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
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孟母三迁的故事很早就有流传,到了西汉时期刘向的《列女传·卷一·母仪》上记载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出现了“孟母”这样的专有名词。后来经过一代代人的文字记载,成为了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
孟子出生于约公元前372年,位于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期,也是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的巅峰时代。各个学术流派通过不断的争辩、发展、融合、衍变,已经有了统合的趋势。由原本的百家争鸣,转向为以几大主流学术流派为主的整体氛围。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孟母三迁故事发生的地方,分别是邹县城北的马鞍山下(今名凫村,现属曲阜市),邹县城西庙户营,以及学宫之旁。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家原来住在一片墓地...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在《三字经》里也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段落。讲的就是孟母教育儿子孟轲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山东,孟母先是住在墓地旁边,然后是搬到商铺旁,最后搬到了学堂附近。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山东地区,这个故事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够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下成长,从而带着他从墓地旁边搬到了集市里,再从集市...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接下来分享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注释。
孟母三迁的故事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的事。接下来分享孟母三迁的故事及启示。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出自《孟子题词》。接下来分享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出自《孟子题词》。下面整理了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