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脖颈,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
2、某些像脖颈一样的东西:脚脖子。拐脖儿。
一、脖子
[bó zi]
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盛夏,妈妈在玉米地里锄草,汗水顺着她的脖子直往下淌。
二、脖梗
[bó gěng]
亦称“脖儿梗”。亦称“脖梗子”。颈项。一个冰冷梆硬的东西顶在了他的脖梗儿上。
三、卡脖
[qiǎ bó]
用双手掐住别人的脖子,多比喻抓住要害,置对方于死地。
四、脖拐
[bó guǎi]
亦称“脖子拐”。亦称“脖儿拐”。用手打在脑勺子上。犹言嘴巴子,耳刮子。
五、窝脖
[wō bó]
方言。缩头。比喻往回逃跑。如:敌人都叫我打窝脖了。
面红脖子粗
成语拼音:miàn hóng bó zǐ cū
成语解释: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成语出处:高阳《玉座珠帘》:“皇帝面红脖子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渺视皇帝,话越说越多,也越离谱了。”
绕脖子
成语拼音:rào bó zǐ
成语解释:说话、做事绕弯子。形容言语、事情折费思索
成语出处:冯骥才《铺花的歧路》:“算了,我不和你绕脖子了。”
杀鸡扯脖
成语拼音:shā jī chě bó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着急、发誓、赌咒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1回:“跪在地上,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
杀鸡抹脖
成语拼音:shā jī mǒ bó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在凤姐身背后,只望着平儿‘杀鸡儿抹脖子’的使眼色,求他遮盖。”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驳,读作bó,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马毛色不纯,泛指颜色不纯。《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后引申为庞杂;驳杂、树木名、...
“实”字本义是富裕,家里有许多财物,由此引申为名词,指财富;作动词用,指充满。一说,“实”的本义是充满、没有空隙,由满引申为财富,又引申指财...
“项”此字始见于战国简牍文字,另有学者认为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本义指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项又指种类,引申为量词,用于分类的事物。项也是姓...
受(拼音:shòu),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最初有两层含义,一是交付东西,后另造一字"授"...
“菌”本义:指的是低等植物的一大类,其不开花,没有茎和叶子,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料,靠寄生生活,种类很多如细菌、真菌等。衍义:即“蕈”...
姿(zī)。《说文解字》:“姿,态也。从女、次声。”女子及笄礼毕时的形态是女之范式。欠之又欠正等以下是次之范式。女、次两范式叠加。女子打扮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中“住”指的是停息,也就是停止。出自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宿山寺》翻译: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