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长*。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据说是因为他作的《清平调》得罪了当时宠冠后宫的杨贵妃(因李白命“力士脱靴”,高力士引以为大耻,因而以言语诱使杨贵妃认为“可怜飞燕倚新妆”几句是讽刺她)而不容于宫中。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年届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
查看更多【古诗词】内容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
意思是渡过荆门辞别家乡。《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诗人第一次...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此诗从写远游开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最后以思念作结。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荆门送...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