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孔乙己反映了什么 孔乙己中心思想

2024-10-04 15:11:38文/董玉莹

《孔乙己》这篇小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后,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以及科举制度与旧知识分子的毒害。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牺牲品,作者通过对孔乙己的刻画,表现出畸形的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毒害。

孔乙己反映了什么 孔乙己中心思想

孔乙己反映了什么

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他出身贫寒,却对读书抱有极大的热情,梦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残酷的现实将他一次又一次地击倒,最终沦为一个被人嘲笑、戏谑的“茴香豆先生”。他的悲剧,正是封建科举制度扼杀人才、腐蚀人心、扭曲价值观的典型体现。

孔乙己是旧时代社会病态的缩影。 他固执地守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却对现实生活毫无准备,最终落得个穷困潦倒的下场。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成为旧时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空心病”的代表。

孔乙己也是一个自我的受害者。 他固执地不愿面对现实,沉溺于虚幻的“读书人”身份,最终把自己逼入了绝境。他的悲剧,除了时代的原因,也与他自身的性格弱点密不可分。

孔乙己身上所反映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鲁迅先生通过他的笔,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科举制度的弊端、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哀,也提醒我们,在时代变革中,要学会与时俱进,不能固守成规,否则只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孔乙己中心思想

孔乙己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对社会的批判,对孔乙己这一类迂腐守旧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黑暗的若有若无的希冀。孔乙己这篇文章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吃人的本质。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1.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沉醉读书幻境。孔乙己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

2.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孔乙己是酒店中“唯一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尽管“长衫又破又脏,好像十多年未洗过”,他把这作为区别短衣帮的标志。甚至,遭人讥嘲,还不屑置辩。这些描写揭示了孔乙己不仅深陷贫困,而且整个灵魂已被戕害,但在精神上自认高人一等。

3.善良、诚实,有慈爱心。孔乙己还保存着善良诚实的一面。如教人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不拖欠酒钱等。

《孔乙己》的介绍

《孔乙己》是鲁迅的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孔乙己是一个旧知识分子的形象,作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

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