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云浮中考 > 云浮中考试题 > 云浮生物试题 > 正文

2018年云浮市八年级期中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

2018-01-01 11:31:33文/王蕊

2018年云浮市八年级期中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生物选择题(每题2分,100分)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目前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自然选择 B.用进废退 C.人工选择 D.大量繁殖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3.201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水和生物多样性”.你认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的结果.

A.遗传 B.变异 C.竞争 D.进化

4.医生在治疗感染H7N9病毒的患者过程中,发现抗病毒药物对一些重症患者很难起作用,研究证明H7N9病毒已出现变异.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 B.H7N9病毒的耐药性永远都是有利的 C.抗病毒药物的质量越来越差 D.H7N9病毒的繁殖速度越来越快

5.如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差别对比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响尾蛇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别/个

0

1

11

13

14

21

35

44

A.分子生物学为判定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B.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C.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 D.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含量不同,说明他们的原始祖先不同

6.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

A.南方古猿和能人 B.直立人和智人 C.能人和直立人 D.智人和能人

7.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

0.05

7

0.51

68

A.丁→丙→乙→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8.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OI4年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环境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下列相关做法和观点,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B.减少石油、煤碳的燃烧,可以有效减轻雾霾程度 C.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D.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环境污染不用担心

9.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

10.不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A.乱砍滥伐 B.垃圾围城 C.核污染 D.退耕还湖

11.在自然界中,生物只有不断适应环境才能得以生存、发展.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是()

A.森林能够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下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题目图片
12.某同学在载玻片上滴甲、乙两滴草屡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甲乙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甲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如图所示).发现草履虫从甲培养液转移到乙培养液中.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D.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13.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14.炒蔬菜时常会产生一些水而形成“菜汤”,水分主要来自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15.将手插入未晒干并堆放一段时间的谷堆,感到发热和潮湿.这主要是因为()

A.谷物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B.谷物光合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C.谷物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D.细菌真菌分解谷物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16.小明患了重感冒,不思饮食,发烧快一个星期了,体重明显下降.请问,他体内有机物消耗最大的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17.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危急且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少量输入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18.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刺激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A.鼓膜、耳蜗 B.耳蜗、大脑 C.听小骨、大脑 D.鼓膜、大脑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9~42题.
资料一:2015年3月29日上午9点,第六届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月光码头鸣枪开跑.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选手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
资料二:马拉松比赛当天早晨可以简单吃些面包、蜂蜜水之类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另外,赛前要做好热身,主要是肌健、肌肉、关节等部位的伸展、适应,防止比赛中出现抽筋、扭伤等情形.

19.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

A.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B.肌肉收缩,舒张的次数过多 C.血液流动速度过快 D.运动员体温比普通人高

20.“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则.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此反射活动的类型及参与的神经中枢分别是()

A.条件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B.条件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C.非条件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D.非条件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21.研究发现,中学生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要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22.下列哪组疾病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降低发生的风险()

A.冠心病、癌症 B.近视眼、色盲 C.心血管疾病、白化病 D.糖尿病、先天性聋哑

23.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 B.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 D.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24.去年3,4月间,某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感疫情,各学校采取了多项有力的应对措施,同时医疗防疫机构还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和注射流感疫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25.有一种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B.有利于鬼针草生长 C.人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有利于植物的变异

26.人们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 B.链球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27.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属于噬菌体 B.病毒有成形的细胞核 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D.病毒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28.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①酸奶、米酒  ②食用油、豆腐  ③酱油、食醋  ④火腿肠、牛肉干.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9.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蜜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会(群)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30.近几年,雾霾天气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时有发生,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提倡秸秆焚烧还田 B.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提倡家庭豪华装修 D.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

31.人的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A.阴囊和阴道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附睾和子宫

32.蜜蜂完全变态发育的正确过程是()

A.幼虫--卵--蛹--成虫 B.卵--蛹--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D.卵--蛹--若虫--成虫

33.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植物的扦插、嫁接都属于无性繁殖 B.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D.兔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

34.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 B.DNA是染色体上的一些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 D.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5.人能卷舌(A)对不能卷舌(a)为显性,现有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试问:他们若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能卷舌的几率是()

A.25% B.50% C.75% D.100%

36.“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的遗传 B.环境温度的不同 C.生物的变异 D.光照的不同

37.高兴同学一家人准备到北京观看奥运会,由于他的奶奶有心脏病、妈妈晕车、爸爸有胃病,为了能够照顾好家人,他的旅行小药箱里备用的常用药必须要有()

A.晕海宁、珍视明、咽喉片 B.止痛素、止泻灵、感康 C.乘晕宁、胃安、白加黑 D.硝酸甘油、乘晕宁、胃肠宁

38.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39.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学习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40.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所追求的,但雾霾现象时有发生.下列与我们健康生活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鼻呼吸时,鼻毛和黏膜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B.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D.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等而对环境没有危害

41.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目图片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42.下列选项最符合如图图意的是 ()
题目图片 

A.生物群落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3.如图几种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题目图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4.如图是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题目图片 

A.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④提供营养物质 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 C.⑥即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幼体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中没有⑥

45.下列坐标图表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

A.题目图片 B.题目图片 C.题目图片 D.题目图片

46.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日常生活中,应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图中能代表一日三餐中各种食物合理配置比例的是()

A.题目图片 B.题目图片 C.题目图片 D.题目图片

47.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图片 

A.1含有细胞核,能将进入人体内的病菌包围、吞噬 B.2的数量最多,能运输氧气 C.3无细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当人体有炎症时,3的数量明显增多

48.如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题目图片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题目图片
49.如图,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枝条①,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所结芒果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A.①的性状,AA B.②的性状,aa C.①的性状,Aa D.②的性状,Aa

50.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相符合的是()
题目图片 

A.甲--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乙--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丙--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丁--验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2018年云浮市八年级期中生物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100分)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目前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自然选择 B.用进废退 C.人工选择 D.大量繁殖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解:由分析知道: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故选:A

【点评】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解:ABC、由简单到复、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C正确;
D、高等动物也有体型小的如蜂鸟,因此由体型小到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201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水和生物多样性”.你认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的结果.

A.遗传 B.变异 C.竞争 D.进化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意义.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在漫长的年代里,它们不断进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种类繁多的生物.因此,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故选D

【点评】关键是真正地、深层次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结合题意,就能灵活解答本题.


 

4.医生在治疗感染H7N9病毒的患者过程中,发现抗病毒药物对一些重症患者很难起作用,研究证明H7N9病毒已出现变异.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 B.H7N9病毒的耐药性永远都是有利的 C.抗病毒药物的质量越来越差 D.H7N9病毒的繁殖速度越来越快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这样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抗病毒药物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的H7N9病毒.但少数H7N9病毒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病毒药物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病毒药物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H7N9病毒已不再受其影响了.可见,H7N9病毒出现的变异是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进化.


 

5.如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差别对比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响尾蛇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别/个

0

1

11

13

14

21

35

44

A.分子生物学为判定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B.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C.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 D.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含量不同,说明他们的原始祖先不同

【考点】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

【解答】解;A、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A正确.
B、C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金枪鱼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是21,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BC正确.
D、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因此动物植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 的事实能够说明动植物有共同的祖先.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类与动物的亲缘关系,可以从人类与动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方面来分析解答.


 

6.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

A.南方古猿和能人 B.直立人和智人 C.能人和直立人 D.智人和能人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

【解答】解: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北京猿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应属于直立人阶段.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一般.


 

7.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

0.05

7

0.51

68

A.丁→丙→乙→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1)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会增加.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5、丙0.51、乙7、丁68.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渐富集.


 

8.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OI4年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环境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下列相关做法和观点,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B.减少石油、煤碳的燃烧,可以有效减轻雾霾程度 C.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D.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环境污染不用担心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分析】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解答】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A正确;
B、石油、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作燃料,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轻雾霾程度,B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C正确;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因此,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减少污染,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9.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分析】“向污染宣战”、改善环境的具体措施: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物防治;植树造林等.

【解答】解: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容易破坏生态平衡,A错误;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倡导低碳生活,D正确.
故选:A

【点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养成良好习惯,做环境小卫士.


 

10.不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A.乱砍滥伐 B.垃圾围城 C.核污染 D.退耕还湖

【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解答】解:选项中的乱砍滥伐、垃圾围城、核污染都是人类活动,这些活动都对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所以这些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而退耕还湖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
故选:D.

【点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11.在自然界中,生物只有不断适应环境才能得以生存、发展.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是()

A.森林能够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下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首先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生物.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要被淘汰,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其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可见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A、森林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旗形树冠的形成是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旗形树冠的形成不仅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蚯蚓能疏松土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12.题目图片
某同学在载玻片上滴甲、乙两滴草屡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甲乙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甲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如图所示).发现草履虫从甲培养液转移到乙培养液中.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D.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考点】观察草履虫.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在甲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会使培养液的浓度增大,草履虫失水,甚至会把草履虫杀死,因此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故草履虫从甲向乙运动.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草履虫的应激性.


 

13.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解答】解: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即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因此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4.炒蔬菜时常会产生一些水而形成“菜汤”,水分主要来自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考点】细胞中的物质.

【分析】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分析解答.

【解答】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故错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故错误.
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是缓缓流动的,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B错误.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C正确.
D、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D错误.
故选:C

【点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


 

15.将手插入未晒干并堆放一段时间的谷堆,感到发热和潮湿.这主要是因为()

A.谷物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B.谷物光合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C.谷物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D.细菌真菌分解谷物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考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刚收获还没有晒干的谷堆,种子潮湿,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热量多,使谷堆内温度升高出现发热现象,说明谷物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


 

16.小明患了重感冒,不思饮食,发烧快一个星期了,体重明显下降.请问,他体内有机物消耗最大的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有三类能够供给人体能量即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据此作答.

【解答】解:人体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食物中的糖类供给.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人体所需的能量70%都来自于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修复以及更新有重要作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维生素、水、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由上可知,不思饮食,说明不能从食物中获得糖类,来提供能量.只能启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因此,他体内有机物消耗最大的是脂肪,使体重明显下降.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17.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危急且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少量输入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考点】输血的原则.

【分析】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解答】解:因为如果大量输血的话,有时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作为输血者和任何血型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是万能输血者,可以少量的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
故选:D

【点评】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而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18.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刺激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A.鼓膜、耳蜗 B.耳蜗、大脑 C.听小骨、大脑 D.鼓膜、大脑

【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和听觉中枢.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9~42题.
资料一:2015年3月29日上午9点,第六届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月光码头鸣枪开跑.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选手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
资料二:马拉松比赛当天早晨可以简单吃些面包、蜂蜜水之类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另外,赛前要做好热身,主要是肌健、肌肉、关节等部位的伸展、适应,防止比赛中出现抽筋、扭伤等情形.

19.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

A.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B.肌肉收缩,舒张的次数过多 C.血液流动速度过快 D.运动员体温比普通人高

【考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分析】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是一个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每个人所消耗的能量与运动状况有关,运动越激烈,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能量就越高.体温升的就越高.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


 

20.“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则.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此反射活动的类型及参与的神经中枢分别是()

A.条件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B.条件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C.非条件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D.非条件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考点】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解答】解: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是对“红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故选:A

【点评】关键是知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以及特点.


 

21.研究发现,中学生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要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考点】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解答】解: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学生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9小时,这有利于学生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
故选:C

【点评】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难度较小.


 

22.下列哪组疾病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降低发生的风险()

A.冠心病、癌症 B.近视眼、色盲 C.心血管疾病、白化病 D.糖尿病、先天性聋哑

【考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分析】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解答】解:A、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冠心病.癌症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合理的饮食可以预防和降低癌症的发生,A正确;
B、色盲是遗传病,不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B错误;
C、白化病是遗传病,不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C错误;
D、先天性聋哑是遗传病,不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C错误.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针对每一种疾病分析其病因,判断是否是与生活方式有关.


 

23.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 B.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 D.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考点】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解答】解: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像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其防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A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预防措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4.去年3,4月间,某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感疫情,各学校采取了多项有力的应对措施,同时医疗防疫机构还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和注射流感疫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解答】解:给易感者注射的流感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流感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掌握接种疫苗产生免疫力的原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25.有一种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B.有利于鬼针草生长 C.人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有利于植物的变异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2)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必须借助动物、风等来传播种子: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实际上是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种子.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切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扩大了鬼切草的分布范围.
故选:C.

【点评】植物一般来说是不能动,必须借助动物、风等来传播种子: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实际上是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种子.


 

26.人们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 B.链球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酸奶所利用乳酸菌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故选:A

【点评】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27.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属于噬菌体 B.病毒有成形的细胞核 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D.病毒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A.细菌性病毒又叫噬菌体,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A错误.
B.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核.B错误.
C.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能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C正确.
D.病毒很小,只能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不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D错误.
故选:C

【点评】病毒非常微小,结构简单营寄生生活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28.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①酸奶、米酒  ②食用油、豆腐  ③酱油、食醋  ④火腿肠、牛肉干.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制酱、制醋、制腐乳、制酒等都是我国传统的发酵产品,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正确;
②食用油和豆腐与发酵有关,错误;
③酱油、食醋与发酵有关,正确;
D、火腿肠、牛肉干一般用真空包装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脱去肉中的水分,抑制细菌或真菌繁殖,与发酵无关,错误.
故选:B

【点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以及药品的生产中的作用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最好能应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29.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蜜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会(群)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据此答题.

【解答】解: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还有等级.蜜蜂群体中有蜂后、雄峰、工蜂,蜂后只有1个主要职责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蜂数量较少,有发达的生殖器官,主要职能是与蜜后交配;工蜂数量最多,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保卫巢穴、采集花粉花蜜、饲喂幼蜂和蜂后等,蜜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蜂群中蜂王、雄蜂和工蜂,它们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社群行为的特点.


 

30.近几年,雾霾天气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时有发生,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提倡秸秆焚烧还田 B.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提倡家庭豪华装修 D.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分析】(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C、家庭过度豪华装修会产生更多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健康.也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D、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日常生活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现象.


 

31.人的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A.阴囊和阴道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附睾和子宫

【考点】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人类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解答】解:男性生殖系统有睾丸、附睾、输卵管、阴经等,其中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和主要性器官,位于盆腔内子宫的两侧,它的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因此人的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睾丸和卵巢.
故选:B

【点评】知道:生殖系统各组成器官的主要功能.


 

32.蜜蜂完全变态发育的正确过程是()

A.幼虫--卵--蛹--成虫 B.卵--蛹--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D.卵--蛹--若虫--成虫

【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全变态.解答时可以从蜜蜂的发育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变态地两种类型之一.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经过完全变态而长成的昆虫.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33.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植物的扦插、嫁接都属于无性繁殖 B.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D.兔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

【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1)扦插和嫁接属于无性繁殖.
(2)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
(3)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4)兔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解答】解:A、扦插和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和成体在形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B错误;
C、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幼体在水中发育.可见其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C正确;
D、兔的生殖方式和人类的相似,为胎生、哺乳,同称为哺乳动物,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无性繁殖的特点、昆虫的发育类型、两栖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特征.


 

34.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 B.DNA是染色体上的一些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 D.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叫基因,据此解答:

【解答】解:A、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故A错误;
    B、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DNA是染色体上的一些片段,说法错误,B错误;
    C、基因是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条DNA分子中有许多个基因,故C错误;
    D、基因是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是决定着生物的性状的最小单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35.人能卷舌(A)对不能卷舌(a)为显性,现有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试问:他们若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能卷舌的几率是()

A.25% B.50% C.75% D.100%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据此解答.

【解答】解: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出了不能卷舌的女儿,说明这对夫妇控制能否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因为不能卷舌的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而这对基因由夫妇双方各提供一个.如图所示:
题目图片
由该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生出能卷舌孩子的几率是75%.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做出遗传图解对解答该题很有帮助


 

36.“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的遗传 B.环境温度的不同 C.生物的变异 D.光照的不同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解答】解: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导致同种生物的大小、颜色不完全相同.“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体现了同种生物的颜色多种多样的变异,因此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变异的概念.


 

37.高兴同学一家人准备到北京观看奥运会,由于他的奶奶有心脏病、妈妈晕车、爸爸有胃病,为了能够照顾好家人,他的旅行小药箱里备用的常用药必须要有()

A.晕海宁、珍视明、咽喉片 B.止痛素、止泻灵、感康 C.乘晕宁、胃安、白加黑 D.硝酸甘油、乘晕宁、胃肠宁

【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

【分析】了解一些重要疾病的常用药物,可以针对本题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项分别是治疗晕车晕船、治疗眼疾、治疗咽喉疾病的药物,不合题意.
B项分别是针对止痛、腹泻、感冒的药物,不合题意.
C项分别是针对晕车、胃病、感冒的药物,不合题意.
D项中硝酸甘油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全身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解除心肌缺氧.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也用于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乘晕宁是防止晕车的药物.胃长宁抗胆碱药.具有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痉挛所引起的疼痛及胃液分泌过多等症.
故选:D

【点评】根据自己家人的疾病情况,要注意了解一些常用的药物.


 

38.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解: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如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少吹风扇、少看电视、及时关闭电脑…)、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农田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浓烟,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浪费电能,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分析


 

39.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学习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类别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进化趋势

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适应稳定的环境.

高等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学习行为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

适应多变的环境.

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

【解答】解:A、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叙述正确;
B、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不能遗传.B叙述错误;
C、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月复杂,学习行为越强.C叙述正确;
D、动物的群体内要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D叙述正确.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40.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所追求的,但雾霾现象时有发生.下列与我们健康生活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鼻呼吸时,鼻毛和黏膜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B.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D.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等而对环境没有危害

【考点】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

【解答】解:A、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C、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因此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故不符合题意.
D、据分析,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是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因此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的黏膜,然后侵入肺泡,再通过循环系统继而侵害其它的系统,吸烟时产生的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多种多样,但根本措施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1.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目图片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

【解答】题目图片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如图所示: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
A、甲是原始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乙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B、丙是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
C、原始的鸟类和丁原始的哺乳类都是古代丙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是最高等的.所以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故选:C

【点评】生物进化的趋势和历程,都是重要的考点.


 

42.下列选项最符合如图图意的是 ()
题目图片 

A.生物群落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非生物部分由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各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生物群落是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而图中出现的太阳属于非生物部分,所以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构成食物网,但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所以,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要有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归还到大气中,用于碳循环,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的基本概念的辨析能力,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物质循环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43.如图几种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题目图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根据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图中生物①为酵母菌,每个酵母菌由一个细胞构成;图中生物②为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可以归为动物,图中③生物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图中生物④为衣藻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归为植物;由以上分析可知,酵母菌、衣藻和草履虫具有细胞结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结构,病毒是唯一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44.如图是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题目图片 

A.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④提供营养物质 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 C.⑥即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幼体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中没有⑥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分析】图中是大豆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

【解答】解:A、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④子叶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
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胚轴发育而来,B正确.
C、⑥胚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幼体,C正确.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大豆种子中没有胚乳,⑥是胚,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D错误.
故选:D.

【点评】明确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及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异同即能正确答题.


 

45.下列坐标图表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

A.题目图片 B.题目图片 C.题目图片 D.题目图片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池塘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

【解答】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6-18时为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时到次日6时为黑夜时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从四个选项的图示来看,只有B图曲线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46.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日常生活中,应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图中能代表一日三餐中各种食物合理配置比例的是()

A.题目图片 B.题目图片 C.题目图片 D.题目图片

【考点】注意合理营养.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解答】解: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


 

47.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图片 

A.1含有细胞核,能将进入人体内的病菌包围、吞噬 B.2的数量最多,能运输氧气 C.3无细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当人体有炎症时,3的数量明显增多

【考点】观察血涂片.

【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图中1白细胞,2血小板,3为红细胞.

【解答】解:A、1是白细胞,含有细胞核,能将进入人体内的病菌包围、吞噬,A正确.
B、2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B错误;
C、3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C错误;
D、当人体有炎症时,1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基础性强.难度较低.


 

48.如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题目图片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分析】题目图片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甲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乙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表示正常眼;丙表示近视眼的矫正,丁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方法的是甲和丙.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49.题目图片
如图,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枝条①,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所结芒果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A.①的性状,AA B.②的性状,aa C.①的性状,Aa D.②的性状,Aa

【考点】植物的扦插或嫁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型为AA的芒果枝条①作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应该和接穗的一样,即AA型、①的性状.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关键点:嫁接是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无遗传物质的改变.


 

50.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相符合的是()
题目图片 

A.甲--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乙--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丙--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丁--验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析】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乙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表明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气孔散失水分.
丙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丁装置是验证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解答】解: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散失出来.丙装置是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如果熄灭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故选:C

【点评】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查看更多【云浮生物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