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吕氏春秋流传下来了吗 吕氏春秋的内容

2024-09-18 14:37:11文/董玉莹

《吕氏春秋》并没有失传。《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儒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汉杂家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别名《吕览》。

吕氏春秋流传下来了吗 吕氏春秋的内容

吕氏春秋流传下来了吗

吕氏春秋流传下来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吕氏春秋》已发表出版,没有失传。《吕氏春秋(国学典藏)》是2014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诱、毕沅,本书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吕不韦介绍

一方面,作为曾经的老师和仲父,吕不韦在政见上和秦王嬴政有着很大的分歧。吕不韦深刻意识到了秦国法家专制的危害,秦国打天下可以借助法家思想,若是守天下还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则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这也是吕不韦修撰《吕氏春秋》的主要原因。

对比之下,雄才大略的秦王政一心想着攻伐六国,有急于求成之嫌,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秦国那时已经有了横扫六国的实力,秦王政想在他执政的时期完成这一千古伟业。如果按照吕不韦的方针,秦国能够更加长久地统一天下,但是扫除六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吕不韦因为嫪毐叛乱受到了牵连,他与秦王政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了。嫪毐原本是吕不韦的门客,被吕不韦送给赵姬当男宠,后来,嫪毐利用与太后赵姬的关系,祸乱后宫,政治势力庞大,乃至到了起兵叛乱的地步。

后来,秦王政平定了嫪毐叛乱,借机罢黜了吕不韦的相位,令其迁回封地居住。由于忌惮吕不韦的威望权势,秦王嬴政后来下诏书令吕氏全族迁往蜀地,吕不韦见他与嬴政之间的关系已经无力回天,便在动身前往蜀地之前饮毒酒自杀身亡了。

《吕氏春秋》的篇目和内容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吕子》。《汉志》中记入杂家,其书二十六卷。今本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也是二十六卷,合于《汉志》。

十二纪以月名为名,每纪各载文五篇,第一篇是本纪之文,又称纪首,后附四篇论文。如:孟春纪,有孟春(讲月令,属于纪文)、本生、重己、贵公、去私等五篇。十二纪一共是61篇文章(季冬纪中多序意)。

八览是指:有始览、孝行览、慎大懒、先识览、审分览、审应览、离俗览、恃君览。八览除有始览是7篇文章外,其余都是八篇文章,共63篇文章。如:有始览中有:有始、应用、去尤、听言、谨听、务本、谕大。六论是指: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倾顺论、士客论。每论有六篇文章,共36篇文章。如开春论中有:开春、察贤、期贤、审为、爱类、贵卒。

《吕氏春秋》总共有160篇文章。郭沫若认为八览中的《有始览》只有七篇是缺了一篇。而《序意篇》也系残文,篇末的文字和全文内容不符有可能就是《有始览》所缺的,其篇名可能就是《序意篇》题目下所标注的《孝廉》,这样《吕氏春秋》就应该是161篇文章。清人卢文弨也主此说。这是有可能的。

《汉书·艺文志》记载“《吕氏春秋》二十六篇”,这个“篇”字当是“卷”字之误。至《隋书·经籍志》就改正为二十六卷,以后均沿而未改。《吕氏春秋》可以说是古书中体例最严谨、整齐的一部书。清人卢文劭说此书篇极为整齐,而且保留至今没有残缺。(见《〈吕氏春秋〉校记》)

梁启超说此书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而没有残缺和窜乱,且有高诱的注,实属古书之中最完好和最易读的。(见《古书的真伪及其年代》)

但是为了体例的整齐也有牺牲内容强行照顾体例的地方,比如郭沫若就指出:“因为篇数有一定的限制,各篇的长短也约略相等,于是便有好些篇目明明是勉强凑成,或把一篇割裂为数篇(此例甚多),或把同一内容改头换面而重出(例如《应同》与《召类》,《务大》与《谕大》,《去尤》与《去囿》),因而全书的体例在编制上实在也相当的拙劣的”。(见《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批判》)

徐复观也认为“因为他们太喜爱数字上整齐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