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年少时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抄录来读,天寒手冷也不放松。
B.“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谦和,有自卑心理,以至于不敢出声。
C.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是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D.选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默写(共10分)
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10分,每小题1分)
(1)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5)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
(6)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须晴日,看红妆素裹, 。(毛泽东《沁园春·雪》)
(8)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9)《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一句是: ,
。
(10)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分别含有“山”“水”的完整的古诗词句: , 。
五、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18.“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题。(8分)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③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④,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⑤于干隧⑥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骤:屡次。④罢:通“疲”,疲乏。⑤殁:死。⑥干隧:地名。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爱利以安之(2分)
(2)其独以亡,何故?(2分)
20.依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吴国最终灭亡的原因。(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7分)
槐花开了
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
一到花开的季节,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盛开着的,似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乎乎的,细腻白嫩中泛着柔光,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
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比如张籍的“街北槐花傍马垂”,朱庆馀的“绿槐花堕御沟边”,子兰的“满地槐花乱草生”,里面都满含凄清之意,而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更使人徒增凄凉。反观现在,那古人笔下的槐花,又哪里比得上眼前的清香莹润、柔情满怀呢?
槐花并不陌生。男人少年时,家境不好,槐花就成为少有的美食。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扛一根绑着镰刀的长长的竹竿,去割槐花。刚摘下来的槐花甜甜的,你拿一串,我抢一把,嚼在嘴里满口香甜。捋一小篮儿,母亲下地回家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滴,拌面,蒸上,出锅,加点蒜泥,再滴上几滴香油,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餐。槐花,在那个衣食尚不丰盈的年代里,在那种青黄不接的季节里,成了他最美好的回忆。
母亲病了,医生对男人说吃槐花蜜能补养身体。
于是,夫妻俩趁周末去找那些放蜂人,想买些纯正自然的带回家里。
养蜂人追着花香,追着蜂迹。在那槐花盛开的地方扎起帐篷,大桶小桶里装满了晶莹透明的槐花蜜。
“有上好的槐花蜜吗?”
“有,你们来的可正是时候。”
“真的假的?你莫要骗我,我可是买来给母亲治病的。”
“放心吧,你瞧瞧今年的槐花朵儿多大。”放蜂人开始找瓶子装蜜。
男人拿起瓶子,透明略带有微黄的蜂蜜上竟然浮着黑色的斑点。
“蜜蜂?”女人嘀咕道,语调中有点同情伤感,“竟葬身于自己千辛万苦酿成的蜜池中。”
“呀,你怎么灌进去了一只蜜蜂。”男人对放蜂人说。
放蜂人一瞧,真是,倒出来重新灌。这时,一只蜜蜂被蜜诱惑了过来,竟然不顾一切扑向了蜜瀑,顺着蜜流进了瓶子,在蜜湖里挣扎着。女人赶紧又将蜜倒回桶里,取下挂在门框上的网兜,将那蜜蜂从蜜桶里捞出。蜜蜂还活着,但还粘在网兜上,翅膀颤抖着。
“这只蜜蜂活不了了吧?”男人说。
女人不言,用手轻轻去拉蜜蜂的翅膀,企图将它从蜜的沼泽里拽出来。一点一点地,好像自己的孩子陷进沼泽里,不顾一切小心翼翼地救他,蜜蜂脱离了蜜淖。女人迅速地收回手,只见蜜蜂已慢悠悠地飞起来了。女人将手指紧紧咬住,啊,她被蜂蛰了,竟没有出声,脸上抽搐了一下,红了;俄顷,额头渗出汗,脸白了。
男人看到,心疼地问:“被蛰了吧?”
“没事,小时候读杨朔的《荔枝蜜》我就挺喜欢蜜蜂,不是不得已,这小生灵不会蜇人的。这次为了活命,才不小心蛰了我,不过这一蛰它可真的没命了。”
回家的路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很是诱人。
槐花开了!淡淡的洁白,淡淡的清香。蜜蜂轻轻飞舞,那嗡嗡嘤嘤的声音是蜜蜂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吧!
(选自《中国作家网》2016年4月19日,荆北作,有删改)
21.第四自然段有关槐花的回忆,写了哪几个具体情景?请简要概括。(3分)
22.品味语言,根据提示回答问题。(6分)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女人赶紧又将蜜倒回桶里,取下挂在门框上的网兜,将那蜜蜂从蜜桶里捞出。
23.第三自然段引用描述槐花的古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24.本文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六、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B(A.戏谑xuè,C.扣人心弦xián,D.蓬蒿hāo)
2.D(A.根深蒂固,B.慰藉,C.不可理喻)
3.A(B.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此处应为“反映”。C.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为“别出心裁”。D.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此处语义重复。)
4.D (A.冒号改为逗号,B.问号应放在句末,C.分号改为逗号)
5.A (B.“几个”指代不明确,既指学校,也可指校长,产生歧义;C.“提高”与“精神”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后两个分句应互换。)
6.C(C.中“及笈”指古代女子)
7.C(A.丢失“生辰纲”的是杨志;B.“单打二龙山”是《水浒传》中的情节;D.保尔•柯察金完成了这部中篇小说,结局中他并未去世。)
8.B(A.对老师不礼貌 ;C.“务必、一定”语气太强硬;D.“笑纳”用于请别人收下礼物。)
9.A(②句为总领句,引出算盘的象征意义;①谈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③“除了……以外”紧承①,谈“出入平衡,分豪不差”的象征义,⑤举例说明③;④总结上文。)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10.D(其他三项均是对原文局部内容的概括。)
11.C(原文是说“沉浸于……钟情于……习惯于……”,是特定的情况产生的不良影响。)
12.B(“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不是作者要论证的观点。)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13. C(再:两次)
14.A(以:均为连词,来; B.之:前句为代词,指代抄书;后句为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虽:前句为连词,虽然;后句为连词,即使。D.其:前句为代词,他们的;后句为代词,那。)
15. B(“有自卑心理”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共10分,每小题1分)
16.(1)不舍昼夜 (2)窈窕淑女(3)沉鳞竞跃(4)晨兴理荒秽(5)一夜乡心五处同(6)浊酒一杯家万里(7)分外妖娆(8)便引诗情到碧霄(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0)示例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示例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示例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10分。每小题1分,错一处该题不得分。)
五、(共30分)
(一)(5分)
17.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8.引用“的卢”马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3分。答出手法“侧面(或衬托)得1分,“战斗的激烈”得1分,“英勇无畏”得1分。意思对即可。]
(二)(8分)
19.(1)用爱和利使百姓安定(2分。爱利:用爱和利;安:使……安定;之:百姓;每处0.5分,句意0.5分。)
(2)吴国偏偏因此灭亡,什么原因呢?[2分。其:吴国;以:以(之),因此;亡:灭亡;故:原因。每点0.5分。]
20.(1)吴国屡战致使百姓疲惫而生怨恨;(2)屡胜致使吴王骄傲放纵,不以仁爱治国,最终亡国。(4分。每点2分,只答“屡战屡胜”得1分,用原文的话回答不得分。)
译文:
古代统治百姓的人,用仁和义来治理百姓,用爱和利来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来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他们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他们对人和事弄明白了。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因为屡战屡胜。”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偏偏因此灭亡,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说:“多次作战百姓就疲惫,多次胜利君主就骄傲。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疲惫的百姓,选样国家却不灭亡的,天下太少了。骄傲就会放纵,放纵就会用尽所欲之物,疲惫就会怨恨,怨恨就会用尽巧诈之心。君主和百姓都达到极点,吴国灭亡还算晚了呢。这就是夫差在干隧自杀的原因。
(三)(17分)
21.(1)伙伴们一起割槐花。(2)伙伴们争吃槐花。(3)母亲做槐花饭。(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1)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突出了槐树竞相开花的情态,(1分)写出了槐花的繁盛和清香。(1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女人急切救蜜蜂的过程,(1分)充分表现了她的善良和爱心。(1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引用古诗写出古人对槐花多含伤感(凄清或凄凉)之情,(1分)通过古今对比(衬托),(1分)写出了眼前的槐花清香莹润、柔情满怀,(1分)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1分)(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4.(1)对槐花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2)对母亲的孝敬;(3)夫妻间的关爱;(4)对善良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的关爱;(5)对儿时经历的怀念;(6)对美好生活的憧憬。(4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任意4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六、(50分)
语文试题 第1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