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化学 > 化学知识点 > 正文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爆炸的危害

2024-10-18 15:06:59文/董玉莹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例如:锅炉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爆炸的危害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爆炸有以下情况:其一:无新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自行车轮胎“放炮”、蒸汽锅炉爆炸等;其二:发生在有限空间里的极速燃烧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的爆炸等,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其三:热核反应。如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爆炸介绍

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包括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种方式。

物理爆炸是指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物理爆炸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甩缩能、相变能、运动能、流体能、热能和电能等。气体的非化学过程的过压爆炸、液相的气化爆炸、液化气体和过热液体的爆炸、溶解热、稀释热、吸附热、外来热引起的爆炸、流体运动引起的爆炸、过流爆炸以及放电区引起的空气爆炸等都属于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是由化学变化造成的。爆炸的物质不论是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还是爆炸性物质(如炸药),都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在外界一定强度的能量作用下,能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从而引起强烈的破坏作用。

爆炸的危害

空气冲击

爆炸时会产生空气冲击波,严重时会震碎骨骼,甚至直接撕裂肢体,造成损伤。有一些器官,更容易受到冲击:

耳:鼓膜破裂、听小骨移位、内耳的伤害等;

肺:肺实质出血、肺挫伤、气胸、空气栓塞等;

脑:颅脑损伤等;

肠胃道:器官破裂及出血。

同样的,产生的压力在越靠近爆炸中心会相对越大。

烧伤

浅层烧伤时,皮肤一般呈红色,往往有水泡产生,感到疼痛;严重烧伤造成的皮肤损伤,可能是白色或炭黑色,痛感可能反而不强烈。

如果嘴唇周围有灼伤,或鼻毛被烧焦,咳黑色痰,说明可能累及呼吸道烧伤。

碎片冲击

爆炸后的碎片,由于初速度很大,可以比子弹更快;加之质量,有时甚至比高速步枪的子弹的动能还大。

碎片的速度、距离、形状,伤者的防护情况,击中的部位等,决定了此种伤害的严重程度。

通常情况下,越是离爆炸点近的人,打入体内的碎片的数量越多。如果碎片击伤重要的器官,或伤及大血管造成大出血时,情况会更加危急。

患者的身体可能被冲击波抛出后撞击地面或其它物体,造成骨折、软组织损伤的问题。

爆炸形成的冲击波,还可能造成建筑物毁坏、倒塌,如果不幸被砸到,可能会导致损伤。

踩踏

在爆炸发生当下,不要慌乱,第一反应是「趴下」,或者躲在掩体后面。保护好头部,以最大程度降低爆炸冲击可能带来的伤害,同时还可以防止吸入过多烟雾。

在确认安全并观察好线路后,及时远离现场,以避免二次爆炸的发生。

爆炸现场交通会比较混乱,大家不要凑近围观,不要盲目去现场救援,因为不专业的施救很可能是「添乱」。

爆炸的应对方法

1. 不要观望,迅速寻找隐蔽物躲藏,尤其不要站在玻璃门窗后观望,因为强烈爆炸往往伴随猛烈的冲击波,这时一定要避开窗口、门口等危险处。

2. 迅速“放低身段”,同时张口,避免强大的爆炸冲击波击穿耳膜,导致永久性耳聋。

3. 确定周边安全后,应第一时间撤离。撤离过程中,注意远离窗户、玻璃门、吊灯以及明显不稳的地板和楼梯等。

4. 撤离过程中如遇烟雾,应低下身子往上风口方向前行。若烟雾太浓,要用湿毛巾或防烟面罩捂住口鼻。

5. 按建筑逃生线路撤离,避免乘坐电梯、扶梯。

6. 如果无法撤离,要将门窗锁死,钻到结实的书桌或餐桌下,同时远离窗户,并携带食物、水和药品等应急物资,等待救援。

查看更多【化学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