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绝巘 一作:绝𪩘)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请看开头的几笔,仿佛是潇洒泼墨的大写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者的视线从无限空阔的天地间扫过,而后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那耸峙两岸的群峰,拔地而起的叠嶂,一同连绵疾走,瞬息之间占据了天空,遮蔽了云日。它们的涌现,简直使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了。
能最好地陪衬出三峡伟岸雄峻的,莫过于一江汹涌飞驰的急流。作者接着选取的,正是震荡三峡的浩浩“夏水”。但他另辟蹊径,没有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江行的风波险恶,而是虚拟了一叶扁舟,让它击波逐浪,结果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千二百里的行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只八个字,便在路遥、时短、行速的比较中显示出三峡之流不可逾越的湍急!
三峡之美,虽以山高水急为主要特征,但也不仅仅如此。在它七百里的山山水水中,还回转着无尽的俊姿秀影,恰似一条曲折漫长的彩色画廊,一弯一转之间,向你展现的,都是令人流连的绝美画境。写夏季的三峡,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而写春、冬的三峡,作者注意了江水的清澈,“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潄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而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作结,表现了山水虽佳、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
细细涵咏,这篇短短的文字,竟把三峡之美表现得何等神奇!它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奇境迭出,而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又构成了它丰满而多姿的性格。它仿佛一直在等待着人们发现它的奇美、瑰丽。这就是绵延大江七百余里的三峡!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全文四段,...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水:急的特点。《三峡》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文...
山:山高岭连(高峻、连绵)。水:1、夏水:水势盛大、水流迅疾;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猿声之鸣写三峡之...
夏水,凶险迅疾,奔放的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是对夏季三峡之水的描述。《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
素湍绿潭,固清倒影。“水”是三峡地理的代表,文章主要从水之急,水之盛,水之清,水之绿四个方面来刻画三峡之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对春冬...
文言文《三峡》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的山的多,连绵和高...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整理《三峡》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峡》翻译,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