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孔乙己告诉我们的道理 孔乙己主要内容

2024-08-07 11:21:18文/勾子木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孔乙己告诉我们的道理 孔乙己主要内容

《孔乙己》告诉我们的道理

首先,‌《‌孔乙己》‌揭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封建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它的存在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孔乙己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其悲剧命运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弊害,‌如精神上的迂腐、‌生活上的穷困潦倒,‌以及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终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鲁迅通过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它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其次,‌《‌孔乙己》‌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孔乙己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封建制度的原因,‌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劳动人民,‌不屑于做粗活维生,‌而是选择好吃懒做,‌这种性格导致了他最终的悲惨结局。‌鲁迅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告诫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能自命不凡,‌同时也要勤劳肯干,‌不能好吃懒做。‌

最后,‌《‌孔乙己》‌还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缺失。‌在孔乙己遭受困境时,‌周围的人对他的嘲笑和冷漠,‌甚至在他受伤残疾后,‌掌柜仍然不忘提醒他欠的钱,‌这种对不幸者的冷漠和无视,‌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缺失。‌鲁迅通过这一现象,‌呼吁我们要关爱不幸者,‌让世界充满爱。‌

《‌孔乙己》‌通过揭示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告诫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勤劳肯干,‌同时也要关爱不幸者,‌让世界充满爱。‌

《孔乙己》主要内容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孔乙己》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