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山西中考 > 山西中考试题 > 山西历史试题 > 正文

2023年长治中考历史冲刺试卷及答案

2023-06-02 14:53:13文/陈宇航

2023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试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涂到答题卡上。

1.各国诸侯没有以行政命令形式推行某种思想,压制不同学说。思想与权力的分离造就了思想者,他们可以独立地思考深入的问题,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与这段描述直接相关的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 D.八股取士

2.论年龄,“它”建成于公元前256年,今天算来已经有2277岁了;论管用,“它”现在仍正值壮年,浇灌的面积1370万亩;李白、杜甫都曾经赞叹过成都的美,而这都要归功于“它”。材料中的“它”是

A.长城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3.使用历史纪年法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公元前119年,汉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于漠北。这一年属于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1世纪末

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C.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D.赤壁之战——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的分裂割据 B.民族矛盾尖锐

C.江南经济开发 D.北方民族大交融

6.济南市某学校组织了“精读一本书”活动。为感悟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历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阅读

IMG_256

A B C D

7.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 “部队横越台湾海峡,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材料中的“这一斗争”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9.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上层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上层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班”。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强化君主专制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0.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磅。”请你判断这则新闻见报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近代有人感慨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材料反映的史实说明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2.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下了右图史实。据此可知他正在学习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3. 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D.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14.口述历史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法。简单地说,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假如你要了解建立一五计划的成果,你可以采访下列的

A.参加过土地改革工作队的成员 B.创建“长春一汽”工厂的工人

C.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 D.加入过“人民公社”的社员

15.面对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国“答卷”让世界惊叹,这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

A.新中国成立时 B.土地改革完成时 C.一届人大召开时 D.三大改造完成时

1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的描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B.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

D.1977年,在支持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

17.社科院研究员邹治波认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的成功表明,除了西方的制度模式之外,有多条可供各国选择的好的发展道路。”这条成功的发展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发展苏联模式的道

18.某同学在做探究学习知识整理时,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IMG_257

A.古代亚洲的封建制度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代欧洲的封建制度 D.古代亚非文明的兴起

19.“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这是名著《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这部著作问世的背景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20.打开360搜索,输入一个词条,会出现这样一段文字:“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废奴,捍卫国家统一遇刺身亡。”输入的词条应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克伦威尔 D.林肯

21.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表述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特点 D.影响

22.笔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中学习笔记的主题应该是IMG_258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一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C.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D.战后世界格局变化

23.《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A.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

C.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D.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24.《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开始于

A.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成立联合国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25.“Made in China”的标签贴满了欧美人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的产品形象也深入人心。这说明

A.欧美人民对中国产品情有独钟 B.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趋势

C.中国的对外贸易依靠欧美国家 D.中国产品垄断欧美市场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3个大题,共50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朝从一建国就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1)根据材料二,概括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并指出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

材料二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籍要支援,竞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摘编自张岂之 《中国历史》

(2)请你指出宋代负责收取“巨额的外贸收入”及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2分)

材料三 唐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摘编自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

(3)观察表格,指出从唐朝到宋朝,中国古代人口变迁有何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6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记(部分)

——据齐涛主编《中国近代史教程》编制

(1)上述材料中部分事件涉及到早期近代化探索,请写出这次早期近代化探索的名称。(2分)1953-1957年工业化起步,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两例)。(4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2分)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10月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然调节”的放任政策。1932年,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失业人数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33—1935年美国的主要立法统计表(部分)

(2)依据材料,总结罗斯福新政的措施(8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材料三

IMG_259

(3)你认为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以后效果怎样?(2分)据材料三说明理由。(2分)

2023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共50分)

26.(16分)

(1)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短缺;铁钱使用不便;巨富豪商的信用基础;印刷术的进步。(4分,至少答两点)

社会现象:宋代商业繁荣(或商品经济发达/商品贸易活动繁荣)(2分)

(2)机构:市舶司。(2分)

理解: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2分)

(3)变化:从唐朝至宋代,北方人口户数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南方人口户数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南方人口户数迅速增长,超过北方。(4分)

影响: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加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2分)

27.(18分)

(1)名称:洋务运动(2分)

成就: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等(任意两例即可,4分)。

(2)【角度一】

观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论述: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最大近代民用工业,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总之,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角度二】

观点: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

论述: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了人民政权,解放了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建立起来。1978年,小岗村农民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总之,

【角度三】

观点:近代化的探索

论述: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是洋务运动时期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持续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总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发展。

【角度四】

观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论述: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轮船招商局等近代民用企业,在近代中国第一次引入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起了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开始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重点发展重工业,新中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总之,

【角度五】

观点: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论述:1978年,小岗村农民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中国进入到改革新时期。1980年,中央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由此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

总之,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序幕。建立经济特区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

28.(16分)

(1)时代背景:经济大危机。(2分)

(2)整顿银行:银行非常法、银行法;调整工业: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两个农业调整法、土壤保护分配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福利建设):联邦紧急救济法、住宅再筹款法、两个全国住宅法、家宅贷款法、社会保障法、税收法;调整劳资关系:全国劳工关系法、工资工时法。(答出三类)(8分)

特点:分步推进;历时较长;措施全面;立法推动;国家干预。(答一点)(2分)

(3)认识:有一定成效,新政使失业人数减少(或:没有成效,失业人数居高不下)。(4分)

查看更多【山西历史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