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 邑:京城,国都。
【例句】《诗经·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2、[名词] 邑:古代称国为邑。
【例句】《尚书·汤誓》:“率割夏邑。”
3、[名词] 邑: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例句】《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4、[名词] 邑:人民聚居之处;城市。
【例句】《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5、[名词] 邑:古代行政区划名。五家为轨,六轨为邑。
【例句】《国语·齐语》:“三十家为邑,邑有司。”
6、[名词] 邑:古代行政区划名。三朋为里,五里为邑。
【例句】《尚书大传》卷二:“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
7、[名词] 邑:古代行政区划名。四井为邑
【例句】《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8、[名词] 邑:旧时县的别称。
【例句】《淮南子·时则训》:“命司空,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
9、[名词] 邑:封地,君主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分封给大臣的土地。
【例句】《周礼·地官·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10、[名词] 邑:特指皇后、公主的封地。
【例句】《汉书·高帝纪下》:“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
“邑”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
“邑”是汉字部首之一,用作偏旁时变体为阝(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如都、郡、邻、邦等。
会意字。甲骨文上部是“囗”,意指城墙所包围的城市;下部是一个跪坐的人表示城中按秩序生活的居民——有人居住的城市便是“邑”。金文字形基本沿袭甲骨文。发展到秦代小篆阶段,表示“城市”的“囗”由方到圆,表示跪坐臣服的“人”也变成了“卪”,渐渐失去了其造字本义。发展到隶书和楷书阶段,表示疆域的“囗”不变,人却已讹变为“巴”了。在发展过程中,这字在秦篆阶段还分衍出偏旁“阝”来。这偏旁,在形声字里,都放在字的右边作为表意的形旁,表示和地域城镇有关。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资:钱财。资,货也。——《说文》。资:费用。问几月之资。——《仪礼·聘礼》资:资历,资格。资轻望浅,舆论不孚。——《大波...
《韩非子。初见秦》:秦战未尝不克。克:战胜。《尚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过”是名词时:古国名,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姓氏,过国灭亡之后,原过国的人改姓“过”。二“过”是动词时:超出、胜过。过去。去世。给予...
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奚基本字义古指奴隶。后称被役使的人:~童。文言疑问代词。什么;哪里:太师~笑也?。彼且~适也?文言副词。怎么;为什么:子~乘是车也?
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坐。出自《核舟记》:“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位居;位于;处在。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之上...
类:种类。梨栗枣柿之类。——《训俭示康》类:族类。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类:事例;条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引(拼音:yǐn)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引的古字形像一人拉弓,有的是在“弓”字的基础上加一指符号,本义是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