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化学方程式既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形式,显然没有这种反应存在,就不能随意书写。因此,掌握好反应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条件。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相等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科学的表达这一定律,即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书写化学方程式按一定的步骤进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可概括为:“一写,二配,三注”
1。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左反,右生),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短线;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且配平后要加以检查;
3。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加热等),标出生成物的状态(气体、沉淀等),把短线改成等号。
3、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常用的方法
初中阶段常用的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等。
使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先找出两边同一原子的个数,求出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原子个数,即化学式前面应添加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
使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组成较为复杂(原子数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为分数),然后在方程式两边各乘以某数,使各化学计量数为最简整数。
使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配偶法。
1.写出符号表达式例:H20=电解=H2+O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配平例:2H2O=电解=2H2+O2
3.注明反应条件和物态等例:2H2O=电解=2H2↑+O2↑
1、热化学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写上是否正确,没有定论,但中学所有资料中不写。
2、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
3、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
4.是可逆反应的一律用双向箭头表示。
在专业领域的文献中,不论无机、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均使用箭头号“→”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国外化学教科书、上海市中学化学二期课改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7月,姚子鹏主编)、上海高考的化学卷、理综卷中也采用了箭头号。
但在多数省市的中学教学中,仍建议按照教材在书写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使用等号,以更好地表示反应中的“生成”与“质量守恒”含义。(2011-2012苏教版也用的箭头)目前中学阶段无机反应方程式一律用等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有机反应一律用箭头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热化学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气体)、l(液体)、s(固体)、aq(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2O(l)、Na2CO3(aq)、CaCO3(S)。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
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2Cl=Cu+Cl2↑,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查看更多【学习经验】内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首先要设未知数;其次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已知质量的物质下方,竖着分别写出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质量;然后在要求的物质下方,竖着分...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号...
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与技巧:最小公倍数法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
CaO+SO3=CaSO4。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硫酸钙。常温下三氧化硫是液体,所以可以很充分地和氧化...
铝和烧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6H2O=2[NaAl(OH)4]+3H2↑。铝是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
2H2+O2=点燃=2H2O。氢气在空气燃烧显蓝色,发光放热。玻璃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壁上有水珠生成,玻璃杯变热。氢气在空气中有一定比例时,点燃...
制取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1、C+H₂O(g)=(高温)CO+H₂。将水蒸气通过高温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现象为...
乙醛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溴水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因此乙醛与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