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第一,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是封建社会的维护者,这便注定洋务运动必将失败的命运。
洋务运动的中心人物主要是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清朝政权的维护者,他们组织洋务运动的动机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巩固封建政权的稳定,这也决定了洋务运动必将失败的命运。
第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和支持者都没有意识到当时社会的症结不在技术,而在制度。洋务运动进行改革的用力方向错了,不仅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反而会加重矛盾并引发新的问题,自然会失败。
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和支持者大都是封建政权的维护者,他们无法意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表面上是技术的落后,实际上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因此洋务运动各项内容均只涉及到技术学习,对解决当时中国问题治标不治本。
第三,洋务运动内部存在严重腐败问题,同时对外还需要应对国外列强的施压,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之人。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
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政治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广雅书院等。
查看更多【历史知识点】内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