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
D.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Ca、Cu、Cl都属于金属元素
B.烧碱、纯碱、消石灰都属于碱
C.钾、钙、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空气、石油、盐酸都属于混合物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金和金刚石 B.汞和氯化钠 C.干冰和硫酸铜 D.水和氨气
9.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2H4+O2=X+2H2O,放出大量的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改变 B.肼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2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X的化学式为N2
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硫酸和烧碱溶液 B.铝和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 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2.(广安市中考化学)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 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13.下列关于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
B.
表示把布满锈迹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
C.
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D.
表示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14.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 B.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豆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大豆中富含的一种营养素是 ;豆腐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软水,我们可以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6.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它在空气中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森林火灾发生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这样做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17.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要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18.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 ,图中共有 种氧化物;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 ;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共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广安市中考化学)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原理.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2)工业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中炼铁.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以先在D集气瓶中装满水,再从 (选填“a”或“b”)导管通入氢气.
23.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在去除衣服上油污的过程中,洗涤剂起什么作用?
(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什么?
24.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已发生部分变质,写出发生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溶液确实已部分变质,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请解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信息,写出甲、乙两种元素的单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将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D.CuSO4溶液的pH 小于7
(3)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较多CaCl2,按下图方案提纯得到氯化钠晶体.
①试剂A的化学式为 .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③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是 、 .
④操作Ⅰ、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 .
(4)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产物除氢氧化钠外,还有氯气和氢气.若要制取200t氢氧化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广安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电线 B.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天然气用作燃料
【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铜用于制作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是利用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属于物理性质;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解答】解:A、铜用于制作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是利用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
【考点】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因此二氧化硫的浓度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基本监控项,故选项正确;
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因此二氧化氮的浓度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
D、PM2.5是固体颗粒,属于污染物,因此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塑料袋 B.玻璃杯 C.不锈钢锅 D.洚纶风衣
【考点】83: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分析】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解:A、塑料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
B、玻璃杯是硅酸盐产品,不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
C、不锈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故选项正确.
D、涤纶是合成纤维,不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广安市中考化学)下列变化过程中,有白烟产生的( )
A.硫在空气中燃烧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考点】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有白雾出现,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3O﹣3个氧元素 B.H﹣1个氢分子
C.K﹣l个钾原子 D.Ca+2﹣1个钙离子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O可表示3个氧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H可表示1个氢原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K可表示1个钾原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故选:C.
6.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49:液体药品的取用;42:测量容器﹣量筒;43:称量器﹣托盘天平;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
B、根据减少误差的原则分析;
C、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天平可准确到0.1g.
【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等,故正确;
B、量取9.5mL的液体要用10mL的量筒,故错误;
C、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溶剂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夹住试管的中上部,用外焰加热灯,故正确;
D、天平最小可准确到0.1g,所以不能称量出10.05g固体,故错误.
故选AC.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Ca、Cu、Cl都属于金属元素
B.烧碱、纯碱、消石灰都属于碱
C.钾、钙、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空气、石油、盐酸都属于混合物
【考点】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C4:元素的简单分类;J6: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简单分类和类别辨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A、Cl属于非金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
C、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错误;
D、空气、石油、盐酸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正确.
故选D.
8.(广安市中考化学)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金和金刚石 B.汞和氯化钠 C.干冰和硫酸铜 D.水和氨气
【考点】C9: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2H4+O2=X+2H2O,放出大量的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改变 B.肼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2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X的化学式为N2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FA: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化合价的变化;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结合置换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之一是单质(氧气),生成物中氧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肼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故错误;
C、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D、由N2H4+2H2O2═X+4H2O可知,反应前氮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
反应前氢原子是8个,反应后是8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是4个;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氮原子,是氮气,化学式是N2.
故选:B.
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硫酸和烧碱溶液 B.铝和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 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考点】9I: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首先审题:第一选项中物质必须会反应,第二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根据以上分析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只要是反应中没有生成沉淀与气体则溶液的质量一般就会增加,当然还要具体的分析相关的反应,如金属与盐的反应要看置换出的金属的质量与反应的金属质量进行比较解决.
【解答】解:A、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但没有气体和沉淀的产生,溶液的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B、铝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溶液中的溶质由硫酸铜变成硫酸铝(3CuSO4~Al2(SO4)3),溶液质量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和盐酸反应,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和硝酸钠不反应,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3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shi6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
D、10℃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 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85:金属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解答】解: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 结合生成了H2O,故选项解释正确.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3.(广安市中考化学)下列关于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
B.
表示把布满锈迹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
C.
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D.
表示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考点】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7M: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7R:溶质的质量分数;93:酸的化学性质;98:酸碱溶液的稀释.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pH会减小;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A、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则氧化钙与水反应消耗了溶剂水,故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故A错误;
B、把布满锈迹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则是先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是过一段时间产生气体,故B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pH会减小,但是不会小于7,故C错误;
D、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4.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 B.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碳酸镁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别是MgCO3、NaHCO3,可以看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NaH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23+1=24,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碳酸镁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别是MgCO3、NaHCO3,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NaH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23+1=24,即碳酸镁和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中含有的CO3一样多.
A、碳酸镁与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CO3+2HCl=MgCl2+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则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镁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A选项的分析,碳酸镁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中含有的CO3一样多,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C选项的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豆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大豆中富含的一种营养素是 蛋白质(或油脂) ;豆腐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软水,我们可以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77:硬水与软水.
【分析】根据大豆中富含的营养素、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软化来分析.
【解答】解:大豆中富含油脂和蛋白质,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蛋白质(或油脂);肥皂水;煮沸.
16.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它在空气中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森林火灾发生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这样做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
【考点】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分析解答,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灭火,清除可燃物灭火.
【解答】解:氢气是可燃物,空气中有氧气,因此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开辟隔离带灭火,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原理.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清除可燃物.
17(广安市中考化学).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要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15 g.
【考点】DE: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7S: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稀释过程溶质不变进行计算考虑本题.
【解答】解: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
设加入水质量为X,
则:10g×5%=(10g+X)×2%
解得X=15g.
故答案为:三;40%;15.
18.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 H2 ,图中共有 2 种氧化物;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H2OCO+3H2 .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1)图中单质的化学式H2;水和一氧化碳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答案:(1)H2;2;
(2)CH4+H2OCO+3H2
19.(广安市中考化学)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g (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Al(NO3)3、Fe(NO3)2 .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铁>铜>银.向含有Cu(NO3)2、Al(NO3)3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据此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可是铝>铁>铜>银,向含有Cu(NO3)2、Al(NO3)3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能确定,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NO3)3、Fe(NO3)2.
故答为:Ag; Al(NO3)3、Fe(NO3)2.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 CaCl2 ;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合理即可)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D为氯化钙、C为水;稀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能生成氢气,则E为氢气,F为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H为碳酸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D为氯化钙、C为水;稀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能生成氢气,则E为氢气,F为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H为碳酸钙.
(1)D的化学式是CaCl2;故填:CaCl2;
(2)A转化为E,可以是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合理即可).
B转化为H可以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或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或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 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三、简答题(本题共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原理.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2)工业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中炼铁.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找出反应条件,对有气体或沉淀现象的反应标出生成物的符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
【解答】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 2Fe+3CO2.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以先在D集气瓶中装满水,再从 b (选填“a”或“b”)导管通入氢气.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
(1)由于装置A中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但是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团,所以如果是制取氧气,只能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但是如果说B装置的优点的话,B可以收集的气体多,不需要固定.优点评价时注意每套装置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全面分析和评价.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以先在D集气瓶中装满水,由于水只能从下面经管子流出,也就是只能从长管中流出,所以氢气应该从b通入.
故答案为:(1)2KClO32KCl+3O2↑;(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b.
23.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在去除衣服上油污的过程中,洗涤剂起什么作用?
(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什么?
【考点】7H: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1)根据乳化作用考虑;
(2)根据生锈的条件考虑.
【解答】解:(1)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将大的油滴颗粒分解成小的油滴微粒,便于用水冲掉;
(2)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原理是既隔绝了空气也隔绝了水分,使铁制品缺少生锈的条件,而不能生锈.
答:(1)洗涤剂在除去油污的过程中,起到乳化作用;
(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原理是既隔绝了空气和水分,使铁制品缺少生锈的条件,而不能生锈.
24.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已发生部分变质,写出发生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溶液确实已部分变质,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验证溶液部分变质,既要证明有氢氧化钠,又要证明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取少量溶液样品,向溶液的样品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利用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观察到有沉淀出现可判断变质生成了碳酸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由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若出现变红则可判断有氢氧化钠.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取少量溶液样品,向溶液的样品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利用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观察到有沉淀出现可判断变质生成了碳酸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由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若出现变红则可判断有氢氧化钠;因此既出现沉淀又有溶液变红,则溶液部分变质.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广安市中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请解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信息,写出甲、乙两种元素的单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l+3O2=2Al2O3 .
(2)某同学将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不合理的是 B (填字母).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D.CuSO4溶液的pH 小于7
(3)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较多CaCl2,按下图方案提纯得到氯化钠晶体.
①试剂A的化学式为 Na2CO3 .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
③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是 过滤 、 蒸发 .
④操作Ⅰ、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4)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产物除氢氧化钠外,还有氯气和氢气.若要制取200t氢氧化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85:金属的化学性质;9E:氯化钠与粗盐提纯;9H:盐的化学性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结构示意图和元素信息确定对应元素为氧元素和铝元素,进而根据化合价书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生成气体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于铁和硫酸铜溶液中均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
(3)实验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钠中氯化钙,所以应该加入能够使钙沉淀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的物质,所以加入碳酸钠,而为了使氯化钙完全沉淀,所以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需要进一步除去,也就是氯化钠中混有了碳酸钠,此时加入盐酸除去碳酸钠.
(4)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也可以根据钠元素守恒用化学式求算).
【解答】解:
(1)甲质子数为13,所以对应的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化合价为+3,价,而乙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表现为﹣2价,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 Al2O3;
(2)某同学将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生成气体应该为氢气.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根据分析可知,正确;
B.由于铁和硫酸铜溶液均不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CO2.错误;
C.根据金属和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可推测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正确;
D.既然含有酸,则CuSO4溶液的pH就 小于7.正确.
故选:B.
(3)实验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钠中氯化钙,所以应该加入能够使钙沉淀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的物质,所以加入碳酸钠,而为了使氯化钙完全沉淀,所以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需要进一步除去,也就是氯化钠中混有了碳酸钠,此时加入盐酸除去碳酸钠.
根据分析可得
①试剂A的化学式为 Na2CO3.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③操作Ⅰ是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Ⅱ是可溶性物质和溶剂分离是蒸发;
④操作Ⅰ、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解:设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2NaCl+2 H2O 2NaOH+H2↑+Cl2↑
117 80
x 200 t
=
x=292.5t
故答案为:(1)4Al+3O2═2 Al2O3;
(2)B;
(3)①Na2CO3;②除去过量的Na2CO3;③过滤;蒸发;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292.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