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背景是什么

2024-07-19 10:04:26文/董玉莹

阿长与山海经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背景是什么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 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作者在一开始便通过长妈妈“ 名称的由来”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但正是这地位卑微的长妈妈,身上却闪耀着质朴的人性光辉,这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阿长与山海经主旨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尊敬与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的童年时光的深切怀念。此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基本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思想导向

阿长的善良,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的善良,无论善良的背景是贫穷还是困难,幸福还是富裕。一个人的善良可以带来多大的力量,无法想象。正如同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被某一件小事,某一句话而影响。语文教学应当联系实际,并不仅仅是作文素材来自生活,而是语文学习的理念来自生活,归于生活。

“善良”的解释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将心比心》是善良,《司马光砸缸》是善良,《孔融让梨》是善良,《圆明园的毁灭》启示我们善良,《将相和》使我们感动于善良,《与象共舞》让我们体会跨越物种的善良,《老王》一文中的善良流转于普通人心与心之间,是否你的身边,我的身边,充满着善良…….

《阿长与山海经》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