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MnO4+MnO2+O2↑
D.2Na+2H2O═2NaOH+H2↑
3.(4分)下表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物质 | 新鲜牛奶 | 柠檬 | 西红柿 | 肥皂水 |
pH | 7 | 2.2﹣2.4 | 4.0﹣4.4 | 10 |
A.A B.B C.C D.D
4.(4分)“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4 C.+5 D.+7
5.(内江市中考化学)(4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甲醛浸泡食用海产品到达保鲜的目的
B.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利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C.垃圾中的有些金属、塑料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生活垃圾要分类回收并处理
D.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6.(4分)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气和氧气组成
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7.(4分)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8.(4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CO2+Ca(OH)2═CaCO3↓+H2O
C.CuSO4+BaOH═CuOH↓+BaSO4
D.3CO+Fe2O32Fe+3CO2
9.(4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10.(4分)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11.(4分)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12.(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10g水中加10g 甲,充分搅拌可得20g甲溶液
C.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用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二、(内江市中考化学)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4分)
13.(6分)从干冰、铝、烧碱、硫酸、纯碱、生石灰等物质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属于碱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
(2)可用作制冷剂的氧化物是 .
14.(6分)元素周期表中,某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周期有 种金属元素.
(2)该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15.(6分)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 产生即可鉴别其真伪.
(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一组试剂是 (填序号)
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 ②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③Ag、Fe、AlCl3溶液.
16.(6分)物质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重要的基本实验操作.
(1)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不可选择 (填字母)
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钠溶液 C.稀硫酸
(2)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钾,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即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7.(18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示意图,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端(填a或b)进入.
(3)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 .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18.(10分)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跑道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其分子式为C15H10N2O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500g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
19.(12分)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 .
(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5)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 .
20.(12分)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内江市中考化学)【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 (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 (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 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 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21.(6分)根据图所示信息进行计算.
假设:稀硫酸转移完全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1)生成H2的质量为 g.
(2)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解题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内江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分)(2017•内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树根“变”根雕 C.冰雪融化 D.米饭“变馊”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树根“变”根雕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学变化.故B错;
C、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米饭“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4分)(2017•内江)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2HCl+Ca(OH)2═CaCl2+2H2O
C.2KMnO4K2MnO4+MnO2+O2↑
D.2Na+2H2O═2NaOH+H2↑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O2+H2O═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2HCl+Ca(OH)2═CaCl2+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2H2O═2NaOH+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4分)(2017•内江)下表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物质 | 新鲜牛奶 | 柠檬 | 西红柿 | 肥皂水 |
pH | 7 | 2.2﹣2.4 | 4.0﹣4.4 | 10 |
A.A B.B C.C D.D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新鲜牛奶的pH为7,等于7,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B、柠檬的pH为2.2﹣2.4,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西红柿的pH为4.02﹣4.4,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4分)(2017•内江)“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4 C.+5 D.+7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氧元素显﹣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6)+(﹣2)×4=0,则x=+2.
故选A.
5.(4分)(2017•内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甲醛浸泡食用海产品到达保鲜的目的
B.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利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C.垃圾中的有些金属、塑料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生活垃圾要分类回收并处理
D.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分析】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太阳能、水利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生活垃圾要分类回收并处理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甲醛溶液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能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所以有利于治理雾霾,故选项说法正确.
C、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4分)(2017•内江)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气和氧气组成
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葡萄糖是一种纯净物,是由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葡萄糖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7.(4分)(2017•内江)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日常经验和燃烧的物质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电器着火不能用水、室内起火不能通风来解答本题.
【解答】解:A、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错误;
B、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极易引燃液化气而发生火灾或爆炸;故错误;
C、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使油熄灭;故正确;
D、高楼发生火灾时,线路容易被烧毁或断电,乘电梯易发生触电,停电电梯便会停在楼层中间;电梯厢高温时变形容易失控甚至变形卡住,电梯运作时会使电梯竖井失去防烟功能,从而产生烟囱效应,使其成为拔烟助火的垂直通道,既会威胁人员的安全,又助长了烟火的扩散与蔓延等.所以,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错误.
故选:C.
8.(4分)(2017•内江)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CO2+Ca(OH)2═CaCO3↓+H2O
C.CuSO4+BaOH═CuOH↓+BaSO4
D.3CO+Fe2O32Fe+3CO2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钡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氢氧化钡的化学式为Ba(OH)2,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与氢氧化铜均为沉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C.
9.(4分)(2017•内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解答】解:A、水的三态变化,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中子不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4分)(2017•内江)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溶于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物质能够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解答】解:A、氯化铁和氢氧化钠能结合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B、硝酸银和氯化钠能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C、碳酸钾和氢氧化钙能结合产生碳酸钙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因该组物质溶于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物质能够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故正确;
故选项为:D.
11.(4分)(2017•内江)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分析】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图示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合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OH﹣和H2O,盐酸中含有H+、Cl﹣和H2O,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反应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反应前后溶剂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示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4分)(2017•内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10g水中加10g 甲,充分搅拌可得20g甲溶液
C.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用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t2℃时,10g水中加10g 甲,充分搅拌可得20g甲溶液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40g;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用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正确;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解答】解: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10g水中加10g 甲,充分搅拌可得溶液的质量=4g+10g=14g,20g甲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用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正确;
D、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说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4分)
13.(6分)(2017•内江)从干冰、铝、烧碱、硫酸、纯碱、生石灰等物质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属于碱的是 NaOH (填化学式,下同)
(2)可用作制冷剂的氧化物是 CO2 .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提供的物质中烧碱属于碱;故填:NaOH;
(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是一种氧化物,易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填:CO2.
14.(6分)(2017•内江)元素周期表中,某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周期有 三 种金属元素.
(2)该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 .
【分析】(1)根据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从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该周期中,钠、镁、铝属于金属元素;故填:三;
(2)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
15.(6分)(2017•内江)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 气泡 产生即可鉴别其真伪.
(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一组试剂是 ② (填序号)
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 ②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③Ag、Fe、AlCl3溶液.
【分析】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和金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铝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
【解答】解:(1)将其放入稀盐酸中,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是金,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是铜锌合金.
故填:气泡.
(2)①把Ag分别伸入FeCl2溶液、AlCl3溶液中时,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银不如铁和铝活泼,但是无法确定铝和铁的活泼性;
②把Fe分别伸入AlCl3溶液、AgNO3溶液中时,铁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的是硝酸银溶液,说明铁比银活泼,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铝溶液,说明铁不如铝活泼;
③把Ag、Fe分别伸入AlCl3溶液中时,都是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最活泼,无法确定银和铁的活泼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能达到目的一组试剂是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故选:②.
16.(6分)(2017•内江)物质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重要的基本实验操作.
(1)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不可选择 B (填字母)
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钠溶液 C.稀硫酸
(2)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钾,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即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NO3)2+K2SO4═BaSO4↓+2KNO3 .
【分析】(1)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2)硫酸钾与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A.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
B.硝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
C.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
(2)硫酸钾与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K2SO4═BaSO4↓+2KNO3.
故答案为:(1)B;(2)Ba(NO3)2+K2SO4═BaSO4↓+2KNO3.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7.(18分)(2017•内江)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示意图,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①的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b 端(填a或b)进入.
(3)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 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 B和D或F (填字母)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
(3)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4)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属于固体加热型,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
(3)可用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B和D或F
故答案:(1)长颈漏斗;
(2)2H2O22H2O+O2↑;催化作用;b;
(3)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B和D或F.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18.(10分)(2017•内江)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跑道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其分子式为C15H10N2O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16 (填最简整数比)
(2)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50
(3)500g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56 g.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16×2)=5:16.
(2)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4×2+16×2=250.
(3)500g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0g××100%=56g.
故答案为:(1)5:16;(2)250;(3)56.
19.(12分)(2017•内江)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CO2↑+H2O ;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 食品加工 .
(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 .
(5)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 氯化铵 .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1)操作a是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
(2)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3)反应④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CO2↑+H2O;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食品加工.
(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氨水显碱性,利于酸性气体吸收,而加压也有利于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所以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
(5)在流程图中二氧化碳和氯化铵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所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氯化铵.
故答案为:
(1)过滤.
(2)CaO+H2O=Ca(OH)2.
(3)2NaHCO3Na2CO3+CO2↑+H2O;食品加工.
(4)利于更多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
(5)氯化铵.
20.(12分)(2017•内江)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下降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升高 .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 低于 (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 ② (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 < 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 = 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 .
【分析】Ⅴ(1)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下降.
(2)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
Ⅵ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装置内的气压升高;①CaO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②NH4NO3溶于水吸热,③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分析.
Ⅶ.(1)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
(2)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不会再继续溶解该物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Ⅴ(1)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下降,故填:下降.
(2)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填:升高.
Ⅵ若物质c为NaOH,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装置内的气压升高,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低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溶于水吸热,①CaO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②NH4NO3溶于水吸热,③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填:低于;②.
Ⅶ.(1)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故填:<;=.
(2)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因此就看不到沸腾现象,故填: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
21.(6分)(2017•内江)根据图所示信息进行计算.
假设:稀硫酸转移完全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1)生成H2的质量为 0.2 g.
(2)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解题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质量可以计算铁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生成H2的质量为:100g+100g+20g﹣219.8g=0.2g.
故填:0.2.
(2)设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x y 0.2g
==,
x=5.6g,y=15.2g,
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4.4%,
答: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4%.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