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郦道元〔南北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绝巘一作: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三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景象,以及一年四季十分美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挺拔秀美的山水画。只用了为数不多的文字,便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作者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着重描写的地方,它们之间互相映衬,分成了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三峡的特色。三峡的每一种奇异的景象,都被作者高超的手法描写得淋漓尽致。仅仅是用十分的简单的语言,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风格迥异但是又十分和谐美好的画面。
1.游历经验。作者出生于官宦之家,幼年曾随父访求水道。之后他又游历了祖国的广大地区,考察各地的河道沟渠,收集有关的人文地理知识与故事和传说,为他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2.以《水经》为蓝本。此文出自《水经注疏》,是在《水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以上就是关于三峡的写作背景。这是一篇描写三峡地理风貌、山水风光的文学作品,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称赞。华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张巍老师称赞它是“瑰丽多彩的山水画长卷”,上海师大卢正言副馆长说它展现了“祖国山河的雄伟秀丽”。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三峡》第一段,总写三峡的概貌,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雄奇险峻的特点。第二段,具体写夏水,突出夏水暴涨、流速迅猛,特点是奔放美。第三段,具体写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全文四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水:急的特点。《三峡》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文...
山:山高岭连(高峻、连绵)。水:1、夏水:水势盛大、水流迅疾;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猿声之鸣写三峡之...
夏水,凶险迅疾,奔放的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是对夏季三峡之水的描述。《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
素湍绿潭,固清倒影。“水”是三峡地理的代表,文章主要从水之急,水之盛,水之清,水之绿四个方面来刻画三峡之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对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