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都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12题;共24分)
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B. 吸收了声波
C. 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2.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4,时间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是( )
A. 3:5 B. 3:4 C. 5:3 D. 4:3
3.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熔化,后凝固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蒸发,后沸腾
4.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 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B.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 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 B. 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的蜡烛c不用点燃 D. 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7.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 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 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 D. 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 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
C. 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D. 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别灵敏
9.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 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 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0.用铅、铜、铁、铝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球(ρ铅>ρ铜>ρ铁>ρ铝),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
A. 铅球 B. 铜球 C. 铁球 D. 铝球
11.下列事例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是( )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2.(成都市中考物理)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纸团振动发生
C. 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D. 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
二、填空题(共10题;共24分)
13.一只鸬鹚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它距水面1m时,其像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它远离水面时,它的像________(远离/靠近)水面,像的大小________(变小/保持不变/变大).
14.在故事影片中出现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画面中,“大石头”是由密度很________的材料制成的(选填“大”或“小”).
15.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________在振动,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 用不同的力弹拨吉他,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
16.在反射现象中,如果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则反射光线将________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路的________.
17.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 ________ m/s 。
18.周末,小明与爸爸妈妈自己驾车出去旅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与妈妈肩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的.
1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
20.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g,体积为20cm3 , 则样本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课桌的体积为________ m3 .
2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所示,如果入射角为40°,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的大小是 ________ .
(2)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 ________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________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
22.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粉笔字上发生 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有时黑板反光看不清粉笔字是因为黑板发生 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的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 ________ 的缘故 。
三、作图题(共2题;共12分)
23.在该图中,画出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24.(成都市中考物理)如图,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25.(2015•莆田)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立在直尺上方,且底边与直尺相互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且应在 ________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杯所成的像.
(2)点燃蜡烛A,小心的移动蜡烛B,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表面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 .这时,若把蜡烛B换成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26.如图甲、乙所示,实验小组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酸奶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先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________g.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对体积测量影响较大,为解决酸奶容易粘在容器壁上的问题,他们找来如图丙所示的5ml针筒,抽取酸奶至 5mL刻度处,测得烧杯和剰余酸奶的总质量m2=56.3g.
(3)不用图乙所示量筒,而选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的另一个优点是:________;
(4)同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一个“问题”,5mL针筒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 隙”,这部分体积并不计入针筒标记的刻度中,这会导致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为解决(4)的问题,他们想出了一种正确的测量方法:将实验(2)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后,读出针筒的示数为lmL;测得此时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3=60.7g,则酸奶密度为________kg/m3 .
五、综合题(共3题;共26分)
27.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________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
28.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室有四种玻璃板:①2mm厚无色透明②2mm厚浅茶色透明③5mm厚无色透明④5mm厚浅茶色透明,在探究活动中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的玻璃板竖立子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后并移动,人眼就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说明:________.
(3)为了探究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表中“B到玻璃板的距离”应是B到玻璃板________(前/后)侧的距离.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
序号 | 1 | 2 | 3 |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B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 3.00 | 5.00 | 8.00 |
(5)实验中如果观察到棋子A的像太暗,可以用手电筒照射________(棋子A/玻璃板前表面)的方法改善效果.
29(成都市中考物理).小明家带学校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3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求:
(1)小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成都市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
故选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答案】A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s=vt,所以,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是s甲:s乙=v甲t甲:v乙t乙=.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分析】已知两物体的速度和时间比,根据的变形公式s=vt代入计算即可解答.
3.【答案】B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选B.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4.【答案】D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5.【答案】C
【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A、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们听不到.此选项不正确;
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选项不正确;
C、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此选项正确;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振动频率都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
(3)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4)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6.【答案】C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分析】A、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B、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C、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形成像.
D、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解答】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像,如果移动蜡烛c前先将其点燃,在玻璃板两面都会形成蜡烛的像,实验很难进行.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7.(成都市中考物理)【答案】A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所以需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
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
C、清晨,草叶上露珠品莹,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
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解答】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有熔化过程、汽化过程和升华过程,结合生活中实例进行分析.
8.【答案】C
【考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A、只有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内的声音,人耳才能够听到,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雷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狗贴着地面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固体的传声效果好一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固体传声的效果最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9.【答案】A
【考点】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 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观察物体 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对于伽利略望远镜是以凹透镜作目镜的,而对于开普勒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而对于射电望远镜的物镜就不是凸 透镜.故B、C错误.
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显微镜结构均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
而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本题主要考查光学器件(显微镜)(望远镜)的作用,对于它们的用途应当了解,属于基本应用常识题.
10.【答案】D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公式V=可知,当质量相等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已知铅球的密度最大,铝球的密度最小,所以铅球的体积最小.铝球的体积最大.
故选D.
【分析】质量相同时,铅球的密度最大,铝球的密度最小,根据公式V=可比较其体积的大小关系.
11.【答案】D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错误;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错误;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错误;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正确。
故选D。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和掌握声与信息,声与能量,是一道基础题.
12.【答案】B
【考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
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减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鼓面振动发生,故该选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室内高温的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擦上酒精,过一会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蒸发和沸腾是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二、填空题
13.(成都市中考物理)【答案】1;远离;保持不变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已知鸬鹚距水面1m,鸬鹚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1m; 根据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当它远离水面时,它的像也远离水面,
因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鸬鹚远离还是靠近水面,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即鸬鹚像的大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1;远离;保持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4.【答案】小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解答】解:因为影片中的“大石头”并没有真的对演员造成伤害,所以可以断定,它的质量是比较小的.根据密度的公式,当体积一定时,只有密度越小的材料,它的质量才会越小.
故答案为:小.
【分析】根据密度的公式,当物体的体积一定时,它的密度越大,质量会越大.当一个质量非常大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时候,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电影拍摄中就要在材料密度是做文章了.
15.【答案】空气柱;音调;响度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
【解析】【解答】(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2)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音调和频率有关,所以音调会发生变化;(3)用不同的力弹拨吉他,是改变琴弦振动的幅度来改变响度.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调;响度.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声音;(2)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16.【答案】逆着;可逆性
【考点】光反射的可逆性
【解析】【解答】解:若将入射光线改为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去,则此时反射光线将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逆着;可逆性.
【分析】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7.【答案】静止;200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加油机和战斗机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200m/s 。
故答案为:静止,200 。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②速度的计算公式:v=。
18.【答案】静止;运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与妈妈肩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与妈妈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明与路边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19.【答案】3×108 ;月亮
【考点】光源,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c/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c/3;太阳和荧火虫能够自行发光,是光源;月亮反射太阳的光,不是光源。
考点:光速;光源
20.【答案】0.72 ;0.02
【考点】密度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已知样本木料的质量和体积,样本的密度:
ρ== =0.72g/cm3=0.72×103kg/m3;
样本与课桌材质相同,所以密度相同,
所以课桌的体积:
V′==0.02m3 .
故答案为:0.72;0.02.
【分析】根据ρ=计算样本的密度;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课桌密度与样本密度相同,由此计算课桌的体积.
21.【答案】40°;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线与镜面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成都市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1)如果入射角为40°,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的大小也是40°;
(2)①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
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4)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40°;
(2)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3)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线与镜面的夹角;
(4)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在光的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求出反射角.
(2)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平”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3)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4)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22.【答案】漫;镜面;沿直线传播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镜面反射,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2)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3)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
故答案为:漫;镜面;沿直线传播。
【分析】(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三、作图题
23.【答案】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24.【答案】解:由入射角为30°,可得反射角也为30°,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度数等于入射角为30°即可,如图所示: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四、实验探究题
25.【答案】(1)较暗;A
(2)相等;不能;虚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实验时,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观察.即应在A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实验中,将蜡烛B放置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并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物、像的大小相等;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较暗;A;(2)相等;不能;虚.
【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由于成的像是虚像,人应在玻璃板前观察.
(2)蜡烛A与B大小相同,B又与A的像大小相同,所以像与物大小相同,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26.【答案】(1)水平;右
(2)62
(3)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或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精确、或针筒测量体积精度更高)
(4)偏大
(5)1.1×103
【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解析】(成都市中考物理)【解答】(1)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60g+2g=62g;(3)由于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的分度值小,所以测量的体积更精确;(4)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酸奶体积偏小,由ρ= 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5)将实验(2)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后,读出针筒的示数为lmL;
针筒内返回烧杯酸奶的质量:m′=60.7g﹣56.3g=4.4g,
针筒内返回烧杯酸奶的体积:V′=5mL﹣1ml=4ml=4cm3 ,
酸奶密度:ρ酸奶= = =1.1g/cm3=1.1×103kg/m3 .
故答案为:(1)水平;右;(2)62;(3)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或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精确、或针筒测量体积精度更高);(4)偏大;(5)1.1×103.
【分析】正确使用天平,用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量体积(为了减小误差,使用针筒测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求密度.
五、综合题
27.【答案】(1)声源
(2)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72;运动的
(3)缩小;实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声源处控制噪声.(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由v= 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
t= = =0.02h=72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景物时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声源;(2)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72;运动的;(3)缩小;实.
【分析】(1)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图2所示目前指示的车速5km/h,根据v= 的推导公式t= 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8.【答案】(1)②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后
(4)前;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棋子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故应选②.(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4)表中“B到玻璃板的距离”应是B到玻璃板前侧的距离;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物体射出的关线越强,成像越清晰.所以实验时,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
故答案为:(1)②;(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前;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棋子A.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
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5)要使像更亮一些,要使物体更亮一些,物体射出的光线会更强.
29.【答案】(1)解:前一半路程s1= = =300m;
跑前一半的路程所用的时间t1= = =300s;
(2)解:后一半的路程S2=250m;后一半的路程用的时间t2= = =100s;
总时间t=t1+t2=300s+100s=4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V= = =1.5m/s.
【考点(成都市中考物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总路程可求一半的路程,还知道小明在前一半路程中行走的速度,根据公式t= 可求小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2)还知道他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根据公式t= 可求小明在后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和就是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等于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