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山东中考 > 山东中考试题 > 山东历史试题 > 正文

2018届滕州中考历史冲刺试卷【精选word版】

2018-04-13 16:37:50文/许君

2018届滕州中考历史冲刺试卷【精选word版】

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会存在乱码的现象,请考生点击全屏查看!

 

              一、单选题

1.中国台州网3月29日讯为了弘扬光大戚继光文化,“活化”文化遗产,今日,南塘情爱国心——戚继光文化书画邀请展在椒江戚继光纪念馆拉开帷幕。下列内容与此次展览主题不符的是

A.“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B.戚家军

C.台州九捷

D.直捣黄龙府

2.最近一年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就“南海问题”渲染“中国威胁论”,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奉行平等、友好外交政策的国家。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①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册封“班禅”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3.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金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子”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4.下图是抗日战争一著名战役示意图,这个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5.专题课复习上,周老师让学生将某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标注在数轴上,以便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结合小明同学设计的图示,可以判断该课的主题是
 

A.近代化探索

B.国共两次合作

C.国共十年对峙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6.“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这是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关于中国守军在1938年某战役中的作战情况记载。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湘西会战

7.下列图片所示内容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的团结

B.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C.世界经济全球化实现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8.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一国两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9.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民族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改革开放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10.关于四大文明古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金字塔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的陵墓
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婆罗门等级掌管古代印度的军政大权
④古代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11.小明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查阅到这样一段话:“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小明探究学习的内容是

A.印度的种姓制度

B.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C.古希腊民主政治

D.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12.“大年初一开门红,新春祈福热度高。”在中国,很多人都喜欢大年初一到古刹名寺祈福。古刹名寺是一种宗教的活动场所,要了解这种宗教,可以在“百度”搜索中输入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3.下图所示形象反映是一文明古国的社会状况的。这一文明古国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14.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峰与总结,它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正确性,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一次尝试,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5.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工业指标

1770年

1800年

1861年

英国的煤产量

600万吨

1200万吨

5700万吨

英国的铁产量

5万吨

13万吨

380万吨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 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
D. 汽车电力工业的兴起

16.“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这样描述。促使日本“趋欧俗”的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7.它发表170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武器,对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战争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上世纪四十年代,使人类不断遭受法西斯战争威胁的事件有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德国突袭苏联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9.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这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2017年5月23.25和27日,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选手柯洁和机器人阿尔法狗三次对弈(示意图),均告失败。机器战胜人类,依靠的是


 

 

A.核能等新能源技术

B.航空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二、非选择题

21.中华文化根植五千年文明的土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坚持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民族发展与民族融合过程中,融多元于一体,不仅包括汉族的文化,还包括其他几十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过程中,开放交融,兼收并蓄,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壮大
——新华网
(1)汉代促进东西方世界文化交往的开拓之举是什么?唐朝弘扬佛教文化,并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素材的是哪一重大事件?19世纪末,启发了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先进社会,推动变法图强的译著是什么?
材料二:中华文化立足科学实践。当代著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比利时化学家普里戈金在他的著作中曾说道,“中国文明具有了不起的技术实践,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源泉
——新华网
(2)中国文明的哪些技术实践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材料认为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中华文化以其优秀的品格和独特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新华网
(3)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的支撑是什么?你对中华文化有怎样的认识?

22.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一:伤害的举动伤痛的记忆

 

(1)根据上图说明美国参与了哪次近代侵华战争?
回顾二:真诚的握手正义的胜利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美总统共处方寸之间的一批珍邮首日封和邮票。这款将胜利标志“V”印在龙和鹰握手中间的首日封十分特别,设计者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与象征美国的鹰一起握手,寓意中美关系和中美友谊。



 

(2)“龙鹰握手”和二战时期哪个组织的成立有关?
回顾三:异样的政策异样的举动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走进了万国宫的休息室,正巧周恩来也在
里面,看到杜勒斯进来,周恩来从屋子那边走来,像往常那样温文尔雅地带着笑意打算和杜勒斯握手。一开始,杜勒斯没有发现周恩来,待到看见的时候周恩来已经走近了。杜勒斯瞥了一眼那些正等着拍摄这个带有和解象征意义照片的摄影记者们,很快背过身去,不理会周恩来伸出的手。
(3)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对中国的敌视行为,是当时美国推行的哪一对外政策的体现?
回顾四:跨洋的握手冰融的开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总
理周恩来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4)尼克松访华时签署什么文件?该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
回顾五:立足当下感悟历史
在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的2015年,中国和美国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经
济增长压力,各自在经贸领域都进行了不懈努力。2015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超过加拿大首次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美国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五大出口市场。
——美中时报
(5)根据材料请你谈一谈,中美两国应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又称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中,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欧洲这个中心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不再是英国的一枝独秀,而且在北美也形成了一个中心,这样地域上的分布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再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身的先进的交通工具的诞生与通讯技术的兴起,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其他先进的技术也很快的传遍了世界各地,加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判断下列关于“三次科学技术”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出现于美国的棉纺织业中。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不再一枝独秀,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了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的特点。
④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始终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
(2)材料中提到“在北美也形成了一个中心”,在这个中心,有一位科学家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他是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材料中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身的先进的交通工具”是指什么?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②材料中提到“烟囱林立”、“机器轰鸣”、“温室效应”等。基于此,面对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请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查看更多【山东历史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