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湖北中考 > 湖北中考试题 > 湖北历史试题 > 正文

2024年武汉中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

2024-01-26 15:21:48文/勾子木

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要求。

  1. 古时吴国一时强盛,曾经“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将公主远嫁吴国太子。吴王命人在都城北向建造高大的城楼,使得思乡心切的公主可以登高远望齐国故土.关于苏州“齐门”由来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兼并

C.秦灭六国 D.楚汉相争

2.唐朝宰相薛元超当初凭借祖辈的功劳入仕为官,曾经感叹:“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土擢第”:章孝标得中进士后咏诗述怀道:”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由此可知,唐朝科举( )

A.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B.注重诗赋等个人文学才能

C.进士出身的官员声望较高 D.通过进士科考试即可任官

3.据《梦溪笔谈》记载:毕昇使用胶泥刻制活字,“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然而,现代有人认为普通黏土烧制的泥活字容易破碎,不能用于印书。中国科技大学通过实验证明,使用黏土制字,经高温焙烧后的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

A.年代久远的史料都难采信 B.史料记载均需通过实践检验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 D.方法互证可以验证史料信度

4.1488年版的《吴江县惠》载:在苏州正南的农村,如果有人离家100里以外经商,让家人居家从事耕作,且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没有信义的人。而在1548年的改版县志编成时,这段文字则被删除。这种变化能够反映(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业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C.长途贩运得到官府保护 D.经商谋生已成为社会共识

5.下表所示系列事件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削弱

C.国家疆域的巩固 D.东南海防的加强

6.清朝道光年代的官员们认为: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这实际反映了( )

A.无为而治的管理 B.维护主权的需要

C.中外势力的联合 D.传统思想的禁锢

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创办民用工业 B.打造近代海军

C.谋划维新变法 D.建立新式学堂

8.1899年时,南通大生纱厂的开业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而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挽救了后来濒临破产的大生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

A.机器大生产推动家庭手工业发展 B.手工业可以与机器生产相互促进

C.机器工业离开小农经济难有作为 D.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

9.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应苏州立宪派和绅商的要求,在江苏巡抚衙门前挂上“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都督府命令全省各地的原任地方官照常办事。广西、安徽的革命也大概如此。上述现象能够表明( )

A.清朝官僚拥护资产阶级革命 B.封建官僚合力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D.中华民国政权得到空前支持

10.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消除内乱,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以“平民政权”取代军阀政权的政治构想.上述变化表明(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 B.中共成为革命领导核心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理论创新成为首要工作

11.诗词创作,记录了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堪称诗史。下列诗词与右图形势相对应的是(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2.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在延安时期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而1947年时又执行“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

A.经济体制的改革 B.土地所有权变更

C.革命性质的变化 D.革命形势的需要

13.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以极大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巩固了新生政权 B.统一了中国大陆

C.打击了美国霸权 D.鼓舞了亚非人民

14.观察右侧柱状图,说明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优越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浦东新区的带动

D.“一国两制”的实施

15.古代雅典执政官由抽签方式产生。选举程序为两次抽签:10个部落先从其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通过抽签选出100名候选人:候选人再进行抽签,产生10名执政官,这种做法导致(  )

A.穷人拥有参与政治的物质条件 B.才能出众的人获得了参政权利

C.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绝对的公平 D.男性公民获得平等的参政机会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强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7.有学者指出,民族国家是建立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基础之上的主权国家。下表是该学者提出的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形式与典型国家,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18.1882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然而,爱迪生当时却把这项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并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毁灭人类。材料反映出

A.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举步维艰 B.特斯拉技术难以超越爱迪生 ( )

C.交流电缺陷明显且影响使用 D.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

19.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充分说明( )

A.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B.马克思主义应与具体实际结合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变化 D.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20.1935年后,罗斯福愈发强硬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联邦政府主导的复兴计划上,推动实施了许多越过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的改革政策。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动摇了自由企业制度的基础

C.威胁美国联邦制的正常运转 D.凸显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1.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曾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从远东地区抽调近70万人,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材料能够说明( )

A.苏联深陷东西两线作战的泥潭 B.日本全部兵力投入中国战场

C.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分崩离析

22.右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

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

D.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

23.1955年,时任兴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因此,他希望会议开不起来。材料所说的“会议”( )

A.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B.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

24.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

A.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 B.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起主导作用 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5.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___(人名)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明朝末期,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人名)创作的《牡丹亭》。

26.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______给英国;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7.《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

28.(7分)政治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候卫而为之守宰。不数最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

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最近的我们,接受西方学说影响,好像西周封建制度一无是处。而秦以下之政府,则只以“君主专制”四字目之。近代只有孙中山先生懂得把中国传统政治,来和西方现代政治参酌配合,主张把中国传统政治上原有之考试、监察两制度,增入西方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

斟酌中西彼我之长,来适合国情,创制立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完成下列要求: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周、秦二朝衰亡的主要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上“斟酌中西”的具体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斟酌中西”的特点.(3分)

(3)结合材料一、二,分别说明材料三中“外在的需要”和“内在的用意”的含义。(2分)

29.(6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百年征程里,有风调雨顺,凯歌高奏,也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和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但不论怎样,我从没想过放弃。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路都坚持自我革命。我也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并将永远对人民保持赤子之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前提供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要取得如此迅速而显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些基础条件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前提;②堤供了基本的物质技术条件;③提供了思想上的一定保证:④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⑤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朱佳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夯实了政党根基。在觉的二十大报告中,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自我革命”的内容。(2分)

(2)据材料二中并结合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有关史实,分别指出“思想上的一定保证”和“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具体事件。(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事件或现象,并说明理由。(2分)

30.(7分)工业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

材料二 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

75%,下降到1801年的35%。……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是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为主,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的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了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油量多11%,水

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 ——刘靖北:《关于苏共灭亡的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苏联工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3分)

(2)综合材料二、三,比较英国与苏联工业化的异同。(3分)

(3)中国如何避免英国与苏联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建言献策。(1分)

答案

查看更多【湖北历史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