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古诗词 > 正文

梅岭三章古诗原文翻译 古诗大意

2024-12-13 14:02:09文/刘冬晴

《梅岭三章》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为面临生死,回想创业历经无数苦战。即便身死赴黄泉,也要召集旧部英灵,率十万雄兵直捣阎罗殿,尽显陈毅豪迈无畏、对革命矢志不渝之气概。其二、其三同理,满是壮志豪情与坚定信念。

梅岭三章古诗原文翻译 古诗大意

梅岭三章的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翻译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梅岭三章》第一首以“断头今日意如何”的问句开篇,将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瞬间推到读者面前。“意如何”三字尽显无畏精神。次句“创业艰难百战多”回应首句,强调开创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历经艰难的革命斗争,诗人身经百战,无所畏惧。

三、四两句中“招”和“斩”两个动词生动巧妙,反映出诗人的壮怀激烈和不屈心志,展现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

(三)原文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四)翻译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第二首前两句“南国烽烟正十年”自陈革命经历。陈毅自1926年投入革命,协助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与朱德率领八一起义队伍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至1936年正好十年。回首这十年的革命生涯,炮火硝烟,戎马倥偬,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烽烟”一词概括了十年革命斗争的艰辛与残酷。次句“此头须向国门悬”,借用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即使牺牲,死后也要看到敌人灭亡的坚定决心。

三、四两句是对革命者的叮嘱,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每一个革命者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对革命先烈来说,革命的捷报就是最大的安慰。

(五)原文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六)翻译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第三首诗展望革命事业。“投身革命即为家”表明革命就是革命者的最终归宿,即便面对血雨腥风,残酷的斗争也终会有尽头,那就是反动派的彻底灭亡,革命人民的最后胜利。

“取义成仁今日事”,诗人引用先秦典籍中“取义成仁”的典故,表达了献身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自由花”的意象喻指共产主义社会,也是诗人对自由社会美好图景的坚信,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句同时也是对整组诗作的总结。

梅岭三章的历史意义

《梅岭三章》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高度艺术浓缩。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陈毅等革命先辈们面临着敌人的疯狂围剿、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然而,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宝贵的火种。《梅岭三章》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艰难与奋斗,成为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生动写照。

诗中表现出的陈毅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生死关头,陈毅毫不畏惧,以诗明志,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这种忠诚和大无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同时,《梅岭三章》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心。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陈毅依然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将取得胜利,这种坚定的信心支撑了整整三年的南方游击战争。它让人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也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查看更多【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