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知识点 > 正文

挑山工课文原文节选及创作背景

2023-01-26 16:54:11文/李可欣

《挑山工》,著名作家冯骥才1981年创作的泰山见闻式散文,此文先后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小学语文课本。冯骥才因此成为泰安市的荣誉市民。学者王克煜把此文和姚鼐的《登泰山记》、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杨朔的《泰山极顶》誉为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挑山工课文原文节选及创作背景

挑山工原文节选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

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挑山工创作背景

冯骥才对泰山的认知和感情亦从孩提时代开始。他的外祖父是山东济宁人,在清末曾任武官,常与好友康有为同游泰山。从祖辈口中,冯骥才听到很多关于泰山的故事。这座大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青年时代,冯骥才学习绘画时,曾到泰山去写生,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挑山工。自泰山返回家后,他就创作了一幅画——在陡直而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不声不响、坚韧地向上攀登。

多年来,冯骥才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不肯换掉。这幅心爱的画作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被毁。之后,冯骥才又重新画了一幅。这幅佳作曾多次在画展上亮相,很多收藏家都想得到它,更有人出十万元高价要买它,但冯骥才始终不肯出手。

这不仅因为此画和他的散文名篇紧紧相连,更因为这幅画是他的精神支柱。冯骥才正是以“挑山工”的精神,在文学这座“泰山”上,不畏艰辛地攀登,经过九曲“十八盘”,才登上了中国文学的“南天门”。

在泰安市日前举行的荣誉市民颁证仪式上,冯骥才深情地说:“《挑山工》这篇散文只不过是写出了我对泰山的感受,谈不上为泰山增添光彩。可泰山却给了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就是与‘挑山工’联在一起的。它已经注入我的骨髓,我要永远地将它保留。”

为了表达对泰山的深情,冯骥才把这幅珍藏多年的国画--《泰山挑山工图》献给了泰安。他说,这幅画应该属于“ 我的城市”。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