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少年中国说歌颂了什么的精神

2024-09-21 09:50:54文/董玉莹

《少年中国说》表达了作者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大家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中国说歌颂了什么的精神

少年中国说歌颂了什么的精神

《少年中国说》是一篇爱国主题的文章,作者梁启超在文中热烈赞扬了青年人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表达了自己对青年人的信心与期望。

文章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青年人的高度赞扬和期望。作者认为,青年人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智慧、财富、力量和独立精神将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因此,他鼓励青年人要勇于担当历史重任,积极向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文章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作者认为,中国要摆脱落后挨的状态,必须依靠青年人的力量,只有青年人强大、有为,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因此,他呼吁青年人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

总的来说,《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主要抒发了作者对青年人的期望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文章以饱满的激情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青年人的信心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

《少年中国说》赏析

在思想上,《少年中国说》充满了抒情性。一方面,文章以批判的力度逐层解剖中国这个“老大帝国”,无情地揭示了那些手握国柄、却显得老朽不堪的人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梁启超反复描述的“少年中国”寄托了他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充满了抒情的特质。

在文体语言上,《少年中国说》具有代表性。文章运用了长短交替的句式和韵散结合的文风,创造性地引入了大量新词汇和新意象,颠覆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词法和句法系统。作家将辞赋、四六、律句、古文等多种文体融合于一炉,自由穿梭,流利畅达,展现了深厚的文体操作功力。梁启超的散文可谓中国文学语言和文体演进史上的重要转折,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方向铺平了道路。

《少年中国说》歌颂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和光辉灿烂的前程,寄予中国少年肩负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的无限希望,并鼓励他们奋起投身改造中国的战斗。文章语言凝练概括,气势宏大,充满饱满的情感。文章大量使用四字一句的押韵结构,巧妙地运用了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引用了丰富的典故,赋予文章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其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少年中国说作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