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一、声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无规律的。
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二、光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等。
眼睛的构造和原理: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肌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弯曲程度改变,从而改变其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投影仪),使物体两次放大;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物像再次放大。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使物体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物像再次放大。
查看更多【物理知识点】内容八年级上册地理必背知识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位置:中纬...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单位:牛顿(N),常用单位有千牛(kN)、毫牛(mN)。...
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知识点: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
要想学好八年级的数学,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因为八年级数学的知识是有层次性的,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后面的知识就会越...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刷题书籍,应选择那些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并适当拓展思维的辅导资料。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书籍类别和具体例子,涵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