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左適戍渔阳 发:出发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扶苏以数谏故 / 吴广以为然
C.辍耕之垄上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未知其死也 / 卜者知其指意
第II卷(共119分)
三、(27分)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分)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4分)
9.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陈胜?表现了陈胜怎样的特点?(3分)
10.阅读下边这首明代作者任景明的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笳:一种乐器。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此诗颔联“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两句为后人传颂,请作赏析。(3分)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11.默写。(10分。每小题1分。)
(1)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毛泽东《沁园春·雪》)
(4)蓬山此去无多路, 。 (李商隐《无题》)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6)长风破浪会有时, 。 (唐代《行路难》)
(7)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8)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的《赤壁》)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发出了“ ,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10)陆游在《诉衷肠》中“ , ”两句再现了词人往日跃马扬鞭、驰骋疆场的勃勃英姿。
四、(绵阳市中考语文)(11分)
12.【综合性学习】立德中学举行“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的综合性探究活动,也请你参加。(11分)
(1)下面是一同学收集的一则新闻。请给这则新闻拟上标题。(2分)
新华网北京2106年11月30日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标题:
(2)下面是一段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见右图)有关的采访,请根据所提供的内容把记者的提问补充完整。(6分)
记者:① .
专家:你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
记者:② .
专家:好的。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记者:③ .
专家:标志图形传达出古朴的质拙感,一人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请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所得。(3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显现,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的体现。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你的探究所得: .
五、(绵阳市中考语文)(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20题。
(一)最后一程(18分)
肯特·尼伯恩
①我到达约定地点,按响了车喇叭,可等了几分钟仍不见人影,于是又按了一次。这是我今天换班前最后一趟活儿了,我琢磨着要不要就此离开。犹豫了一下之后,我停好车子,走到房子门前,抬手敲了敲。
②“来了。”一个有气无力而苍老的声音说道。紧接着,我听到物品拖拽过地板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门开了。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站在了我面前,她看上去九十多岁,穿着一条印花裙子,头上戴着一顶饰有薄纱的筒状女帽,仿佛20世纪40年代电影里的人物。她的脚边是一个尼龙材质的小行李箱。公寓看起来像是多年没人住的样子,所有的家具都用被单盖着,墙上没有时钟,餐台上也不见任何小摆设或者厨房用具。房间的角落里有一个纸箱,里面装满了照片和玻璃器具。
③“你能帮我把行李箱提到车上去吗?”她说。我照做了,然后又返回来接她。她扶住我的胳膊,和我一起慢慢地向路边迈步。一路上,她不停地对我道谢。“这没什么的,”我对她说,“我只是尽我所能罢了,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的妈妈,我就怎么对待我的乘客。”“噢,你真是个好孩子。”她说。
④上车后,她递给我一个地址,说道:“你能从市中心走吗?”“那么走比较绕远。”我飞快地回答说。“噢,没关系,”她说,“我不着急。我要去的地方是一家临终安养院。”我往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她的眼睛里闪着亮光。“我一个家人都没有了,”她轻声说,“医生说我没多长时间了。”我默默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
⑤“您想让我走哪条路?”我问。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们一直在市区里转悠。她把当初自己做电梯员的大楼指给我看。我们驶过她和丈夫新婚时住过的街区。她让我停在一家家具店门前,告诉我那里曾经是一个舞厅,她小时候经常去那跳舞。有时,她也会让我在某个建筑或拐角处放慢速度,然后坐在后座上,眼神空洞地盯着黑暗的前方,一句话都不说。
⑥第一道光芒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她突然说道:“我累了。我们走吧。”于是,我把车开到她给我的那个地址,一路上我们都默不作声。那是一栋低矮的建筑,倒像是一家小型疗养院,一条车道从门廊下直穿而过。我刚把车停好,两个护理员就走了过来,眼神关切地注视着老人的一举一动。他们肯定知道她要来。
⑦我打开后备箱,把她的小行李箱提到门口。老人已经坐在轮椅上。“我该给你多少钱?”她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拿钱包。“不用了。”我说。“你得赚钱养家啊。”她回答说。“我还有别的乘客呢!”几乎想都没想,我便弯下腰,给了她一个拥抱。她紧紧地回抱了我。“你让一个老太太享受了一段很开心的时光,”她说,“谢谢你。”我握了一下她的手,然后转身走进微露的晨曦中。
⑧一扇门在我身后关上了,我仿佛听到生命终结的声音。那天,我没再搭载更多的乘客。我漫无目的地开着车,神思恍惚,一整天都没有说话。如果那位老人碰到一个脾气暴躁,或者迫不及待想要交接班的司机会怎么样呢?如果我拒绝接活,或者只按一次喇叭就开走又会如何?
⑨(绵阳市中考语文)回头想一下,我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生活总是围绕着美好的时刻旋转,可实际上,美好的时刻经常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它暗藏在人们所谓的微小瞬间里,闪现着美丽的光芒。
13.文章以“最后一程”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14.说说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请找出文中的一处伏笔,并简析其作用。(4分)
16.“我”是一个普通的司机,但有美好的心灵。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6分)
(二)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13分)
池莉
①人都想要高贵与优雅。许多人有钱了就去买奢侈品,拼命往自己身上堆积昂贵的东西。那么,高贵与优雅到底是什么?
②是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仍然保持勇气和淡定。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勇气是在压力下仍然能够表现出优雅”。因此,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定、宠辱不惊的定力,这一切都是精神力量。坚持阅读,就是获得这种力量的最有效方式。
③阅读的目的不为别的,其实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
④我以为,阅读是越早越好。3岁就可以阅读了,因为我对方块字特别敏感。人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弟妹尽早开始阅读,活在当代社会,不学会阅读,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人也是没有光彩的。
⑤阅读要主动积极,我们的注意力一定不要被俗世俗务,不要被手机、电脑以及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信息所剥夺。如果你能够坚持阅读,并终身养成习惯,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护身符。当你非常苦恼、非常沮丧的时候,请打开一本你喜欢的书,这比任何东西都能让你安静平和。
⑥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命本身。”我是读了他的书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许多错误。我年轻的时候一心想成名成家,没日没夜地写,永远都不休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当然,人年轻有身体本钱的时候是可以去拼搏的,但是不能以名利为终极目的,一定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转换,有思想的进步,有对生命更清晰与客观地理解,要有由浅入深的人生转换。
⑦我建议到一定时候,要读一点哲学。很多人以为哲学很深奥、很艰涩,其实不然,哲学也有好读的。“哲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自我理解”,这是英国当代哲学家以赛亚·柏林说的。他的哲学书就非常引人入胜,读了之后无不受鼓舞。当下,现实,每日每时,都是生活的要义。一个人要学会过好每一刻,是柏林哲学思想之一。
⑧读书就是要懂得享受这美好一刻,而不是指望另外一天,另外一个时刻。我们很多人不顾现实沉于遥远的梦想,这是一种很致命的幻觉。还有许多现实中的是非判断,比如伤害他人是绝对的罪过,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人人都懂。
⑨因此,需要通过阅读,学会善思明辨,懂得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活个明白。
⑩我们不需要记得太多,记住这一句话就很好。
17.这篇文章的主要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样的观点的?(4分)
18.试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3分)
19.说说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20.作者围绕阅读谈了自己的许多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看法,谈谈你的理解。(3分)
六、(50分)
21.一份善良足以赢得一个世界;一份坚持足以撼动三山五岳;一份宽容足以装下一段厚重的历史;一份信任足以让一个陌生人倾囊而出……
请以“留住心中那份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绵阳市中考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21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堕落(zhuì-duò转弯抹角(mǒ-mò) B.细菌(jùn-jūn)押解(jiě-jiè) 前仆后继(pú-pū) D.证券(juàn-quàn) 灯火阑珊(nán-lán)】
2.D【A.人情事故(世) 淡装浓抹(妆) B.竹蔑(篾)嬉笑(嘻) 簿暮暝暝(薄) C.宏篇巨制(鸿) 俗不可奈(耐)】
3.A【“侦察”用的不当,应用“侦查”。 “侦查”与“侦察”是两个同音词,但词义有区别,不能混用。“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所进行的查明犯人、搜集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等活动。对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调查活动,就叫侦查。“侦察”的意思是指为弄清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通过观察和调查所进行的活动。“侦查”是司法用语,主要指调查和检查;而“侦察”是军事用语,主要指观察和察看,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有区别。】
4.B【A.将“新思路”改为“新蓝图”,或将“描绘了一幅”改为“构想了一条”。C.“切忌”和“不要”成了双重否定,与句意不符。D.“垄断”后加上“格局”,“跻身”的意思是 (跻:登;上升)指突然获得成绩,使自己(的地位)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与“一个产业”也搭配不当。】
5.C(注意句子间的逻辑顺序。)
二、(6分,每小题3分)
6.B【发:征发】
7.C【A.乃:是;于是,就。 B.以:因为,由于;认为。C.之:动词,到。 D.其:代词,他,代扶苏;代词,他们,代吴广等人】
第II卷(共119分)
三、(27分)
8.(8分)(1)(4分)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4分)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9.(3分)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陈胜敢于斗争,能洞察时局,有非凡的智谋和超人的才略胆识等特点。
10.(绵阳市中考语文)(6分)
(1)(3分)运用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1分)“秋声,寒色”渲染秋风夜雨的凄清氛围,(1分)表达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浓浓乡愁。(1分)(3分。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3分)这首诗一方面借景抒情,通过写秋景来表达情感,另一方面在诗末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1.默写。(10分)
(1)惟吾德馨 (2)水落而石出者 (3)稍逊风骚 (4)青鸟殷勤为探看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直挂云帆济沧海 (7)峰峦如聚 (8)铜雀春深锁二乔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四、(11分)
12. (11分)(1)(2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6分)①你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外圆内方,请问这有什么含义吗
②图形中心的图案上看上去虽抽象却有寓意,你能为大家解说一下吗?
③请问设计这一标志的目的是什么?
(3)(3分)你的探究所得:示例:“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至今仍影响着国人的生产、生活;体现了“天人合一”理念;申遗成功意义重大。
五、(31分)
(一)(18分)
13.(4分)(1)标题“一语双关”。“最后一程”既是“我”今天载人的最后一程,老妇人是“我”这班最后一位顾客,表现“我”敬业、善良的优秀品质;又指老妇人去临终安养院前生命的最后一程,暗示她对美好生活的留恋。(2分)(2)“最后一程”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1分)(3)设置悬悬念,吸引读者。(1分)
14.(4分)这句话点明了主旨。(1分)“微小瞬间”是指“我”犹豫再三后还是选择听从老妇人的意愿。(1分)而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它带来的结果也让“我”大吃一惊,人类的善良总是暗藏在人类微不足道的行为中。(2分)
15.(绵阳市中考语文)(4分)示例一:“我”等待多时,为后文老妇人出现埋下伏笔,突出了“我”的耐心。
示例二:所有的家具都用被单盖着,房间角落放送纸箱,里面装满了照片和玻璃器具,为后文老妇人支临终安养院埋下伏笔,表现了老妇人淡定与安然。
示例三:“我默默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为下文“我”没有要老妇人的钱堤伏笔,表达了“我”对老妇人的同情与关怀。
示例四:上车后,老妇人递给“我”一个地址,说道“能从市中心走吗?”为下文我们在市中心绕弯埋下伏笔,表现了一个临终老人的朴实、简单的愿望,以及她美好的心灵。
16.(6分)(1)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我”帮助老妇人拿行李时说别人怎么对待“我”的妈妈,“我”就怎么对待“我”的乘客;“我”带老妇人到她曾经到过的地方,带她走 “最后一程”;分别一老人一个拥抱。(2分)(2)善良、富有同情心。如懂得照顾老人,帮老人提行李;在知道老妇人时日不多的时候,默默关掉了计价器。(2分)(3)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我”不因为是换班前的最后一趟车而就此离去。(2分)
(二)(13分)
17.(4分)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1分)。作者首先从许多人对高贵与优雅的错误认识写起,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高贵与优雅(1分);接着指出高贵与优雅的真正内涵(1分);最后指出坚持阅读,才能获得高贵与优雅,提出了论点(1分)。
18.(3分)作者首先应用引用论证,引用赫尔岑的名言,指出生活的真正意义;接着写自己阅读赫尔岑的书籍,发现自身错误的的经历,最后启发人们“一定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转换,有思想的进步,有对生命更清晰与客观地理解,要有由浅入深的人生转换”,突出中心论点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
19.(3分)一方面手捧一本自己爱读的书,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享受(1分);另一方面读书时会沉浸在书中美好的境界,感受书中人物崇高的心灵,足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读书就是读书,既不要沉于幻想,也不要纠结于现实中的是非对错(2分)。
20.(3分)作者阅读的主要看法:阅读越早越好;坚持阅读;并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懂得享受阅读等(1分)。
示例一;我赞成作家阅读越早越好的看法。俗话说“幼学如漆”,小时候,我阅读了不少的唐诗,到现在还记得,常常能够脱口而出。早点读书,多读书,就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2分)
示例二:我赞成作家坚持阅读,并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的观点。读书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保尔的不屈不挠打动了我。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就想起这本书,想起保尔的奋斗,就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坚持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六、(50分)
21.(50分)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作文评分标准
等级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分数 | (50-45) | (44-38) | (37-30) | (29-0) |
评 分 项 目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不真实 |
符合文体要求,记叙要素完整,记叙生动,描写细腻,形象丰满 |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记叙要素完整,记叙较生动,描写较细腻,形象较丰满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记叙要素较完整,能运用记叙、描写塑造形象 | 不符合文体要求,记叙要素不完整,记叙不生动,形象不鲜明 | |
语言流畅有文采 | 语言通顺,词语丰富 | 语言基本通顺 |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 |
结构严谨 | 结构完整 | 结构基本完整 | 结构混乱 | |
字体美观 | 字体端正 | 字体清楚 | 字迹难辨 |
说明:① 评分以题意、内容、记叙要素、语言、问题为重点,全面衡量。② 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③ 不足600字,每少30个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