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点、考场号和座位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2.全卷共4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3.作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信息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7)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李校长用杜甫《望岳》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勉励同学们不畏困难,努力学习。
(8)人生难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复兴学校开展“呵护眼睛光明行”综合活动,小亮同学将在学校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12分)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都渴望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中国文人笔下有很多跟眼睛有关且yù( )意美好的成语,比如目光如炬、[甲] 、 等。为了眼睛更加明亮,目光更加敏锐,让我们一起呵 护眼睛,远离近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 2025年)》,共同实施八个专项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乙]方案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近视防控问题的重视和关怀。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
在这里,我想对同学说: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并为加点字注音。
yù( )意 目光如炬( )
(2)请结合语境,在[甲]处再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3)[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4)请你在文末横线处补写小亮同学的建议,要求切合主题,表达得体。
(5)提取文中画波浪线“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句的主干。
3.某学校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魅力阅读·一生相伴”综合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请你按要求补充并修改语段。
诗歌是彼岸客,远自千古而来,赐予你我最初的启蒙。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而诗歌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阅读中,我们感受着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沉醉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处世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是草木,是大地,只要俯身,才能够亲到它芬芳的脸颊。所以,让我们尽情品味它的芬芳吧!
①与“卷帙浩繁”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概括“古诗词”的作用。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的符号。我们从小就接受古诗词的熏陶。它不仅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是你我童年的共同记忆。只有拉近了古诗词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才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只有重温经典,才能让你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舒缓心情,追寻诗意人生。
示例:
(3)有人认为现在阅读要有“仪式感”,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喝一杯咖啡,听着古典音乐。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21分)被污染的语言
高低杠
①最近几天的社交媒体,差不多都被“后浪”这个词刷屏:以“前浪”和“后浪”两个词,代表所谓的“老一代”和“年轻人”。
②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含义逐步简化,最后直接使用”的语言处理方式,开始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乃至日常生活中泛滥,让我们的语言和思考日渐分离。所谓“语言污染”,或者说“语言腐败”,也就此产生。
③“语言污染”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家陈原就已经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提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其实是可以被污染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
④被污染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
⑤最容易被观察到的特征,是语言丰富性的丧失:一些简单化、符号化、便于记忆的词汇被大量使用,概括的却是一些复杂到并不适用的事物,比如人类社会,人的思想。个人领域的简单化的语言习惯泛滥成灾,我们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力就会变得匮乏。而在公共领域,则会导致公共讨论和公共理性的缺失:分析事实、提出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进而寻求更多人的认同,如今,这样的正常实践却被“带节奏”和“夹带私货”等词汇遮蔽。
⑥语言污染的第二重特征,是一些词汇的词义变得歪曲或空洞。本来,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词义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是再正常不过的规律。然而,如果这种变化带来的改变,是让我们的认知更加狭隘而不是更加丰富的时候,语言的污染,或者说腐败也就发生了。
⑦是什么在污染语言?我们的语言之所以被污染至如此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
⑧首先,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让“社交”和“讨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我们每个人都被卷入与陌生人的交往当中,却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导致让我们感觉到的不再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是“舒适的日常社交环境被打破、被冒犯了”,我们自然会本能地去追求快准狠地回应别人,而不会主动反思自己参与的对话是否有助于增进对事物的认识。从这样的需求出发,每个人都在重复使用并理解的,蕴含特定情绪或立场的“金句”、流行词、口号——或者一言以蔽之,“梗”——就获得了相对于书面语的优势地位,并开始影响我们的思考。
⑨当代人精神生活普遍的消费化,也是语言腐败的一大原因。在当代社会,消费作为一种“主义”四处泛滥,精神生活也成为物质消费的某种“影子”。在这种精神生活当中,我们自然习惯于使用那些不至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费力思考,同时又新潮时髦的“新话”:明星网红是“带货达人”,给自己买东西是“取悦自己”,健身锻炼是“身体管理”,工作学习是“自我优化”;一切都是商品,一切都可以被物化。
⑩最后,圈层亚文化的扩展,成为了语言污染的直接来源。例如,以emoji、表情包和一些网络粗口,来源于某位主播的粉丝圈所使用的“抽象话”。这样的流行词,确实在部分人当中取得了共鸣和“为了好玩”的模仿。可好玩和流行之余的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本身的主要功能并不完全是交流,在圈层内部,这样的语言带有怎样的情绪、立场,都只是小范围的趣味和规则;然而,当它们被大众接受和效仿、甚至成为一种通用表达习惯之后,这种语言自身意义的肤浅和干瘪,以及它背后隐含的、对交流本身的不屑,就难免让人感到不安。
⑪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语言还需要保卫吗?这个问题也许很难有明确的答案。但至少,我们能够知道的是,语言从来不是单纯的工具,语言污染、语言腐败、语言暴力——不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本质上,都是在改变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说着什么样的话,就代表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从这个角度说,让自己与语言(包括母语)和文字之间,保持一种生机勃勃的、带有温度的联系,就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保护。
⑫具体来说,我们也许可以做到这些:
⑬首先,每当我们发现某些流行用语似乎特别“适用”于谈论某些事情时,对其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无限丰富的现实,需要的是无限丰富的阐释。然而当丰富性被化约为同质性,就需要警惕是否有“场外因素”介入到表达过程当中。
⑭第二,对于一般人而言,那些由符号和公式构建的“形式逻辑”或许并非必要,但在参与公共讨论时,我们最好还是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以及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以便在他人试图用话语游戏遮蔽什么、突出什么、淡化什么的时候,及时从语言的隐蔽陷阱里走出来。
⑮最后,在一切生产均已高度社会化的当下,只有阅读和写作还顽强地保持着语言的美感。思维从内心流到笔尖的过程,是每个人与语言的一场约会。请让这场约会在隔离干扰性语言的环境中进行,别让它被让他人制造的流行和热点所打扰。
⑯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只要能在我们的“精神世界”这片自留地里,守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力,便是面对语言污染的无孔不入时,一点微小却有力的抵抗。
(摘自《读者》2020年十一月上,有删改)
4.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5.请分析文章第⑨段划线句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6.请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文中第⑪段划线句的理解。
7.请依据文本并结合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当代青少年如何应对语言的污染现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意思为:学习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请教提问,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并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既写了现今社会的现象,也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家陈原对“语言污染”的阐释,使文章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
B.本文论证层次言清晰严谨,前半部分总结了语言污染的两大主要特征就是语言丰富性的丧失和词汇的词义变得歪曲或空洞。
C.文章第⑧段结尾表明了作者对现今社会“金句”、“流行词”、“口号”或者说对“梗”的大量使用的坚决否定。
D.“守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力”,至少能对抵抗语言污染的无孔不入有些帮助,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这样鲜明的创作态度。
【二】(17分)
【材料一】
①过去一年里,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勇攀高峰,逐梦太空的脚步在稳致远。中国航天正不断书写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我国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5月15日,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100天行驶距离突破1000米。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彰显出中国航天的创新自信。
③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2021年3月,嫦娥五号轨道器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开展拓展任务。嫦娥四号着陆3周年之际,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与此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科学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了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期演化历史认知的空白。
④中国空间站完成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客”。多次出舱,太空授课、在轨实验……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
(摘编自冯华 余建斌《中国航天筑梦苍穹》,《人民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二】
①“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满满。接下来的2022年,如何乘势而上,持续发力?
②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过去一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已经达到了169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6.09%。基础研究做得越好,我们在科技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就越强。筑牢根基,也要夯实人才基础。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300多个青年科学家项目,助力青年科研人员领衔挂帅;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
③为更好地凝聚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痛点难点发力,狠抓改革落实落地。
④推动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国家将着力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的参与,在项目形成、项目投入、项目组织,项目评价方面,进一步加强参与度、话语权。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高达79%。同时,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中。
(摘编自杨舒《2022年,科技创新如何持续发力》,《光明日报》2022年2月26日)
【材料三】
问:执行本次飞天任务,有什么感受?
陈冬: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12年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训练,我们乘组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身上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
问;准备此次飞行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
刘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问:“太空出差”半年,有什么期待?
蔡旭哲:最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刘洋:我们会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摘编自余建斌《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前来报到!》,《人民日报》2022年6月5日》)
9.展会请你做讲解员,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我国航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0.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请你探究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本次“科技创新成就展”拟一个标题(有一定文学色彩,不超过10个字),并简述理由。
12.文雅说科技改变生活,请你联系实际,谈谈科技发展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17分)
【甲】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初,殿宇既制,寺僧召画工,将命施彩饰,会贵其直①,亦竟去。后有二少年诣寺来谒曰:“某,善画者也。”寺僧欲先阅其迹②。少年曰:“某弟兄凡七人,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寺僧以为妄,稍难之,后许之。
后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绘,将入其殿……数天后,画工来见之,大惊曰:“真神妙之笔也。”于是无敢继其色者。
(选自张读《宣室志》)
【注释】①贵其直:画工要价太贵。②迹:这里指在其他地方的画稿或作品。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________________
(2)果得于数里外 于:________________
(3)亦竟去 去:________________
(4)后有二少年诣寺来谒 诣:________________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
15.联系上下文,【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寺僧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1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请分别举例分析。
三、作文(55分)
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火车与轻轨
轻轨:按照我的设计的路径,你会到达远方,一个全新的世界。
火车:按照你设计的路径,我会错过路径外的许多美丽。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感情。要求:⒈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⒉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隔江犹唱后庭花 可怜夜半虚前席 独怆然而涕下 闲敲棋子落灯花 山重水复疑无路 苔痕上阶绿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1) 寓 jù
(2) 示例:目光炯炯、 火眼金睛(明眸善睐 明察秋毫)
(3)删去“和关怀”
(4)示例:(对老师说)请多给我们一些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充分休息。
(对同学说)让我们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符合题意即可)
(5)问题引起了关注。
3.(1) 示例:浩如烟海、 不计其数。 示例:体会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 将“才”改为“就”。
(2)文化传承,精神符号;情感纽带,共同记忆;拉近距离,诗意人生。
(3)示例一:我认为阅读不需要“仪式感”。因为阅读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主观。一个笃志好学的人,无论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都能够排除干扰、用功阅读。阅读需要“仪式感”则突显出阅读的被动、刻意,丧失了阅读的自觉。
示例二:我认为阅读需要“仪式感”。因为大多数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通过“仪式感”,我们能全神贯注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体会阅读的乐趣,在快节奏的学习工作中愉悦身心。
5.①举例论证;②列举了现今社会中一些不需费力思考,同时又新潮时髦的“新话”;③论证了当代人精神生活普遍的消费化,继而导致语言腐败的现象这一观点。
6.①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与交流,注重语言文字的内在深度与温度,关注语言文字的生命力,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受干瘪肤浅的文化侵蚀;②结合生活经验,如:当我们在写作时,对于一些流行词语,应当先思考其内在含义,是否有表情达意的价值,再决定是否使用。
7.①对某些流行语使用时保持警惕性;②参与公共讨论时,学会周全地思考,提高逻辑判断能力;③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习惯来保持语言的美感;④要广泛学习各类知识,对不懂的及时请教提问。
8.C
9.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中国空间站完成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
10.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航天人员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航天团队团结协作、意志坚定、顽强拼搏、充满自信。
11.示例:“鲲鹏展翅”,鲲鹏语出庄子《逍遥游》,鲲鹏展翅富有气势,能形象地表现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12.示例:科技创新拓宽了知识获取渠道,丰富了学习内容,优化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让通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出行更加便捷安全,支付方式多元快捷,家居生活多维智能,文化娱乐更加丰富多彩。
13. 你们这些人 在 离开 到,来到
14.(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2)(我们)从来没有在长安作过画,怎么会有作品呢?
15.不敢完全相信少年,心中充满怀疑。
16.【甲】文将讲学家的看法与老河兵的做法作对比,衬托了老河兵实事求是,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的特点。
【乙】文用画工的“大惊”和“无敢继其色者”来衬托七兄弟的画技高超。
17.略
2023焦作中考总分为700分。上午或者下午考试结束后,考生不要剧烈运动,保持适当休息。上午考完后,必须抓紧时间休息,即使睡不着,也应躺下闭...
2023年河南焦作中招考试将于6月26日至28日进行。拿到试卷不要急于答题,应先听从监考老师的安排,检查试卷是否有污染、破损、有无漏印或字迹...
提前批次志愿和批次志愿在中招文化课考试前由各初中学校组织考生集中填报,填报时间为6月13日至6月15日;6月26日至6月28日全省中招文化课...
2023年焦作中小学暑假开学时间:预计焦作中小学开学时间为8月中旬。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要合理饮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
2023年焦作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全市中小学放假时间预计为7月初,高中阶段暑假假期时间为7月中旬。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安排对许多家长来说是一件非...
预计2023年焦作普通高中中考分数线最低在370分以上,由于中考还未开始,请大家参考2022年焦作市高中录取分数线:2022年,焦作市五城区...
2023焦作考生可通过登录官方查分系统。各个地区中考成绩查询人数比较集中,如果考生进行网上查询很有可能导致页面无法打开或者缓慢的状态,考生和...
2023焦作考生可通过登录官方查分系统。各个地区中考成绩查询人数比较集中,如果考生进行网上查询很有可能导致页面无法打开或者缓慢的状态,考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