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篇文章胜在意境。在中国的古典意境理论中,有有我之境界,有无我之境界。张岱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有我之境界的体现。所谓有我之境界,则物皆染我之色彩 。比如这篇文章,它写的是张岱挐一小船,在西湖上看雪。这是一个场景的移入,"独往湖心亭看雪",.他用一个“独”字写出自己孤标傲世的情怀。
紧接着,他开始描写湖上的环境: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种大手笔,简单洁净,接近了白描,但是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苍茫的清冷感。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什么说这篇文章有一种苍茫感。因为它从大处入手,从小处出来,这个小处就是上面的三个一和两三粒。天地造化的伟大,衬托出人的渺小,人躯壳的渺小,衬托出张岱内心的苍茫之感。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我们都说,文章要讲究动静结合。这篇文章就是动静结合的代表。从冰冷的天地,写到童子烧酒,正是水火既济卦的象征。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个是用侧面写出张岱自己的卓然不群。他的美好,他的自恋,隐隐中的红尘味,都在杯盏交错中显示出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最后,峰回路转,舟子说出了点睛之笔。“痴”字,说明了张岱的心性,也点出了张岱的情怀。这就是有我之境,隐而不发,却有无限的深情,无尽的哀伤,都荡漾在时空的寂寞里。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湖心亭看雪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在明朝被灭之后写出的,但作者依然沿用明朝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学生和相关...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本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湖心亭看雪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心亭看雪》在写作上最大特点就是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
《湖心亭看雪》虽短,但白描手法却运用的出神入化。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短短几句话就勒出一...
《湖心亭看雪》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接下来分享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