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广元中考 > 广元中考试题 > 广元物理试题 > 正文

2018广元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2018-01-15 16:22:22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广元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下列描述基本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B.初中学生的身高为1.7cm

C.初中学生的质量为70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7℃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用来减弱噪声

3.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4.一杯水,老师上课时喝去一半,则剩下半杯水(  )

A.质量和密度都将减小一半

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加一倍

C.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一半

D.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5.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6.在如图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声呐探测鱼群,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波、无线电波的速度大

B.用听诊器看病,减小声音分散,可增大响度

C.男女声二重唱,声音大小不同是因为音调不同

D.用冲击钻在墙上打洞,捂住耳朵可以减小噪声的频率

7.(广元市中考物理)1999年5月深圳塞格广场工地上,有一栋高291.6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临近数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A.乌云              B.地面              C.自己              D.大楼

8.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

B.夏大的清晨,树叶常有露水

C.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看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9.如图是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蜡烛的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

D.该实验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

10.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D.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1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望远镜

12.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应用红外线验钞的

B.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

C.近视眼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照相机中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1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c物质的密度比b物质的密度大

C.a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23分)

1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

16.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17.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  来分辨的,人能听到广播的声音是由于扬声器的  而发声,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

18.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如图甲、乙的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

19.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0.小明身高1.6m位于平面镜前2m处,像与小明的距离是  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小明在镜中的像会  1.6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2012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天空出现罕见的“3个太阳”和“倒挂的彩虹”奇观,如图.气象专家解释说,当天天空有一层比较高的云,它由冰晶组成,冰晶的形态类似于“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太阳的  (填“实”或“虚”)像,所以产生“3个太阳”;“倒挂的彩虹”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22.(广元市中考物理)如图所示,盒中纯牛奶的体积为  mL,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g/cm3,则该盒牛奶的质量为  g.若将该牛奶带到月球,牛奶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6分)

24.画出图中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

25.在图中.入射光线AO与水面成50°角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分别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概位置)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17分)

26.下面是小丽同学测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过程,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她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侧,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你认为小丽在操作上的明显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她应该向  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合金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测合金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算出合金块的密度为  kg/m3.

2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他将观察到的不同时间的温度计示数记录在下表中,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6

﹣4

﹣2

0

0

0

0

1

2

3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2)由表中数据可知4min时的冰处于  状态;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体积  的冰块(选填“较大”或“较小”).

(4)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发现石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与冰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

28.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步骤如下,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实验时,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  (选填“左”或“右”)观察;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折射时光路是  ;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图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照相机拍摄钓鱼岛,它的成像原理与图甲中蜡烛放在  处的成像特点相同;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  一些(选填“较大”或“较小”).

 

五、(广元市中考物理)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9.小明从家中出发到达苍溪同心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请你计算:

(1)从他家到同心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2)他在步行期间8s内通过的路程.

30.一容器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540克,放入一块质量为135g的金属块后溢出50cm3液体,这时总质量为635克,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溢出液体的质量.

(3)该液体的密度.

 

广元市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下列描述基本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B.初中学生的身高为1.7cm

C.初中学生的质量为70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7℃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解:

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初中学生的身高为1.7m=170cm,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初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D、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D.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用来减弱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声与能量.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眼镜,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3)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物体坐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4)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利用超声波能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不能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错误;

C、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4.(广元市中考物理)一杯水,老师上课时喝去一半,则剩下半杯水(  )

A.质量和密度都将减小一半

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加一倍

C.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一半

D.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

【解答】解:一杯水倒掉一半后,所含物质的多少减小一半,质量减少一半;

但倒掉一半后,其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一半,由ρ=可知密度不变.

故选D.

 

5.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解:A、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B、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不合题意.

C、饮料罐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不合题意.

故选A.

 

6.在如图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声呐探测鱼群,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波、无线电波的速度大

B.用听诊器看病,减小声音分散,可增大响度

C.男女声二重唱,声音大小不同是因为音调不同

D.用冲击钻在墙上打洞,捂住耳朵可以减小噪声的频率

【考点】声与信息;音调;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例如声呐探测鱼群、B超等;

(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减弱声音的分散,固体传声效果好;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声呐探测鱼群,是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故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男女声二重唱,声音大小不同是因为响度不同,故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用冲击钻在墙上打孔,捂住耳朵可以减小噪声的大小,不能改变声音的频率,故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7.1999年5月深圳塞格广场工地上,有一栋高291.6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临近数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A.乌云              B.地面              C.自己              D.大楼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和地面、人、大楼本身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人、大楼本身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

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有人说:“楼要倒了!”.

故选A.

 

8.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

B.夏大的清晨,树叶常有露水

C.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看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要判断出属于熔化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熔化的特点,熔化是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解答】解:A、冰化成水是固态变化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致,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所致,不符合题意;

D、雪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广元市中考物理)如图是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蜡烛的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

D.该实验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都能反射光线成像,所以应使用较薄的玻璃板;

(4)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成的像比较清晰.

【解答】解:A、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通过玻璃板成蜡烛较清晰的像.故A说法错误.

B、平面镜成等大的像,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和蜡烛大小相同.故B说法正确.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故C说法错误.

D、实验中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否则会出现两个蜡烛的像,影响实验效果.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D.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由路程和时间的图象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进行匀速运动.

从乙车的路程和时间图象上任意选择一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求出乙车的速度.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

甲车处于静止状态,甲没有通过距离,从图象上读出乙通过的距离.

求出6s后从图象上读出甲乙的距离,求出甲乙两车的距离.

【解答】解:A、如图,时间改变时,甲的距离不变,所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的路程跟运动时间成正比,所以乙车进行匀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0m/s,乙车的速度为v===2m/s.不符合题意.

C、甲车处于静止状态,甲没有通过距离,乙车通过了10m的路程.不符合题意.

D、6s后甲在10m位置,乙车在12m位置,所以甲乙相距2m.符合题意.

故选D.

 

1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望远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可以粗测焦距.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2f,像距2f>v>f,

所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选:B.

 

12.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考点】密度的计算;天平的使用;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解答】(广元市中考物理)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不正确;

B、此固体的密度ρ===7.9g/cm3,故B正确;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故C不正确;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应用红外线验钞的

B.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

C.近视眼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照相机中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考点】紫外线;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1)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应用在验钞机上;

(2)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在光屏上将会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应用在投影仪上;

(3)近视眼患者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

(4)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物体将会在光屏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应用在照相机上.

【解答】解:A、验钞机是应用紫外线验钞的,故A错误;

B、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故B错误;

C、近视眼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故C正确;

D、照相机中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c物质的密度比b物质的密度大

C.a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A、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相同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

B、分别算出c物质和b物质的密度,就能知道c物质的密度与b物质密度关系;

C、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a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算出a物质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

A、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kg时,c物质的体积最大,a物质的体积最小,所以c物质的密度最小,a物质的密度最大;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为2m3时,c物质的质量是1000kg,b物质的质量是2000kg,根据m=ρV得体积相同密度和质量成正比,由此可知b物质的密度是c物质的2倍;b物质密度大,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当a物质的体积为1×10﹣3m3时,a物质的质量是2000kg,所以a物质的密度是ρa===2.0×103kg/m3;故C正确;

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23分)

1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千克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①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微克;

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答】解:①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②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故答案为:米(m);千克(kg);3×108m/s.

 

16.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考点】(广元市中考物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解答】解:兔子和乌龟是同时、同地点出发的,某一时刻观众看到兔子跑在前面说明相同的时间兔子运动的路程长,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

裁判员是记录时间的,记录兔子和乌龟运动相同路程的时间,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的.

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17.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分辨的,人能听到广播的声音是由于扬声器的 振动 而发声,通过 空气 传到人的耳朵.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人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解答】解:

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人能听到广播的声音是由于扬声器的振动而发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故答案为:音色;振动;空气.

 

18.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如图甲、乙的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甲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丁 .(选填“丙”或“丁”)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的焦距调节功能很强,所以物体的像总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属于近视眼的是甲图;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即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丁.

故答案为:甲,丁.

 

19.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凝固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解答】解: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凝固是个放热过程.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

 

20.小明身高1.6m位于平面镜前2m处,像与小明的距离是 4 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小明在镜中的像会 等于 1.6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小明距离平面镜2m,则像离平面镜2m,像与小明的距离是2m+2m=4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相同,小明身高1.6m,则像高也是1.6m.

故答案为:4;等于.

 

21.2012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天空出现罕见的“3个太阳”和“倒挂的彩虹”奇观,如图.气象专家解释说,当天天空有一层比较高的云,它由冰晶组成,冰晶的形态类似于“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 折射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太阳的 虚 (填“实”或“虚”)像,所以产生“3个太阳”;“倒挂的彩虹”是由于光的 色散 现象形成的.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解答】解:当太阳光从空气射向小冰晶时,在冰晶的表面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形成幻日的奇观,即看到的太阳的虚像;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折射;虚;色散.

 

22.如图所示,盒中纯牛奶的体积为 250 mL,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g/cm3,则该盒牛奶的质量为 300 g.若将该牛奶带到月球,牛奶的质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1)知道纯牛奶的体积,又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根据m=ρV可求出牛奶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1)∵ρ=

∴整盒牛奶的质量m=ρV=1.2g/cm3×250cm3=300g;

(2)宇航员把整盒纯牛奶带上月球,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因此质量不变,仍然为300g;

故答案为:250;300;不变.

 

23.(广元市中考物理)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0.6 s,平均速度为 0.5 m/s,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 变速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求出小球在两位置的照片间隔数,可求出时间t.

2、由图示刻度尺测出AD间的距离s,第一问已经求出时间t,由速度公式v=可求出平均速度.

3、图上每相邻两幅照片的时间间隔相等,由相邻照片间的距离大小可分析小球运动地快慢.

【解答】解:由图知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t=3×0.2s=0.6s.

由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s=3cm,则平均速度v===50cm/s=0.5m/s.

图上每相邻两幅照片的时间间隔t相等,由图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两相邻小球间的距离s越来越大,由v=,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0.6;0.5;变速直线运动.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6分)

24.画出图中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1)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该光线经凸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

(2)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故答案为:

 

25.在图中.入射光线AO与水面成50°角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分别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概位置)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首先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由于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是50°,所以入射角为90°﹣50°=4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40°.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即可,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17分)

26.下面是小丽同学测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过程,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她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侧,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你认为小丽在操作上的明显错误是: 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改正错误后,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她应该向 右 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合金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 52 g.

(3)用量筒测合金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算出合金块的密度为 2.6×103 kg/m3.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指针偏左,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偏右,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合金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根据乙图读出水的体积、水和合金块的体积,求出合金块的体积,根据ρ=求出合金块的密度.

【解答】解:(1)小丽同学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侧,立即调节平衡螺母,忘记了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一环节;

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由图甲知,合金块的质量m=50g+2g=52g;

(3)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0ml,水和合金块的体积为40ml,合金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

则合金块的密度:ρ===2.6g/cm3=2.6×103kg/m3.

故答案为:(1)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右;(2)52;(3)2.6×103.

 

2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他将观察到的不同时间的温度计示数记录在下表中,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6

﹣4

﹣2

0

0

0

0

1

2

3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2)由表中数据可知4min时的冰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体积 较小 的冰块(选填“较大”或“较小”).

(4)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发现石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与冰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冰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 .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若温度低于晶体的熔点,则处于固态,若高于熔点,则处于液态;若等于熔点,则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加热固态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应选用较小的颗粒;

(4)冰块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由表中数据可知4min时,冰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实验过程中宜选用体积比较小的冰块,这样冰块受热比较均匀,可减小实验的误差.

(4)石蜡是非晶体,冰块是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图象不同.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液体;(3)较小;(4)冰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

 

28.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步骤如下,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2)实验时,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 左 (选填“左”或“右”)观察;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折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3)图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照相机拍摄钓鱼岛,它的成像原理与图甲中蜡烛放在 a 处的成像特点相同;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 较大 一些(选填“较大”或“较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应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虚像;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若烛焰通过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交换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后,仍能够成烛焰的像,但此时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倒立实像的特点,若蜡烛向下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向上移动;

(3)(广元市中考物理)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物体位置不变,改变凸透镜的焦距,相当于改变物距的大小,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烛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像和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左观察;

由于折射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实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恰好相反,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

(3)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a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它的成像原理与图甲中蜡烛放在a处的成像特点相同;

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应减小物距,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可以通过增大凸透镜的焦距来实现.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左;可逆的;上;(3)a;较大.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9.小明从家中出发到达苍溪同心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请你计算:

(1)从他家到同心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2)他在步行期间8s内通过的路程.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明所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明步行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小明步行的速度;最后利用公式s=vt求出在步行期间8s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明所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分别为:s=3600m,t=40min=2400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5m/s;

(2)其中一半路程步行,则步行速度vOA===1m/s;

在步行期间8s内通过的路程s1=vOAt1=1m/s×8s=8m.

答:(1)从他家到同心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

(2)他在步行期间8s内通过的路程为8m.

 

30.一容器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540克,放入一块质量为135g的金属块后溢出50cm3液体,这时总质量为635克,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溢出液体的质量.

(3)该液体的密度.

【考点】密度的计算.

【分析】(1)已知溢出水的体积(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即金属块的体积,又知道金属块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块的密度;

(2)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加上金属块的质量,减去溢出液体后的总质量,等于溢出液体的质量;

(3)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1)金属块的体积:

V金=V溢=50cm3,

m金=135g,

金属块的密度:

ρ金===2.7g/cm3;

(2)溢出液体的质量:

m溢=﹣635g=40g;

(3)液体的密度:

ρ液===0.8g/cm3.

答:(1)金属块的密度为2.7g/cm3;

(2)溢出液体的质量为40g.

(3)该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查看更多【广元物理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