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雅安中考 > 雅安中考试题 > 雅安历史试题 > 正文

2018雅安市中考历史压轴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2018-01-08 16:32:22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雅安市中考历史压轴试题

一、选择题

1、你一定参加过升国旗的活动,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国的代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里的“它”是指(    )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4、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       

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

5、(雅安市中考历史)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这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B、肃清了反革命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消灭了地主阶级

6、“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当年“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包产到户”的实施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消失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A、1951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2年

10、(雅安市中考历史)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1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是(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大亚湾核电站  ④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小明的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在1954年9月时,曾经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爷爷参加的活动可能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4(雅安市中考历史)、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实行股份制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16、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7、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黑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末

18、(雅安市中考历史)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小男孩将家里皮箱上的铁扣拿下来交给街道办事处,这件事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D、大跃进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0、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下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21、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被誉为新时期党的好干部、时代先锋。下列人物中属于此类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黄继光
D、邓稼先

2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23(雅安市中考历史)、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动的原因是(    )       

A、毛泽东对形势错误判断
B、党内存在资产阶级司令部
C、林彪反革命集团夺取了中央领导权
D、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

24、小李的父亲在读中学时,学校停课闹革命,他参加了红卫兵,这样的事发生在(    )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四五运动时

25、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刘少奇
B、林彪
C、周总理
D、邓小平

26、“停课闹革命”、“大串联”、“上山下乡”,这些现象出现在(    )       

A、20世纪初
B、20世纪三十年代
C、20世纪五十年代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7、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二月逆流
D、五四运动

2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29、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30、“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大跃进”运动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辟经济特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雅安市中考历史)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32、邓小平:“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       

A、重庆
B、深圳
C、天津
D、大连

33、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对外开放带----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带----内地
C、沿海对外开放带——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对外开放带----经济特区

34、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5、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    )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思想

36、广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七大上
B、党的八大上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五大上

二、(雅安市中考历史)综合题

37、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请回答:   

(1)材料中,毛泽东说的敌人主要指的是哪个国家?这里的出兵是向什么地方出兵?   

(2)后来中国是在那一年正式出兵的?   

(3)中国参战的结果怎样?这次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8、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2)他划出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里有哪几座城市?   

(3)为什么说1992你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   

(4)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39、(雅安市中考历史)书籍再现历史,《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是围内首部记叙邓小平最后二十年辉煌岁月的纪实作品。请结合下面该书中所节选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历史需要回眸。同样,回眸历史需要距离。一个人、一本书、一篇文章,要经历史的检验考查才看得出其真正价值。1998年北京某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畅销书《影响中国人一个世纪的最重要的文章》,被列入开篇之作的便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此文的发表掀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崭新篇章,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深刻地影响当代中国。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于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召开。由于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三中全会会期虽短,但是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封闭和墨守成规向改革开放的转变。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了中词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发表于哪场思想解放运动中?这场解放运动冲破了哪种思想的束缚,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对于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2)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内容说一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怎样的转变?   

(3)这一会议的召开宣告了哪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雅安市中考历史答案解析部分

一、<b >选择题</b> 

1、【答案】B                   
【考点】新中国成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改北平为北京作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故把五星红旗定为我国的代国旗的会议是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项中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C                   
【考点】新中国成立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采用排除法,选项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属于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因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的知识点。   

3、【答案】B                   
【考点】新中国成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完成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60年代西藏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   

4、【答案】A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领导抗美援朝的将领是彭德怀。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将领。   

5、【答案】A                   
【考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是镇压反革命的作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三者无关;消灭了地主阶级是土地改革的作用。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   

6、【答案】A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我国在新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7、【答案】C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贫农、中农所占比重不断上升,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   

9、【答案】B                   
【考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开始于1953到1957超额完成。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0、【答案】A                   
【考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选择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掌握。   

11、【答案】A                   
【考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实施。①鞍山大型轧钢厂;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③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建成,④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1988年完工,③④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无关,不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   

12、【答案】D                   
【考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3、【答案】C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历史知识分析:因为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   

14、【答案】C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题文中的时间“1953-1956年”,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我国农业总产值迅速增长,原因是1953年对农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的道路,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   

15、【答案】D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因为1956年底,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点。   

16、【答案】B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题干里的“1954年、公私合营”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实行的形式是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   

17、【答案】A                   
【考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选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认识。   

18、【答案】D                   
【考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出现了大炼钢铁的现象。题文材料和大炼钢铁有关。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   

19、【答案】C                   
【考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分析】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的知识点。   

20、【答案】D                   
【考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王进喜。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为大庆油田的建成作出突出贡献。ABC和图片信息无关,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进喜。   

21、【答案】B                   
【考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A是解放军好战士,C是抗美援朝的英雄,D是“两弹元勋”。所以此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焦裕禄的认识。   

22、【答案】D                   
【考点】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题文中的“建国”代表的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援朝”代表的是1950-1953年抗美援朝,1958年“大跃进”时期可能起名字为“跃进”,“红卫”代表的是1966年开始的文革时期的红卫兵。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A                   
【考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24、【答案】C                   
【考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文化大革命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动乱。   

25、【答案】A                   
【考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文化大革命时期,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史实。   

26、【答案】D                   
【考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停课闹革命”、“大串联”、“上山下乡”这些现象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   

27、【答案】B                   
【考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四人帮”压制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并加紧展开对邓小平的“大批判”。这种倒行逆施,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怒,终于在这年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这场强大的抗议运动,虽然被“四人帮”压了下去,但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四五运动”的影响。   

28、【答案】C                   
【考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知识。   

29、【答案】B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具体做法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首先进行改革的地区。   

30、【答案】D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的改革。   

31、【答案】B                   
【考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1953——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之后开始实行的。所以按时间顺序排列①③②④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此题考查的学生对重大事件时间的掌握。   

32、【答案】B                   
【考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1980年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中的深圳。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   

33、【答案】A                   
【考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我国对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现在的开放格局。   

34、【答案】D                   
【考点】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5、【答案】C                   
【考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在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36、【答案】D                   
【考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在党的十五大上,首先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的称谓,并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党的十五大。   

二、<b >综合题</b> 

37、【答案】(1)美国,朝鲜。
(2)1950年。
(3)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敌人是美国,向朝鲜出兵。(2)根据所学知识,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2)此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3)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   

38、【答案】(1)“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老人”指的是邓小平。
(2)“圈”指建立经济特区,广东最早的经济特区有3个:深圳、珠海、汕头。
(3)南方讲话;指出党的路线100年不动摇,特区姓资不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
(4)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考点】改革开放,经济特区,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1979年在邓小平领导下,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故 “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老人”指的是邓小平。(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故“圈”指建立经济特区,广东最早的经济特区有3个:深圳、珠海、汕头。(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发展才是硬道理”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南方讲话。(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2)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准确识记。(4)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   

39、【答案】(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冲破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78年.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冲破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   

查看更多【雅安历史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