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诗的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为: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哲理,是苏轼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此外,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也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敬畏的态度面对自然。尽管人类在科技、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自然相比,仍然显得十分渺小和脆弱。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这首诗也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受到自身视角和经验的限制,对事物产生片面或偏颇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审视事物,以便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最后,这首诗还告诉我们要摆脱主观臆断和固有成见去审视问题。当我们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时,不要轻易地用已有的经验和观念去解读和解决它们,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信息和思考方式,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题西林壁》的思想感情是:表达了作者看待事物要看得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
“题西林壁”意思是这首诗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
《题西林壁》的“题”意思是题写,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
《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题写,题西林壁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