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英籍新西兰科学家卢瑟福用a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第一个提出了关于原子结构的行星式模型。他认为原子核就像太阳居于太阳系的中心那样居于原子的中心,若干电子就像行星环绕太阳公转似的围绕原子核旋转。并且断定原子核是集中了原子绝大部分质量的致密小球,具有与电子截然相反的电性--正电荷,于是就把原子核具有的这种正电荷叫核电荷。不过,这种核电荷在不同元素的原子中各有多少,当时还是个未知数。
191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登布洛夫提出,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
1920年,查德威克做了不同元素的α散射实验,测定核电荷,证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由此可以解释一系列问题。首先,解释了位移定则和同位素现象。元素放射出α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减少α,相应的,原子序数减少α,元素在周期系中向左位移两个位置;放射β粒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放射出一个电子,核电荷数增加一个单位,元素在周期系中向右移一个位置。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实现了人工核反应。
查看更多【化学知识点】内容阴离子。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形成的,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内则要去掉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数值上等于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或中性原子...
核电荷数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所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氕除外,原子核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组成的。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又等于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
孔乙己是贫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在书中,孔乙己是一个知识分子,满口“之乎者也”,但是他很穷,还窃书,说过“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窃,”被人嘲笑,他...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6CO2+12H2O→C6H12O6+6O2+6H2O。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需要具备光...
有的高校没有条件,只要学业水平成绩都合格就可以,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有的需要平常学习考试成绩,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要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