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各种飞鸟的声音都消散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
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湖心亭看雪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在明朝被灭之后写出的,但作者依然沿用明朝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学生和相关...
《湖心亭看雪》在写作上最大特点就是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
《湖心亭看雪》虽短,但白描手法却运用的出神入化。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短短几句话就勒出一...
《湖心亭看雪》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接下来分享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