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只能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后心情苦闷,经常会回忆起少年往事,就写下了这篇散文。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的“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然后文章接着写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做出了批判。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中的第6篇,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将相和》主要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故事。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蔺相如从秦王手中守护赵国国宝“和氏璧”;渑池之会的主要内容是蔺...
《社戏》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先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再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亲鼓励他一直在写作,并...
《鲍氏之子》出自《列子》。本文通过鲍氏之子反驳齐田氏的一番话,批判了那种认为万物由上天制造出来的唯心主义,赞扬了鲍氏之子的唯物论思想。启示我...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主要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故事。《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故...
《盼》这篇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
《无常》主要内容:描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对死去的儿子哭得如此悲...
《故乡》主要是讲“我”因为老家卖了,回家乡接母亲离开。遇到了儿时伙伴闰土,忆起了往事。又碰到了“豆腐西施” 杨二嫂。以及形形色色的人。最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