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2、郦道元(公元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3、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4、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
三峡划分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三峡》中的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2、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
《三峡》中从正面描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中从侧面描写山势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
《三峡》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
《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
《三峡》第一段,总写三峡的概貌,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雄奇险峻的特点。第二段,具体写夏水,突出夏水暴涨、流速迅猛,特点是奔放美。第三段,具体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