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十分曲折,十分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夜雨寄北》主题思想:反映了诗人一种强烈的思念心情,言浅意深。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直抒离别的思绪,却是去想象重聚之日的欢乐,而在欢乐相聚时刻又追叙今朝别离的愁苦。此愁此苦就在这回环往复,委婉曲折的情感跌宕之中得到深沉而细致的表现。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查看更多【古诗词】内容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情感,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复信。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复信。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
《夜雨寄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表现了作者的相思之苦,与期许相见喜悦交织的感情。夜雨寄...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复信。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
夜雨寄北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夜雨寄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巴蜀时,因思念远在长安的妻子而作,因为长安在巴蜀的北方,所以...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接下来分享夜雨寄北翻译赏析及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