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 正文

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原文 怎么翻译

2024-12-10 11:30:55文/刘冬晴

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得道多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点明人心向背重要;《富贵不能淫》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谈大丈夫操守;《生于忧患》以诸多事例讲磨难促人成长。

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原文 怎么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

1.原文呈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译文解析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孟子三章讲述了什么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产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影响,《孟子三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孟子的智慧和理念。

《孟子三章》选自《孟子译注》,包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三篇文章题目是编者所加,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唐宋之后的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城墙高、护城河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守城一方仍弃城而逃,就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使人民定居不能靠疆域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少。

支持少到极点,亲戚会背叛;支持多到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凭着天下人归顺的条件去攻打连亲属都反对的君王,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孟子则认为他们不能算是大丈夫,真正的大丈夫应居住在“仁”里,站立在“礼”上,行走在“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述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人在困境中被起用的故事。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身上,必定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经受饥饿之苦,受贫困之苦,使他的行为不顺。

人常常犯错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灭亡。

由此可知,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