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 D.
4.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时O2 ,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 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油﹣﹣去除油污﹣﹣能乳化油污
B.天然气﹣﹣用作燃料﹣﹣具有可燃性
C.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能气化吸热
D.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
B.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C.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P+O2P2O5
D.CO还原氧化铁Fe2O3+3CO═2Fe+3CO2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8.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钙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内有20个质子
B.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中,钙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
9.(眉山市中考化学)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10.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的两种物质都属于单质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1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12.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B.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
D.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13.(眉山市中考化学)如表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安全 |
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②用醋酸除水垢 ③用食盐除公路上的积雪 |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
C.化学与资源 | D.化学与发现 |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 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 ②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
A.A B.B C.C D.D
14.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以下对滤渣A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五种情况,其中合理的有( )
①Cu ②Fe、Cu ③Zn、Fe ④Zn、Cu ⑤Zn、Fe、Cu.
A.②⑤ B.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15.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6.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
C.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1g
二、(眉山市中考化学)填空题(本大题共25分)
17.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金刚石 ②一氧化碳 ③生石灰 ④石灰石 ⑤碳酸氢钠
(1)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的是 ;
(2)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材料是
(3)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 ;
(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5)炼铁时做还原剂的是 .
18.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能源化学﹣﹣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可节约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
(2)农业化学﹣﹣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属于 (填“氮”、“磷”或“钾”)肥;
(3)医药化学﹣﹣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由青蒿酸(C15H22O2)合成青蒿素(C15H22O5)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材料化学﹣﹣为防止食品变质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隔绝 ;检验塑料包装袋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 .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作粗盐提纯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3)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序号),以及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 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0.如图是镁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氧化镁的示意图
①从得失氧的角度看,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 反应;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反应中镁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②由图甲可知,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后,其化合价将 (填“升高”或“降低”).
21.如图是NaCl与AgNO3两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①图中NO3﹣的名称是 .
②该反应的本质是 结合生成沉淀.
③请再用AgNO3作反应物之一,写出另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
22.物质王国举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某学习小组由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七名成员组成.游戏的规则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成员安排在A﹣G的相应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为组长,其固体俗称为干冰.F为副组长,其为黑色固体,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填基本反应类型).
(3)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反应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当G换成另一个与G同类别的物质时就能将花束传回起点A,它是 (填物质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分)
23.在学校药品室发现一卷放置已久的镁带,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镁带变质了吗?
查阅资料:镁久置于潮湿空气中会变成碱式碳酸镁[Mg2(OH)2CO3]
ii碱式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二氧化碳.
iii镁与冷水不反应.
进行猜想:猜想一:镁带没有变质.
猜想二:镁带部分变质生成了碱式碳酸镁.
猜想三:镁带完全变质生成碱式碳酸镁.
实验探究:
(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否定猜想 (填编号,下同).
(2)(眉山市中考化学)为了进一步探究另两种猜想,同学们收集图一所示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用图二所示的实验装置继续实验:
Ⅰ.按ABCD的顺序连接好仪器.
Ⅱ.A中有明显变化,其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是
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的作用是 .
Ⅲ.C中无明显变化,若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则可证明猜想 成立,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若D中没有收集到无色气体,则证明猜想 成立.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24.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取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且过滤后所得废液20克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分析图中信息可知,20g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在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首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眉山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分)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8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无色
D.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71:电解水实验;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B. C. D.
【考点】62:空气组成的测定.
【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解答】解:A、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正确;
B、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水会倒流,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占了氧气的空间,水几乎不进入,错误;
D、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正确;
故选C.
4.(眉山市中考化学)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时O2 ,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 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考点】6G: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根据制取氧气时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
答案:C
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油﹣﹣去除油污﹣﹣能乳化油污
B.天然气﹣﹣用作燃料﹣﹣具有可燃性
C.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能气化吸热
D.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考点】7A: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6K:常见气体的用途;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H3: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A、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溶解原理.
B、根据天然气的可燃性分析.
C、根据三态转化与吸放热关系分析.
D、根据中和原理分析.
【解答】解:A、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溶解原理,不是乳化原理,故错误;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
C、液氮汽化能吸热,可用作冷冻麻醉剂,故正确;
D、氢氧化镁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正确.
故选:A.
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
B.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C.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P+O2P2O5
D.CO还原氧化铁Fe2O3+3CO═2Fe+3CO2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②是否已配平,③条件和符号是否漏缺,④化学式书写是否错误.
【解答】解:A、生成物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A错误;
B、应用的原理正确,化学式书写正确,也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方程式的书写需要进行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C错误,
D、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D错误,
故选B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早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随之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8.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钙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内有20个质子
B.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中,钙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
【考点】(眉山市中考化学)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B、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内有20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钙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考点】71:电解水实验;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根据水组成、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水的净化等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故A说法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说法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故C说法正确;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0.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的两种物质都属于单质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
A、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两种物质中有一种属于单质,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故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A.
1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考点】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根据金刚石、石墨、C60的构成可知,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它们是由同种的碳原子构成,原子的大小相同,组成元素相同.
【解答】解: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B.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
D.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考点】(眉山市中考化学)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7R:溶质的质量分数;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85:金属的化学性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酸在稀释过程中,pH值不断增加,但是pH值不会大于7进行分析;
B、根据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壮增大,然后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D、根据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酸在稀释过程中,pH值不断增加,但是pH值不会大于7,故A错误;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壮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故C错误;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故D错误.
故选:B.
13.如表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安全 |
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②用醋酸除水垢 ③用食盐除公路上的积雪 |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
C.化学与资源 | D.化学与发现 |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 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 ②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
A.A B.B C.C D.D
【考点】9G:常用盐的用途;51: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7H: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8I:金属资源的保护;93:酸的化学性质;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H5:防范爆炸的措施;HC:海洋中的资源;HO: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各科学家的发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常用洗涤剂去除油污;②食醋可以与水垢反应,用醋酸除水垢;③食盐溶液的凝固点较低,用食盐除公路上的积雪;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正确;
B、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正确;②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易发生爆炸,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C、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②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故选:A.
14.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以下对滤渣A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五种情况,其中合理的有( )
①Cu ②Fe、Cu ③Zn、Fe ④Zn、Cu ⑤Zn、Fe、Cu.
A.②⑤ B.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所以,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首先锌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如果锌粉足量可以继续与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由题意可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和稀硫酸反应的金属,由题可知,金属可能是铁或铁和锌.则滤渣A的组成成分可能为Fe、Cu;Zn、Fe、Cu.
故选A.
15.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B、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D、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答案:D
16.(眉山市中考化学)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
C.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1g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和图象可知:沉淀开始时没有产生,说明原溶液中有酸,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钡不溶于三大强酸,因此有盐酸,没有硫酸;氯化铜与氢氧化钡能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并且符合题意,因此一定有氯化铜,而硝酸钠不能确定.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钡,没有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又产生了沉淀,说明肯定有一种物质能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一开始不产生沉淀是因为其中含有酸,酸能把产生的沉淀溶解,所以加入的氢氧化钡先与酸反应,把酸反应完了再与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酸不能是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图象中的沉淀应该从原点开始,所以只能是盐酸,所以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只能是氯化铜溶液了,所以该混合物组成一定含有盐酸和氯化铜溶液,可能含有硝酸钠.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一是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二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钡,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一定没有硫酸钡,故C错误;
D、到达b点时,由于盐酸的质量不知道,所以盐酸消耗的氢氧化钡无法计算,故不能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分)
17.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金刚石 ②一氧化碳 ③生石灰 ④石灰石 ⑤碳酸氢钠
(1)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的是 ④ ;
(2)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材料是 ①
(3)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 ③ ;
(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⑤
(5)炼铁时做还原剂的是 ② .
【考点】9G:常用盐的用途;8B:铁的冶炼;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石灰石广泛用于建筑材料;
(2)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玻璃刀;
(3)生石灰吸水,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碳酸氢钠;
(5)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炼铁时做还原剂.
故填:(1)④;(2)①;(3)③;(4)⑤;(5)②.
18.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能源化学﹣﹣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可节约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石油 ;
(2)农业化学﹣﹣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属于 氮 (填“氮”、“磷”或“钾”)肥;
(3)医药化学﹣﹣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由青蒿酸(C15H22O2)合成青蒿素(C15H22O5)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材料化学﹣﹣为防止食品变质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隔绝 氧气 ;检验塑料包装袋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 取样,灼烧,看塑料是否熔化 .
【考点】I1:塑料及其应用;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H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H7: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2)根据化肥的分类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4)根据食品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热塑性塑料的特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故填:石油.
(2)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故填:氮.
(3)由青蒿酸(C15H22O2)合成青蒿素(C15H22O5)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4)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所以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防止食品发生氧化而变质;检验塑料包装袋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是:取样,灼烧,看塑料是否熔化.故填:氧气、取样,灼烧,看塑料是否熔化.
19.(眉山市中考化学)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作粗盐提纯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缺少玻璃棒引流 .
(3)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为 ①⑤②③⑥④ (填操作序号),以及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 出现较多量的固体 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考点】9E:氯化钠与粗盐提纯;4I: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1)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结合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3)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3)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故答案为:(1)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2)缺少玻璃棒引流;(3)①⑤②③⑥④;(4)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
20.如图是镁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氧化镁的示意图
①从得失氧的角度看,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 氧化反应 反应;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反应中镁原子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②由图甲可知,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后,其化合价将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
【考点】B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①根据有氧参加的反应叫氧化反应,镁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进行分析;
②根据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不变,电子数增加,所以形成的离子带负电,化合价降低进行分析;
【解答】解:
①有氧参加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镁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②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不变,电子数增加,所以形成的离子带负电,化合价降低;
答案:①氧化﹣还原;失去;②降低;
21.如图是NaCl与AgNO3两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①图中NO3﹣的名称是 硝酸根 .
②该反应的本质是 Ag+和Cl﹣ 结合生成沉淀.
③请再用AgNO3作反应物之一,写出另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
【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①根据常见的酸根离子的名称进行分析;
②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从构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酸与碱中和的实质;
③根据硝酸银与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实质都为银离子和氯根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图中NO3﹣的名称是硝酸根;
②由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
③硝酸银与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实质都为银离子和氯根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故答案为:①硝酸根;
②Ag+和Cl﹣;
③AgNO3+HCl=AgCl↓+HNO3.
22(眉山市中考化学).物质王国举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某学习小组由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七名成员组成.游戏的规则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成员安排在A﹣G的相应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为组长,其固体俗称为干冰.F为副组长,其为黑色固体,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B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Fe=FeCl2+Cu ,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3)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反应的是: 2NaOH+H2SO4=Na2SO4+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当G换成另一个与G同类别的物质时就能将花束传回起点A,它是 碳 (填物质名称).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85:金属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之间的两两反应关系及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的条件进行大胆的假设,最后能够符合传递的要求即可.
【解答】解:A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A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则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够和硫酸和氯化铜反应,假设C是氯化铜,氯化铜能够和铁反应,因此D就是铁;铁能够和硫酸反应,因此E就是硫酸;硫酸能够和氧化铜反应,氧化铜能够和氢气反应,因此F是氧化铜,G是氢气,带入验证符合要求,因此:
(1)氢氧化钠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氢氧化钠在B位置上;故填:B;
(2)C是氯化铜,D是铁,铁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铜;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故填: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
(3)常温下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故填:H2SO4+2NaOH=Na2SO4+2H2O;
(3)G是氢气,氢气和碳都能够还原氧化铜,因此可以把氢气换成碳;故填:碳.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分)
23.在学校药品室发现一卷放置已久的镁带,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镁带变质了吗?
查阅资料:镁久置于潮湿空气中会变成碱式碳酸镁[Mg2(OH)2CO3]
ii碱式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二氧化碳.
iii镁与冷水不反应.
进行猜想:猜想一:镁带没有变质.
猜想二:镁带部分变质生成了碱式碳酸镁.
猜想三:镁带完全变质生成碱式碳酸镁.
实验探究:
(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否定猜想 一 (填编号,下同).
(2)为了进一步探究另两种猜想,同学们收集图一所示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用图二所示的实验装置继续实验:
Ⅰ.按ABCD的顺序连接好仪器.
Ⅱ.A中有明显变化,其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B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C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
Ⅲ.C中无明显变化,若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则可证明猜想 二 成立,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若D中没有收集到无色气体,则证明猜想 三 成立.
【考点】26: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85:金属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因为镁与冷水不反应,白色固体能够部分溶解,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解答】解:(1)如图一所示的实验,白色固体部分溶解,说明镁已经变质,即猜想一不正确.
故填:一.
(2)Ⅱ.A中有明显变化,其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无色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故填:Ca(OH)2+CO2═CaCO3↓+H2O;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Ⅲ.C中无明显变化,若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则可证明猜想二成立,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若D中没有收集到无色气体,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故填:二;氢气;三.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24.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取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且过滤后所得废液20克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分析图中信息可知,20g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CaCl2和HCl (写化学式);
(2)在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首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
(3)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沉淀前消耗20g碳酸钠溶液,这是与废液中剩余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加入碳酸钠溶液20g﹣40g时,这是与废液中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产生沉淀前消耗20g碳酸钠溶液,这是与废液中剩余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由沉淀质量,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即可解答;
【解答】(眉山市中考化学)解:(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沉淀前消耗20g碳酸钠溶液,这是与废液中剩余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加入碳酸钠溶液20g﹣40g时,这是与废液中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20g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
(2)产生沉淀前消耗20g碳酸钠溶液,这是与废液中剩余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设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2g
x=2.22g,
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00%=11.1%
故答案为:
(1)CaCl2和HCl;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