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生物 > 生物知识点 > 正文

生物学单位膜的名词解释

2019-12-29 13:02:41文/颜雨

单位膜是用电子显微镜高倍放大可见膜显示“暗-明-暗”3条带的结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供参考。

生物学单位膜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单位膜

单位膜是用电子显微镜高倍放大可见膜显示“暗-明-暗”3条带的结构,因此有人提出单位膜的概念。不同于质膜的是,后期研究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学说,完善了质膜的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分为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的亲水极与中间层的疏水极。一般把这3层结构称之为“单位膜”。

厚度一般为5nm-10nm,主要由蛋白质与脂类构成。致密层相当于蛋白质成份,中间的一层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蛋白质排列不规则,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并以不同的深度伸入到脂类双分子层中,有些从膜内伸到膜外。

单位膜模型的生物特征

单位膜模型是在片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个重要模型。它与片层结构模型有许多相同之处,最重要的修改是膜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蛋白质存在的方式不同。单位膜模型强调的是蛋白质为单层伸展的β折叠片状,不是球形蛋白。另外,单位膜模型还指出。膜的外侧表面膜蛋白是糖蛋白,而且膜蛋白在两侧的分布是不对称。这一模型可以能够解释细胞质膜的一些基本特性,比如质膜有很高的电阻,这是由于膜脂的非极性端的碳氢化合物为不良导体的缘故;因为膜脂的存在,使它对脂溶性强的非极性分子有较高的通透性,而脂溶性弱的小分子则不易透过膜。

查看更多【生物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