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介>相當于“于”。
⒈介紹處所、方向、時間。譯為“在”、“由”等。《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師說》:“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浴乎沂,風乎舞雩。”
⒉介紹比較對象。譯為“與”、“對”、“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異乎三子者之撰。”《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⒊介紹依憑的條件。《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
⒋介紹動作行為的對象。《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乎己。”《捕蛇者說》:“吾嘗疑乎是。”
②<助>語氣詞。
⒈在句末,表示疑問,相當于“嗎”。《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鴻門宴》:“壯士,能復飲乎?”
⒉用在句末,表示反問,相當于“嗎”、“呢”。《鴻門宴》:“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陳涉世家》:“王候將相另有種乎?”
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測,相當于“吧”。《殽之戰》:“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莊暴見孟子》:“則齊國其庶幾乎?”
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當于“吧”。《馮諼客孟嘗君》:“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3、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1、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状元教育的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语文高考常考的古今异义词90个,方便大家背诵理解。
作动词,意思是偷。例如:敝舆而欲窃之。——《墨子·公输》篡夺。指非其有而取之;不当受而受之。例如: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作代词,用...
初三学习是学生中学阶段的重要节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每一个初三生关注的焦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助你在初三学习中事半功...
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通“熟”。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孰。”通“熟”,成熟。《荀子·富国》:“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通“...
虽:仅,只。《管子》:“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虽:即使;纵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
<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