;因为我中考成绩不理想,所以我知不足而前进,不自满自大。也因为有这许许多多的遗憾,我能更努力地去把握未来……因此,我们不能再留恋过去,也不必为过去的遗憾惋惜,我们要放下包袱,奋力向前。

正如人们所说,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另外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人生路,有遗憾,但不必遗憾,因为我们还有明天。

【点评】本文选材典型,精选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缺少出众的相貌、童年在孤寂中度过、中考成绩不理想三件遗憾事,叙述时更思考感悟了其中蕴涵的道理:正是这些遗憾促使自己变得更成熟,更上进。三件遗憾事按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中心突出,具有个性。作者在叙述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中,重视对这三件憾事进行反思、评价,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15.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漠边上有一个小花园,里面栽了一株玫瑰,玫瑰的周围长满了骆驼刺。玫瑰迟迟不开花,主人焦急地问:“你为什么不开花呢?”玫瑰答道:“你看周围,那些骆驼刺也没开花啊!”主人说:“可你不是骆驼刺。”玫瑰说:“我是啊,因为我和它们一样有刺。”主人只好又栽了一株玫瑰。春天到了,新来的那株玫瑰,开出了娇艳的花朵。原来的那株玫瑰十分震惊,终于明白了自己本是一株玫瑰。不久后,它也鲜花满枝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分析】本文为材料作文。这是一则寓言,寓言中主要角色有两个﹣﹣玫瑰、主人。而“骆驼刺”和“新来的那株玫瑰”明显代表了外部的环境。因此,从“玫瑰”的角度来定立意那就是: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需要发现自己的长处/潜力;我们要有自信,敢于追求梦想。如果写这个点需要明白一点,在这则寓言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不是“因为它是玫瑰,所以它最后开满了鲜花,骆驼刺再怎么努力都还是骆驼刺”。这不是个出身决定论的悲观宿命的故事,它积极向上,这个故事中的玫瑰和骆驼刺是在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刺的一面,也都有自己开花的一面,我们不要只看到自己刺的一面,要多让自己努力开出花来。从“主人”的角度来定立意呢?那就是:老师要因材施教;家长要发现孩子的特长;管理者要善于使用员工;统治者要让人才发挥专长。如果“骆驼刺”和“新来的那株玫瑰”,还可以立意为:我们要关注外部的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解答】

为了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也曾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过,但有的人努力了很久,很久,也未曾达到。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结果不同?我想应该是过程中付出的汗水不一样。例如,你愿意为了你的梦想付出一生吗?很多人会回答,梦想不就是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好一点吗,而现在要付出一生去换取顷刻间的顺利,太不值了。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目标,就应不顾风雨艰阻而去实现它。

正如这次考试,在考试之前,我们的目标最普通,梦想也最平凡,不就是考试有个好成绩,级部排名更往前一点儿吗!在复习中虽然累,自主必做虽然有些讨厌,但这些不也恰恰是我们成功的铺路石吗。星期五时,发下来了语文、英语和数学成绩。有的人欢欣鼓舞,有的人黯然失色,有的人欲哭无泪……

这段复习时间,就像一条石子路,而我们就光着脚在上面行走,只有被石子弄的最疼,被风吹得最冷,被雨淋的最湿,这样我们摘得的果实才会更甜。而那些不愿意经受灾难,只懂得坐享其成的人,永远也得不到果实,就算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又苦又涩而且难以下咽的果子,怎样与别人相比呢?

许老师曾经说过,到了社会上,我们都会像一匹匹饿狼,而食物只有那么多,不可能每人都有份所以我们必须先打好基础,养好体力,这样才能吃饱。就像老虎和兔子,不用比赛就能知道谁是王者。而我们现在就像一只只幼崽,都在一条路上跑步,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为老虎,而那些什么也不去体验,只在别人的保护下成长的人,一定是力气甚微的兔子。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天空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接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

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

【点评】作者没有将自己的梦想放远到将来,放大到太空,而是从自己亲身体验的考试的梦想的实现为线,阐述了理想需要付诸行动才可能实现的道理。真实感人的描述,情真意切的感慨,同化了读者,产生了共鸣,达到了预想的表达效果。

查看更多【辽宁语文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