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 D.
3.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
鞋的尺码 | 36 | 37 | 38 | 39 | 40 |
光脚长度 | 230 | 235 | 240 | 245 | 250 |
A.m B.cm C.nm D.mm
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5.(资阳市中考物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6.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u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v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正确
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产生
B.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都会带来误差
C.只要态度端正,操作规范就不会产生误差
D.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是尽可能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10.(资阳市中考物理)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
1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兔子在和乌龟赛跑的过程中,因为骄傲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在整场比赛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与图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小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26.08cm,26.04cm,26.62cm,26.07cm.四次测量中,错误的是 ,小明测量物理书的长度是 mm.
1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15.道路上有很多交通标志,一重型汽车行至桥头,司机看见如图甲警示标志立在桥头,警示的内容是 ,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100”的含义是 ,“机场30km”的含义是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 小时才能到达机场.
16.小明坐在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这个观察结果是以 为参照物的;如图所示是路途中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的情况,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 km/h;安岳到重庆的距离约为180km,若这辆车保持图示速度不变,从安岳到重庆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h.
17.如图所示,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 s.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三、实验与探究(共13分)
19.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时间t/s | 0 | l0 | 20 | 30 | 40 | 50 |
路程S/mm | 0 | 12.0 | 22.2 | 34.2 |
| 61.2 |
(1)根据图中的情景,表格中空白的数据应该是 ;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路程s/cm | 26 |
|
|
时间t/s |
| 4 |
|
平均速度v/(cm/s) |
|
| 15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运动,原因是 .
(3)在该实验中所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有 和 .
(4)实验中,保持很小的坡度最主要是为了 .
四、综合计算与应用(共23分)
21.一艘潜水艇静止在海面上.当潜艇发现正前方9km处有一艘航空母舰正以40km/h的速度向潜艇驶来,马上向航母发射了一枚速度为140km/h的鱼雷,多长时间后鱼雷可能击中航母?
2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9时35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3.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24.一列长210m的列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长1400m的铁路桥,求:
(1)列车的过桥时间是多少?
(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3)车上一乘客在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资阳市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与实际相符是( )
A.一幢普通楼房的高度200m
B.橡皮擦从课桌掉到地面的时间为5s
C.一张卷纸的厚度大约100μm
D.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为5dm
【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一般普通楼房有5到6层,每层的高度在3m左右,所以一幢普通楼房的高度在15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橡皮擦从课桌掉到地面的时间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头发的直径在100μ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5cm=1.5d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解答】解: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
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
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
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
故选D.
3.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
鞋的尺码 | 36 | 37 | 38 | 39 | 40 |
光脚长度 | 230 | 235 | 240 | 245 | 250 |
A.m B.cm C.nm D.mm
【考点】长度的估测.
【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2cm=103mm=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以此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
【解答】解:
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约合0.24m、2.4×10﹣7nm,240mm,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是正确的;
C、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故选B.
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观察图象,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去分析.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它们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
故选D.
6.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u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解:A、2.5μm×10﹣6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
B、C、D、∵1μm=10﹣6m=10﹣5dm=10﹣4cm,∴2.5μm=2.5×10﹣6m=2.5×10﹣5dm=2.5×10﹣4cm.
故选B.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v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正确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故A、B错误;
由公式V=可知,速度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
故选C.
8.(资阳市中考物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产生
B.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都会带来误差
C.只要态度端正,操作规范就不会产生误差
D.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是尽可能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1)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但不能消除;
(2)知道误差的影响因素,即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的人.所以在测量中我们经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故A、C错误;
(2)误差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故B正确;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D错误.
故选B.
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因为是圆形的圆柱体,直径不好测量,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圆柱体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解答】解:A、刻度尺容易发生倾斜,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故A不是最佳测量方法;
B、因为是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故B正确
C、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C错误;
D、方法正确,但是刻度尺的起始端或末端没有对准一个整数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不是最佳测量方法.
故选B
10.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这时飞机无论是停在空中还是向上运动,若跳伞运动员以自己作为参照物,则飞机运动状态都是向上运动的.所以,当以地面为参照物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无法判断,A、B、C三种可能都有.
故选D.
1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兔子在和乌龟赛跑的过程中,因为骄傲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在整场比赛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解答】解: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乌龟先到达终点,用时比较少,平均速度大.
故选D.
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C正确;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二(资阳市中考物理)、填空与图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小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26.08cm,26.04cm,26.62cm,26.07cm.四次测量中,错误的是 26.62cm ,小明测量物理书的长度是 260.6 mm.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2)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
(1)观察数据发现,26.62cm数据的分度值与其余三次记录的数值不一样,因此是错误的;
(2)物理书长度的平均值为≈26.06cm=260.6mm.
故答案为:26.62cm;260.6.
1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61cm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物体A的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1.00cm,物体的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2.61cm,物体长度为12.61cm﹣11.00cm=1.61cm.
故答案为:1.61cm;1mm.
15.道路上有很多交通标志,一重型汽车行至桥头,司机看见如图甲警示标志立在桥头,警示的内容是 载重不能超过30t ,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100”的含义是 行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机场30km”的含义是 此标志牌处距离机场还有30 km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 0.3 小时才能到达机场.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据桥头限重的标志分析即可判断;
(2)根据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掌握分析答题.
(3)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
【解答】解:据限重标志牌的含义可知,甲牌表示:载重不能超过30t;
标志牌上的“100”指:行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km/h,“机场30km”的意思是:此标志牌处距离机场还有30km;
v=,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到达机场的最短时间t===0.3h;
故答案为:载重不能超过30t;行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km/h;此标志牌处距离机场还有30km;0.3.
16.小明坐在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这个观察结果是以 车上的乘客 为参照物的;如图所示是路途中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的情况,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 90 km/h;安岳到重庆的距离约为180km,若这辆车保持图示速度不变,从安岳到重庆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2 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从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上看,指针位于90﹣100之间,所以可以判定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90km/h.
(3)根据该车的行驶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它和路旁的树木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此时乘客是静止的,树木是运动的,所以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
(2)从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上看,指针位于80﹣100中间,所以可以判定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90km/h;
(3)∵v=,
∴t===2h.
故答案为:车上的乘客;90;2.
17.如图所示,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 3min37.5 s.
【考点】时间的测量.
【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所示停表可知,分针在3min和4min之间,分针示数为3min,由于分针示数超过0.5min,则秒针示数为37.5s,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3min37.5s;
故答案为:3min37.5s.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 和 丙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乙 .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的运动速度;
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
【解答】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
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
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
故答案为:甲;丙;乙.
三(资阳市中考物理)、实验与探究(共13分)
19.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时间t/s | 0 | l0 | 20 | 30 | 40 | 50 |
路程S/mm | 0 | 12.0 | 22.2 | 34.2 |
| 61.2 |
(1)根据图中的情景,表格中空白的数据应该是 48.6mm ;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变速 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1.2 m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会用刻度尺读数,完成表格数据,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求解平均速度.
【解答】解:(1)根据照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第四张照片蜗牛通过的路程s=5.86cm﹣1.00cm=4.86cm=48.6mm;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蜗牛做的是变速运动,在整个t=50s内的路程s=61.2mm,
蜗牛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v==≈1.2mm/s;
故答案为:(1)48.6mm;(2)变速;1.2.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路程s/cm | 26 | 64 | 90 |
时间t/s | 2 | 4 | 6 |
平均速度v/(cm/s) | 13 | 16 | 15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运动,原因是 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
(3)在该实验中所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和 秒表 .
(4)实验中,保持很小的坡度最主要是为了 方便计时 .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填入表格;
(2)由表中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的速度大小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3)测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物体的路程,用钟表(秒表)测物体的运动时间;
(4)斜面倾角越大,小车运动越快,不便于计时;斜面倾角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便于计时.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用时t1=2s,
则v1===13cm/s;
小车从乙到丙用时t2=4s,走的距离s2=64cm,
则v2===16cm/s;
小车从甲到丙用时t=6s,走的距离s=90cm,
则v===15cm/s;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3)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需要用刻度尺测物体的路程,用秒表测物体的运动时间;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答:(1)见表格;
|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路程S/cm |
| 64 | 90 |
时间t/s | 2 |
| 6 |
平均速度v/(cm/s) | 13 | 16 |
|
(2)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3)刻度尺;秒表;(4)方便计时.
四、综合计算与应用(共23分)
21.一艘潜水艇静止在海面上.当潜艇发现正前方9km处有一艘航空母舰正以40km/h的速度向潜艇驶来,马上向航母发射了一枚速度为140km/h的鱼雷,多长时间后鱼雷可能击中航母?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航空母舰以40km/h的速度与速度为140km/h的鱼雷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行使了9km,据此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解答】解:
由题知,潜艇与航空母舰的距离:s=8km,v舰=40km/h,v雷=140km/h,
由v=得:
s艇=v艇t,s雷=v雷t,
s=s艇+s雷=v艇t+v雷t=9km,
即:(40km/h+140km/h)t=9km,
解得:t=0.05h=3min.
答:3min后鱼雷可能击中航母.
2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9时35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2)由图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再利用v=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已知B地到南宁的路程和汽车的速度,利用公式t=得到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9:35﹣9:0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100km/h.
(3)已知由B地到南宁的路程,s2=70km,
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为t2===0.7h.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0.5h;(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为0.7h.
23.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需要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注意:本仪器是依据声音反射的原理来进行的,所以总路程要除以2.
(2)由乙图可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后,再进行作图.
【解答】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s=vt=340m/s×0.4s=136m
由于声音发生了反射,所以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
s1===68m
(2)在乙图中,物体运动3s时,通过路程为90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v===30m/s
则图象为:
答:(1)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68m.
(2)图象如上图所示.
24.一列长210m的列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长1400m的铁路桥,求:
(1)列车的过桥时间是多少?
(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3)车上一乘客在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列车车头通过大桥时,车身还在桥上,所以列车还要向前行驶自身长度的距离才算通过大桥.
(2)车尾在桥上开始计时,到车头刚好离开桥停止计时,此时车尾离桥210米,还没到桥边,所以走了1400﹣210米,根据列车的速度可求得列车全部在桥上时的时间.
(3)大桥全长1400m,根据列车的速度可求得列车上的乘客经过大桥所用时间.
【解答】解:(1)列车过桥时通过的距离为s1=1400m+210m=1610m,v=36km/h=10m/s
由v=得:
列车过桥的时间为t1===161s;
(2)列车全部在桥上时的需要通过的路程s2=1400m﹣210m=1190m,
由v=得:
时间t2===119s
(3)由v=得:
列车上的司机经过大桥所用时间t3===140s.
答:(1)这列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61s;
(2)这列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119s;
(3)列车上的乘客经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