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江苏中考 > 江苏中考试题 > 江苏语文试题 > 正文

2023年连云港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3-06-05 14:09:17文/陈宇航

连云港2023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抽噎(yē) 笑靥如花(yè) 呜咽(yè) 摇曳(yè)

B、契合(qì) 锲而不舍(qiè) 楔子(qì) 屹立(yì)

C、绯闻(fěi) 炙手可热(zhì) 炽热(chì) 氛围(fēn)

D、着(zháo)落 叱咤风云(zhà) 泯灭( mǐn) 脐橙(j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目不暇接 芸芸众生 冥思遐想 根深缔固

B、水泄不通 一拍即和 闲情逸志 格物至知

C、左右蓬源 变本加厉 相辅相承 万事具备

D、张皇失措 金榜题名 不能自已 众志成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B、花果山玉女峰以“江苏第一峰”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揽胜。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简・爱》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她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著名的一位。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B小说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简・爱在爱情和独立人格精神面前,她选择后者。离开罗切斯特是因为她要的是一份有尊严的爱;最终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是因为她继承了叔父的遗产,认为自己和罗切斯特在经济地位上是平等的了。

D.小说塑造的简・爱这一女性,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在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8、默写填空(8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 。

(2)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4)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相结合描写月夜景色句子是:

, 。

(6)《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9、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题。

丽丽、红红、军军征得爷爷同意,乐呵呵地进入了爷爷的书房。

军军:(一屁股坐到书桌旁,发现新大陆般)快来看,这是爷爷的笔记哦(见下图)。

IMG_258

丽丽:(一把夺过来,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在许多时候,把字和词错过了,就把整个作品错过了……

红红:嘿,从爷爷的笔记中我发现了一种读书方法,(1) 。

丽丽:红红,拙见!你归纳的读书方法让我茅塞顿开。

军军:丽丽,怎么是“拙见”?应该是(2) ”哟。爷爷,对吧?

爷爷:(点点头)谦辞、敬辞不能用反啊!

军军: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可以把(3) (甲、毕 飞宇;乙、但汉松)的话作为“反对用浓缩音频替代文本阅读”的论据了,明天的辩论赛我可威武啦。

爷爷:(欣慰地看了看三个孩子)小家伙们了不起!你们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说给爷爷听听.

军军:(抢答道)(4) 。

(1)红红的发现:____________(2分)

(2)应该是“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话(1分)

(4)请替军军说出一种读书方法: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理解(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小题。(4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任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0、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为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写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回到久别的家乡,世事变迁,感到非常生疏。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直按写出诗人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而“夕贬”,写出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尾联写侄孙韩湘前来探望,诗人向侄孙交代后事,显得很宁静、从容而豁达。

11、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左迁至监关示侄孙湘》颈联即景打情,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写出了英雄的失路之悲。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的意思是今大听了你为我唱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这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D.两首诗也表现了被贬官后痛楚难言的悲愤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甲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乙诗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二)醉翁亭记(12分)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C、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放)

1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名之者谁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往来而不绝者 络绎不绝

D、醒能述以文者 皆以美于徐公

1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西南诸峰 其如土石何

B、溪深而鱼肥 而不知人之乐

C、山之僧智仙也 已而之细柳军

D、行者休于树 于舅家见之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记叙了太守与滁人同游风光秀丽的琅琊山,并在醉翁亭举行宴会的事件,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B. 这篇散文描写了“滁人游”时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反映了滁州在欧阳修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C.太守宴“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就地取材既显示滁州物产丰饶,也体现了太守宴饮的随意,太守与宾客只为美景陶醉的欢乐心

D.第③段先后从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这四个场景描写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以排遣抑郁心情的风俗画。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刷屏致命 (7分)

刷微信、看视频、搜新闻、拍照片……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是走路、吃饭、坐车,眼睛也离不开屏幕。然而,伦敦大学学院( 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早在2012年3月,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要求一百多位参与者在电脑上完成一些测试项目,包括高难度的填字游戏、图片找茬、数列对比等。在参与者紧盯屏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突然插播一些引人注意的曲调,并在测试结束后询问参与者是否听见了那些曲调,结果有80%的参与者表示自己没有听到。

研究人员插播的曲调音量并不小,参与者是不是没留意,或听到了没记住呢?2016年1月,拉唯教授与该学院耳科研究所的玛利亚·柴特博士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将脑磁波描记器连接到13名听力良好的受试者身上,实时检测其听到声音并产生感知的所需时长(即P3数值)。当受试者们专注于电脑屏幕上的视觉任务时,研究人员再次插播歌曲,不料受试者们的脑部扫描却显示,其P3数值一直处于抑制状态中。这表明,受试者们不是有意忽略或者选择过滤掉那些声音,而是确实没有听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聪现象呢?玛利亚·柴特博士解释道:“因为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共享同一块有限的神经资源,当视觉的负荷加重甚至过高时,听觉所能使用的神经资源就大大减少了。这会导致人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多半不会理睬你,因为他很有可能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短暂性失聪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隐患。试想一下:在驾驶过程中,被路边广告牌或LED屏幕吸走注意力的司机可能会听不到汽车喇叭声,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行走时,沉迷于手机刷屏的人很容易陷入失聪状态,听不到周遭的路况提醒,从而给自身带来危险……

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从社交角度考虑,少刷屏、多交流,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IMG_260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 伦敦大学学院( 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可能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B. 短暂性失聪虽然是小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隐患。

C. 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不理睬你,是因为他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D.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不值得提倡。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低头刷屏,可能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

B. 低头刷屏,可能导致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就算是说话也是敷衍了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正在降温。

C. 文中提到的两次实验从研究目的来看是步步深入,顺序不可调换。

D. 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证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过滤或忽略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

19、利用阅读上文获得的知识,你怎样劝说自己身边的“低头族”?(3分)

(四)“知入”与“知出” (8分)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B.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严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第②~⑥段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第⑦段再次明确中心论点。

C. 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用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区分“见”与“望”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 第⑤段加点词“这样”在文中指代“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21、下列材料可以作为第⑤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B.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培根说:“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D.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2、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读书才能有效果。(4分)

(五)一块有思想的石头(11分)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2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4、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25、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3分)

26、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三、作文写作(50分)

有人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オ有了我最好的时光。

请以“ 是我最好时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抽噎(yē) 笑靥如花(yè) 呜咽(yè) 摇曳(yè)

B、契合(qì) 锲而不舍(qiè) 楔子(qì) 屹立(yì)

C、绯闻(fěi) 炙手可热(zhì) 炽热(chì) 氛围(fēn)

D、着(zháo)落 叱咤风云(zhà) 泯灭( mǐn) 脐橙(j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分)

A、目不暇接 芸芸众生 冥思遐想 根深缔固

B、水泄不通 一拍即和 闲情逸志 格物至知

C、左右蓬源 变本加厉 相辅相承 万事具备

D、张皇失措 金榜题名 不能自已 众志成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

IMG_257

韵。

B、花果山玉女峰以“江苏第一峰”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揽胜。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解答】A.语序不当,应该是“策划与开展”。

B.搭配不当,“空气质量”不能“不断改进”,应该是不断优化。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把“当”去掉。D.正确。故选:D。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解答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②讲得是“小”我,自已;③讲得是“别人”;①讲得是“大”我;所以可排序为:②③①答案:B)(2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正确答案应该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分)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简・爱》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她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著名的一位。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B小说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简・爱在爱情和独立人格精神面前,她选择后者。离开罗切斯特是因为她要的是一份有尊严的爱;最终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是因为她继承了叔父的遗产,认为自己和罗切斯特在经济地位上是平等的了。

D.小说塑造的简・爱这一女性,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米顺受的形象,在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8、默写填空(8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 。

(2)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4) ,切问而近思,人在其中矣。

(5)《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相结合描写月夜景色句子是:

, 。

(6)《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9、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题。

丽丽、红红、军军征得爷爷同意,乐呵呵地进入了爷爷的书房。

军军:(一屁股坐到书桌旁,发现新大陆般)快来看,这是爷爷的笔记哦(见下图)。

丽丽:(一把夺过来,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在许多时候,把字和词错过了,就把整个作品错过了……

红红:嘿,从爷爷的笔记中我发现了一种读书方法,(1) 。

丽丽:红红,拙见!你归纳的读书方法让我茅塞顿开。

军军:丽丽,怎么是“拙见”?应该是(2) ”哟。爷爷,对吧?

爷爷:(点点头)谦辞、敬辞不能用反喊,

军军: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可以把(3) (甲、毕 飞宇;乙、但汉松)的话作为“反对用浓缩音频替代文本阅读”的论据了,明天的辩论赛我可威武啦。

爷爷:(欣慰地看了看三个孩子)小家伙们了不起!你们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说给爷爷听听.

军军:(抢答道)(4) 。

IMG_258

(1)红红的发现:____________(2分)

(2)应该是“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话(1分)

(4)请替军军说出一种读书方法: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 阅读的时候,我们要沉入文字,品味文字,既透过文字读懂意味,读懂作者,又与自己的积累连接、消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高见,高论

(3)乙

(4)示例一:有些书,比如我读 《青春期卫生》,先粗看一迪,再细读,粗看和细读都是从自己的关注点选择,没有按次序读。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小题。(4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任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0、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为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写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回到久别的家乡,世事变迁,感到非常生疏。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直按写出诗人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而“夕贬”,写出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尾联写侄孙韩湘前来探望,诗人向侄孙交代后事,显得很宁静、从容而豁达。

11、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左迁至监关示侄孙湘》颈联即景打情,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写出了英雄的失路之悲。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的意思是今大听了你为我唱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这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D.两首诗也表现了被贬官后痛楚难言的悲愤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甲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乙诗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二)醉翁亭记(12分)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C、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放)

1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C )

A、名之者谁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往来而不绝者 哀转久绝

D、醒能述以文者 皆以美于徐公

1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其西南诸峰 其如土石何

B、溪深而鱼肥 而不知人之乐

C、山之僧智仙也 已而之细柳军

D、行者休于树 于舅家见之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顺序应该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分)

A. 本文记叙了太守与滁人同游风光秀丽的琅琊山,并在醉翁亭举行宴会的事件,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B. 这篇散文描写了“滁人游”时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反映了滁州在欧阳修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C.太守宴“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就地取材既显示滁州物产丰饶,也体现了太守宴饮的随意,太守与宾客只为美景陶醉的欢乐心

D.第③段先后从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这四个场景描写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以排遣抑郁心情的风俗画。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刷屏致命 倚蓝桥(7分)

刷微信、看视频、搜新闻、拍照片……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是走路、吃饭、坐车,眼睛也离不开屏幕。然而,伦敦大学学院( 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早在2012年3月,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要求一百多位参与者在电脑上完成一些测试项目,包括高难度的填字游戏、图片找茬、数列对比等。在参与者紧盯屏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突然插播一些引人注意的曲调,并在测试结束后询问参与者是否听见了那些曲调,结果有80%的参与者表示自己没有听到。

研究人员插播的曲调音量并不小,参与者是不是没留意,或听到了没记住呢?2016年1月,拉唯教授与该学院耳科研究所的玛利亚·柴特博士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将脑磁波描记器连接到13名听力良好的受试者身上,实时检测其听到声音并产生感知的所需时长(即P3数值)。当受试者们专注于电脑屏幕上的视觉任务时,研究人员再次插播歌曲,不料受试者们的脑部扫描却显示,其P3数值一直处于抑制状态中。这表明,受试者们不是有意忽略或者选择过滤掉那些声音,而是确实没有听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聪现象呢?玛利亚·柴特博士解释道:“因为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共享同一块有限的神经资源,当视觉的负荷加重甚至过高时,听觉所能使用的神经资源就大大减少了。这会导致人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多半不会理睬你,因为他很有可能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短暂性失聪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隐患。试想一下:在驾驶过程中,被路边广告牌或LED屏幕吸走注意力的司机可能会听不到汽车喇叭声,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行走时,沉迷于手机刷屏的人很容易陷入失聪状态,听不到周遭的路况提醒,从而给自身带来危险……

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从社交角度考虑,少刷屏、多交流,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8期)

IMG_259

IMG_260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2分)

A. 伦敦大学学院( 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可能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B. 短暂性失聪虽然是小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隐患。

C. 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不理睬你,是因为他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D.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不值得提倡。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 低头刷屏,可能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

B. 低头刷屏,可能导致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就算是说话也是敷衍了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正在降温。

C. 文中提到的两次实验从研究目的来看是步步深入,顺序不可调换。

D. 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证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过滤或忽略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

14、利用阅读上文获得的知识,你怎样劝说自己身边的“低头族”?(3分)

示例:沉迷于低头刷屏会导致我们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1分)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失聪,(1分)会给我们的安全埋下隐患,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我们生命。(1分)沉迷于低头刷屏还会恶化我们的人际关系。(1分)

评分建议:严格踩点给分,并留意学生用语的准确性。

(四)“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8分)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证明了“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2分)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B.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严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第②~⑥段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第⑦段再次明确中心论点。

C. 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用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区分“见”与“望”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 第⑤段加点词“这样”在文中指代“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20、下列材料可以作为第⑤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D(“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符合第⑤段的中心观点,即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可以作为补充论据使用))(2分)

A.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B.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培根说:“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D.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1、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读书才能有效果。(4分)

示例一: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读不懂文章主题、情感、特色写法等(2分)。通过阅读本文,我发现是“精思”不够,即缺少慢嚼细咽,未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和情趣之目的(2分)。

示例二:我在阅读过程中,能读出文章的主题、情感、特色写法等,但缺乏对文章的观点、思想的分析判断,人云亦云,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张等(2分)。今后,在读书时,我要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2分)。

(五)一块有思想的石头(11分)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 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2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示例1:环埦描写,描写了山间小渓旁动物们玩取、嬉戏的自由生活,突出了褐色石居住环境的美好和它的幸福、满足之感,并与文末褐色石被关进保险柜生活在黑暗中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小说的主题。示例2:本段文字句式整齐,节奏欢快,有一种韵律美:语言生动有趣,描摹各种动物活动情态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从而强烈感受到褐色石生活环境的美好。许分标准:其3分,意思对即可。

24、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褐色石原本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正是花纹石被带出大山,打破了褐色石平静的生活,它开始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平”,这样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整个故事曲折有致。评分标准:共3分。指出作用2分,結合内容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5、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 (1)我认为褐色石是悲哀的。(最高得5分〉笫一层:理解肤浅,仅仅摘抄或引用或化用小说中的有关语句得出结论,缺乏思考。(1-2分〉示例1:因为褐色石最后被锁逬了保险柜。(1分)示例2:因为褐色石最终生活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中,没人理会它。(1分〉示例3:因为褐色石失去了原先美好的居住环境和自由自在的生活•。2分〉

第二层:理解较为深刻,有一定的思考,能从人生现或价值规方面揭示出悲哀结局产生的原因。(3-4分〉示例4:因为黑色石追求自身价值被发现(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最终还是被锁进保险柜(被“埋没”。(3分)示例5:因为黑色石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最终却推动原先自由、美好的生活,也推动了内心平和与宁静。(4分)笫三层:理解深刻,思考深人,能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追求进行评判,从而揭示出悲哀的深层原因。(5分)示例6:因为揭色石受外界影响而内心不平开始追求自身价值的被发现,最后又无法接受被锁进保险柜的结局。它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说明它自己并不淸楚自身最宝贵的价值是什么、内心的真正追求是什么,这掲示了其更深层次的悲哀。(5分)

(2)我认为褐色石是幸运的。(最高得4分)第一层:理解片面,仅仅看到小说的部分情节以及表面现象而得出结论。(1分)示例1:因为褐色石想要被带出大山的愿望实现了。示例2:因为褐色石是一块翡翠,最终被发现了。笫二层:对小说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定的思考,能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掲示幸运的原因。(2-3 分)示例3:因为褐色石有见识世面、出人头地的梦想,最终它如愿以偿了。(褐色石是一块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其自身的价值被发现了。)(2分)示例4:因为褐色石是一块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它有着自己的梦想:见识世面,出人头地。它被雕刻大师精心雕琢成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很多人的掌声和赞美。(3分)第三层:思考深刻,能从其经历引发的反思中得到更深刻的人生感悟。(4分)示例5:褐色石不安于现状,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虽然最终结局并不完美,但这一经历促使它对自己人生追求(人生价值)有所反思和感悟。这种感悟和反思才能体现出它是一块真正的“有思想”的石头,这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能获得这笔财富,也是一种幸运。评分标准:共5分,按层次给分。如有持“既幸运又悲哀”观点的,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作文写作

有人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オ有了我最好的时光。

请以“ 是我最好时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查看更多【江苏语文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