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饮料瓶变瘪 云的形成 燃放烟花
D.
酒精蒸发
2、美丽中国是要将我国建设成天更蓝,水更清的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B、关闭重污染企业
C、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D、鼓励研发新能源汽车
3、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如图所示食物中富含碘元素的是()
A. B. C. D.
米饭 紫菜 瘦肉 苹果
4、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8 B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今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一种化合物 B .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 .一种可再生能源 D .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微粒模型 B、溶液的性质模型
C、物质的构成模型 D、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7、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 实验事实 | 观点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
B |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 分子是可分的 |
C |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D |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 微粒间有间隔 |
A .A B .B C .C D .D
8、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属于无机化合物
B. 乙是由分子构成的
C.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3
D. 该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9、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D.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O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OC时降到t1OC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OC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传统干电池在日常生活中有多方面的应用,如图显示的是干电池的内部构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电池是把___能转化为电能,写出干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
(2)上述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写一种);
(3)取干电池内的填充物溶于水,过滤,滤渣成分是MnO2和C,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MnO2,可采用的简单方法是___.
(4)MnO2在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中起的是___作用。
(5)糊状A物质的成分之一是氯化铵,请你写出该物质中阳离子的符号:___.
12、根据下图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Ⅰ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室制取负极气体的另一种收集方法是______.
(2)将喷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放入集气瓶图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写出图Ⅲ装置中小烧杯B的作用为______.
(4)河水经过图Ⅳ装置后得到的水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13、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微溶于水,也不溶于乙醇,可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钙(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将溶液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反应的生成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14、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__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反思与评价1】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法 | 操作过程 | 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一 |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方法二 |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稀硫酸 | ___ |
【反思与评价2】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___(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
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
三、本题共6分
16、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 | 1 | 2 | 3 | 4 | 5 |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 | 72.2 | 91.9 | 111.6 | 131.3 | 152.1 |
请计算:
⑴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⑵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