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碎了
B.
柴梗被折断
C.
干冰升华
D.
镁带燃烧
考点: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专题: |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分析: |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
解答: | 解:A、玻璃碎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柴梗被折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镁带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2.(3分)(遂宁市中考化学)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B. |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
| C. | 读取液体体积 | D. | 点燃酒精灯 |
考点: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 |
专题: |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分析: |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存水平.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
解答: |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存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3.(3分)(遂宁市中考化学)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食盐中通常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补充人体需要的碘元素.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 B. | 碘的相对原子量是126.9g |
| C. | 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 |
| D. |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
考点: |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以及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来解答此题. |
解答: | 解:A、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知,碘元素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 B、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量是126.9g,而不是碘的相对原子量是126.9g,故B错. C、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知,碘酸钾中含有碘元素,碘离子(I﹣)是碘原子获得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故C对. D、碘元素虽然是身体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食盐多了对身体也不好,故D错. 故选C.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读取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能力及了解合理膳食的原则. |
4.(3分)(遂宁市中考化学)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保持一定的酸碱度范围:
体液 | 血液 | 唾液 | 胃液 |
pH | 7.35﹣7.45 | 6.6﹣7.2 | 0.9﹣1.5 |
根据上表可知,正常情况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人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
| B. | 人的胃液一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
| C. | 人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
| D. | 用pH试纸能够精确测定以上体液的pH |
考点: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
专题: |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
分析: | A、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胃液的酸碱性以及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判断. C、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pH试纸测得的结果是整数判断. |
解答: | 解:A、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因此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人的唾液pH为46.6﹣7.2,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 D、pH试纸测得的结果是整数,不精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5.(3分)(遂宁市中考化学)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
| B. |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
| C. | 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
|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
考点: |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
专题: |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
分析: |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
解答: | 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A、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错.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故错;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对. 故选D.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
6.(3分)(遂宁市中考化学)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
| A. | H2SO4、BaCl2、KNO3 | B. | CuSO4、H2SO4、Ca(NO3)2 |
| C. | NaCl、KNO3、NaOH | D. | K2CO3、Ca(OH)2、NH4NO3 |
考点: |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
专题: |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
分析: | 根据各离子之间不能反应,不能有带色的离子分析, A、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判断, C、根据各离子之间不能反应,没有带色的离子; D、根据碳酸根离子会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判断; |
解答: | 解:A、硫酸根离子离子和钡离子能够发生反应而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错误, B、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本题要求的是无色,故错误, C、各个物质的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所以可以共存,故正确, D、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发生反应而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C. |
点评: | 在解此类题时,主要判断各物质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和有无带色离子的存在. |
7.(3分)(遂宁市中考化学)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CO2和N2 | 用燃着的木条 |
B | 除去氢气中的HCl和水蒸气 | 依次通过盛氢氧化钠、浓硫酸的装置 |
C | 除去FeCl3溶液中的CuCl2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D | 鉴别烧碱溶液和纯碱溶液 | 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考点: |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
专题: |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分析: | 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会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氢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C、根据铁和氯化铜反应产生的是氯化亚铁分析; D、根据烧碱和纯碱溶液都显碱性分析. |
解答: | 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会助燃,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的都熄灭,现象相同,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氢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除去氯化氢杂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蒸气,最后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和氯化铜反应产生的是氯化亚铁,而要的是氯化铁,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烧碱和纯碱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现象相同,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项为:B.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鉴别和除杂,是中考常见题型,鉴别时要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除杂时注意除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满分28分)
8.(4分)(遂宁市中考化学)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工具,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铁原子 3Fe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
考点: |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
解答: | 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原子表示为:3Fe.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1)3Fe;(2)N2.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9.(6分)(遂宁市中考化学)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
(2)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蒸发水) .
(任填一种方法即可)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C
A.a>b>c B.b>a=c C.b>a>c.
考点: |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
专题: |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
分析: |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3)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1)由图可知:t2℃时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2)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但依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股答案为:(1)50g;(2)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蒸发水);(3)C. |
点评: |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即可顺利解答. |
10.(10分)(遂宁市中考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是家庭厨房的一些常用物品:A.大米 B.食盐 C.莱籽油 D.食醋 E.铁锅 F.食品保鲜膜.从其中选择适当的物品,回答有关问题:(用宇母填写)
①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食品是 A .
②主要由合金制作的物品是 E .
(2)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此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隔绝空气 .
(3)在实验室小坤同学发现: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盛盐酸的试剂瓶用玻璃塞,对此他产生疑惑.课后査阅资料知道:玻璃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硅(SiO2)能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Na2SiO3),容易将瓶和塞粘在一起,很难开启.硅酸钠(Na2SiO3)中Si的化合价为 ﹢4 .
(4)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0+4H2X+C2H5OH 则X的化学式为 H2O .
考点: |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专题: |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生活. |
分析: | (1)根据大米中富含糖类,食盐属于无机盐,菜籽油富含油脂,食醋属于调味品,铁锅是铁和碳的合金,食品保鲜膜是聚乙烯塑料进行分析; (2)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
解答: | 解:(1)大米中富含糖类,食盐属于无机盐,菜籽油富含油脂,食醋属于调味品,铁锅是铁和碳的合金,食品保鲜膜是聚乙烯塑料,所以①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食品是A,②主要由合金制作的物品是E; (2)通过分析灭火的原理可知,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此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3)在硅酸钠中,钠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所以Si的化合价为+4;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H20. 故答案为:(1)①A;②E; (2)隔绝空气; (3)﹢4; (4)H20. |
点评: |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 |
11.(8分)(遂宁市中考化学)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H是蓝色沉淀.X、Y都是氧化物,其中X是黑色粉末状固体,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X起 催化 作用.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CuSO4+Ca(OH)2=Cu(OH)2↓+CaSO4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 反应.
考点: |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 | 框图型推断题. |
分析: | 根据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所以Y是氧化钙,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X是黑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钙会与B反应是B是水,A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C是氧气,X是二氧化锰,Z是红色固体,所以Z是铜,E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F是硫酸铜,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H是蓝色沉淀,所以H是氢氧化铜,G是硫酸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
解答: | 解:(1)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所以Y是氧化钙,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X是黑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钙会与B反应是B是水,A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C是氧气,X是二氧化锰,Z是红色固体,所以Z是铜,E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F是硫酸铜,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H是蓝色沉淀,所以H是氢氧化铜,G是硫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2)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反应⑤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Ca(OH)2=Cu(OH)2↓+CaSO4,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催化作用; (2)CaO+H2O=Ca(OH)2; (3)CuSO4+Ca(OH)2=Cu(OH)2↓+CaSO4,复分解. |
点评: |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满分14分)
12.(8分)(遂宁市中考化学)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试管 .
(2)若要组装一套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BC或BE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为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
考点: |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 |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
分析: |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了解氧气的验满方法; |
解答: | 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是试管; (2)若要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O2↑;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证明已满. 答案: (1)试管 (2)BE或BD 2H2O22H2O+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
点评: | 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记住常见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文字表达式. |
13.(6分)(遂宁市中考化学)根据下列图示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 过滤 .
(2)图中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化学式) Fe、Ag .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
考点: | 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 | 金属与金属材料. |
分析: |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比银活泼,没有锌活泼,会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不会置换出硝酸锌中的锌,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无色气体,所以铁是过量的,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
解答: | 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比银活泼,没有锌活泼,会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不会置换出硝酸锌中的锌,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无色气体,所以铁是过量的. (1)经过操作①后分离出了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①是过滤; (2)通过推导可知,固体中含有的物质Fe、Ag; (3)步骤②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答案为:(1)过滤; (2)Fe、Ag; (3)Fe+2HCl=FeCl2+H2↑.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满分7分)
14.(7分)(遂宁市中考化学)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产生的CO2气体质量为 4.4 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专题: |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
分析: |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解答: | 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3g+100g+82.1g﹣200.0g=4.4g, 故填:4.4.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 x=10.6g,y=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1.7%,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1.7%. |
点评: |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