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徐州中考 > 徐州中考试题 > 徐州语文试题 > 正文

2018徐州中考语文模拟真题【压轴试题可下载】

2018-04-01 15:32:08文/张雪娇

2018徐州中考模拟真题【压轴试题可下载】

注意: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考生在预览时会出现乱码情况,如有此现象发生,请点击全屏查看。

(满分:14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           _____,白露未已。(2)            ____,寒光照铁衣。

(3)造化钟神秀,            ______。

(4)下视其辙,          ______,曰:“可矣。”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最能体现其忧国忧民情思的两句诗是:

                  _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锃亮(zèng)  挑衅(xìn) 粗制烂造(làn)   耳濡目染(rú)

B.分歧(qí)    荒谬(niù) 言简意赅(gāi)   义愤填膺(yīng)

C.粗犷(guǎng) 尴尬(gà)  略胜一筹(chóu) 面面相觑(qù)

D.踌躇(chú)   雾霭(mái) 海市蜃楼(shèn) 披星戴月(dài)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的确是这样,当你打开绚丽多彩的图书,你就走进了知识的大门。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旅游)。动人的小说,美妙的诗歌,感人的童话,精美的散文……都会让你难以忘怀,给你无穷的欢乐。让你置身于新的世界——知识世界。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教我们怎样作文,怎样做人。在我们孤单时,它像大朋友一样(慰劳 安慰)你。中国古时候有一位文学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有疑惑时,它会给我们解答;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遨游 旅游  安慰 慰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仿照前面的句式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亲切感人。

B.《背影》《老王》《藤野先生》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杨绛、鲁迅,文体都是小说,都塑造了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作品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节极富幻想、引人人胜。

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北朝梁文学家吴均;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5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2分)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期在必醉(         )(2)短褐穿结(        )    

(3)既还(          )  (4)伋恐违信益州(         )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蔽风日/伋计日告之        B.或置酒而招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箪瓢屡空/一箪食,一瓢饮    D.遂止野亭/止有剩骨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9.【甲】文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是              ,【乙】文表现了郭伋的性格特点是                       。(2分)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的上片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从这两句可以体味出词人轻松喜悦的感情。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妙在对仗工整,浑然天成,流利而含蓄。

D.上片中的“夕阳西下”句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句抒发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

(二)3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10分)

(1)时隔不久我就得到了一次为皇帝陛下效劳的机会,至少我当时认为我是立了一大功。一天半夜,突然有几百人在我门口呼喊把我惊醒了,由于突然被惊醒,我心里有些恐惧。我听到有人不停地喊“布尔格兰姆”有几位朝廷大臣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恳请我立刻赶到宫中去。原来是一位女侍官不小心,看传奇小说时睡着了,以致皇后的寝宫失火。我赶忙爬了起来,这时已有命令让众人给我让开道路,又因为这是一个月明之夜,所以我一路小心赶到宫中,一个人也没有踏伤。我看他们已在寝宫周围把梯子和水桶之物都准备好了,只是水源离这儿还有一段距离。这些木桶只有大针箍那么大小,可怜的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把一桶接一桶的水递给我,但火势太猛,无济于事。本来我可以用我的上衣很容易地将火扑灭,不幸的是匆忙之中只穿一件皮背心就跑出来了。事情很惨,看来已毫无希望。要不是忽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这种时候并不多),这么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是肯定要烧成平地了。前一天晚上我喝了大量的一种名叫“格力姆格瑞姆”的美酒,这酒有很好的利尿作用。也很凑巧,我一次小便都还没有解过呢。我靠火焰很近,又在忙着将火扑灭,身上一吸热,酒就开始发生作用而变成尿了。我狠狠地撒了一泡,撒的也正是地方,结果三分钟火就整个儿被浇灭了,花了多少年心血建成的其他皇家建筑也终于免遭毁灭,被救了下来。

(2)天已亮了,我没等皇帝向我道谢就回到了自己的家,因为虽说我立了一大奇功,但说不准皇帝对我这种立功的方式很反感。根据这个国家的基本法令,任何人不管其地位如何,如果在皇宫区内小便,一律处死。不过皇帝给我的一则通知又使我稍稍感到了一些宽慰,他说他会向司法部下令赦我无罪的,只是我没能拿到赦免证书。有人私下里告诉我,皇后对我的所作所为极其痛恨,她已远远地搬到皇宫的另一边去了。她坚决不让修复那被毁的寝宫,她再也不会去住了,在几个心腹面前,她发誓一定要报复我。

11.简单概括本语段所写的主要内容。(1分)                                                                                 

12这件事后,“我”却被皇帝冷淡了,请分析其被冷淡的深层原因。(4分)                                                                                  

13.(5分)

从语段中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整部作品写出“我”其他方面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3~16题。(10分)

方  言

     ①大多数人最早学会的语言,就是方言。也就是说,使我们能最自如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语言,是方言。

    ②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所谓乡音难改,它唤起的是乡情与亲情。方言也是传承本土文化的载体,鲜活地记录着地方特有的历史风俗,承载着人文精神,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③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根深叶茂、博大精深,这是因为我们始终生活在多元语言、多样文化中间。方言是最自然、最本质地表现中国多元文化的根基。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抵消了方言的话语空间。各地方言,除了粤方言与闽方言中的闽南次方言外,都在迅速地缩小地盘。并且无论在语音、词汇或语法方面都越来越向普通话靠拢,这种现象令人忧虑。

④以上海方言为例。上海话原本是一种相当丰富多彩的地方语言,尤其在近现代,从“自来水”到“电灯泡”,从“马路”到“僻房”,从“出租车”到“麦克风”,上海话创造和引进过大量的词汇。而现在,上海话中大量生动的俗语、俚语、惯用语等正在被逐渐淘汰,反映本土生活的文学文艺也日渐式微。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上海的本土文化曾经异常活跃,诸如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沪书、越剧、评弹、甬剧、锡剧、淮剧、扬剧等十多种曲艺和地方戏曲都是在上海草创、汇聚直至发展成熟。另外,数百首具有上海特色的流行歌曲也在当时广受传唱。这种城市文化生态的繁荣,一方面使上海成为文化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会,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上海鲜明的本土特色。可见,吴语和上海话的良性生态是可以创造高度繁荣的地方文化的。反之,如果抑制了方言的发展,地方文化也会随之而萎缩。

⑤保存和延续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良性成长的自身要求。同时,接触和欣赏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从中感受亲切、骄傲和感动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因此保护方言也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就提出:“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方言也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

⑥ 中国的汉语方言是研究汉语历史变迁的绝好素材,各种不同的方言分别体现了汉语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堪称活的化石。因此,对方言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是学术上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⑦保护方言,维持语言的生态平衡,关键就要让方言顺其自然地发展。语言的特点就是它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方言,除了地域方言,还会有因年龄、阶层等差异而产生的各种社会方言。对这样的语言,只要少加人为干涉,就会越发展越丰富。另一方面,平等地对待一切语言,在传媒上适当开放空间,使方言与普通话双轨同行,方言文化才能真正自由地生长起来。

                                             (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保护方言”的原因。(3分)                                                                             

15.联系上下文,请为文章第⑥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本段段意的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16.下面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各地方言,除了粤方言与闽方言中的闽南次方言外,都在迅速地缩小地盘。                                                                                

17.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谈谈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中国的汉语方言是研究汉语历史变迁的绝好素材,各种不同的方言分别体现了汉语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堪称活的化石。

(三)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8~21题。(15分)

                                     守  灯

                                              侯发山

⑴凌晨两点,守灯正睡得迷迷糊糊,被妈叫醒了。

⑵海那边,万家灯火;海这边,黑魆魆一片。守灯随妈进灯塔里巡视了一遍,没发现异常,便开始保养机器。眼下是夏天,白天这里接近50摄氏度,只能把活儿撵到晚上,一台台设备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无疑这是妈天天擦拭的结果。

⑶守灯五岁之前没离开过这个岛,对这个足球场一样大的岛再熟悉不过了,没有土,没有草,到处都要是光秃秃的,想种点儿蔬菜都难,日头太毒,从外面运来的土过为了几天就被烤得焦干,台风一来,这些土很快就会被刮散,被海水冲走,上学后,守灯每到假期返岛时,不忘背上一大包泥土,好让妈踩一踩,接点地气……给养船半月来一次,送些蔬菜和淡水。周围除了鸟叫、风吼和浪涛,寂静得没一丝生气。

⑷清理完灯笼,妈又用牛皮软布擦拭灯器。守灯说:“妈,我来吧。”妈不让,说:“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

⑸看妈认真的样子,守灯心疼地说:“妈,您这辈子就没想过走出这荒岛?”

⑹妈叹道:“说不想是瞎话,但灯塔离不了人,若是夜里灯灭了,就会出大事。”

⑺守灯知道,这个小岛周围有多处险滩、暗礁,夜间过往船舶,都需要灯塔指引。

⑻“守灯,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吧?”妈轻声问道。

⑼守灯明白,妈的潜台词是:你毕业后有何打算?妈还不到50岁,头发已经花白相间了,脸色黑红黑红的,额头上的皱纹一道道,像是刻出来的,守灯鼻子一酸,说:“妈,我想把您带到城里去,让您安享晚年。”

⑽妈固执地说:“我不走,我要在这里陪你爸。”

⑾守灯的爷爷民国时期就在这里看护灯塔了,后来父亲接了爷爷的班,十多年前父亲被台风卷走后,妈就接管了守护灯塔的任务。妈说,虽说没找到父亲的尸骨,但父亲的魂在岛上,在灯塔里。

⑿“为啥给你取名守灯,守灯守灯,就是要确保灯不出问题,让来往的船只安全地经过。”妈大声说道,似乎生气了。

⒀妈终于把话挑明了。妈曾不止一次地对守灯说过,他的命是渔民给的,生他时难产,当时台风突来,大雨倾盆,是渔民叫来了医生,母子才平安。

⒁“你不回来,妈就一个人守!”妈的声音哽咽了。

⒂随着守灯的成长,小岛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灯塔变了,塔身由矮小到高大,灯塔能源从乙炔到干电池,再到太阳能,装上新设备后,妈看不懂设备上的英文标识和操作说明,原理也搞不明白,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就自学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每天写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她已摸索出一套初步诊断和治疗小毛病的方法。

⒃守灯决定向妈摊牌,不能让母亲胡乱猜疑了,他揽过妈瘦小的肩膀,说:“妈,我在学校跟导师进行了智能化航标系统设计的课题研究,实现遥测遥控功能不再是梦想,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两百座灯塔,不,全国的五千余座灯塔,采用自动化系统,就不用人看守了。”

⒄“真的?”妈又惊又喜,眼里蒙了一层雾。

⒅守灯重地点了点头,说:“妈您放心,塔上的灯不会灭,我心里的灯更不会灭!”“你这孩子,咋不早说?”妈轻轻捶打了守灯一下,她眼里的雾散了,泪出来了。

⒆这时,一艘船从灯塔旁边缓缓经过,拉响了汽笛,嘹亮,悠扬。守灯心里暖暖的,满满的,他知道,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

(选自《2015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以“守灯”为题的作用。(3分)

___                                                                                                                                                    

___                                                                           

 

19.小说中“妈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                                                                           

___                                                                                                                                                          

20.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2分)

“你不回来,妈就一个人守!”妈的声音哽咽了。

___                                                                                                                                                                                           

 

2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请简要分析本文第(2)段中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内容及其作用上的异同。

___                                                                                                                                                     

___                                                                                                                                                            

四、作文(65分,含书写分5分)

22.题目:拾起曾经丢失的            

要求:①补充完整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查看更多【徐州语文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