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考语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解剖(pōu) 掺和(he) 发酵(jiào) 丑陋可憎(zēng)
B.椽子( chuán ) 驰骋( chěnɡ ) 教诲(huǐ) 长吁(xū)短叹
C.咆哮(xiào) 稽首( qǐ ) 纤细(xiān) 一撮(cuō)灰
D.酷肖( xiào ) 执拗(ào) 号叫(háo) 颔首低眉(hàn)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有误,“和”是多音字,可读作“hé,hè,huó,huò,hú”,此处应读作“huò”;
B.有误,“教诲”应读作“jiào huì”;
C.正确;
D.有误,“执拗”应读作“zhí niù”,“号”是多音字,可读作“hào,háo”,此处应读作“háo”.
故选:C.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在无边的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B.我生性执拗,急燥;我的情人却坚韧而有耐心.
C.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D.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昧,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考点】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解答】A.有误,“犷野”应写作“旷野”;
B.有误,“急燥”应写作“急躁”;
C.正确;
D.有误,“不昧”应写作“不寐”.
故选:C.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区40强赛最后一轮比赛结束,中国队经过抑扬顿挫一波三折的赛程,最终以第12名身份跻身亚洲区12强赛.
B.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尤以第五瀑布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C.对班长提出的半期复习期间,下课时间在教室也要保持安静的规定,不少同学私下颇不以为然.
D.他们俩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
【解答】A.使用有误,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句中的意思是赛程起伏波动大,但不指声音,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B.使用有误,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句中指的是风景,而不是人,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C.使用正确,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D.使用有误,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句中指的是兄弟之情,不是男女之爱,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故选:C.
4.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离直升考试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初三的学长们现在是否能尽全力拼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直升考试中的命运.
C.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D.毕业在即,骊歌唱响,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三年来我们同窗共读、互相切磋、快乐成长、共同进步.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有些”这词用的不恰当;
B正确;
C“突然渐渐地”矛盾;
D缺宾语,句末加“的时光”;
故选B.
二、(成都市中考语文)根据学习的文言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5.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正确的是( )
A.主人日再食 再:第二次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什么,怎样的
C.无以致书以观 致:借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旧絮
【考点】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只要平时对所学文言文的实词掌握好就能做好本题.
【解答】A.有误,再:两次.
B.有误,何许:何处哪里.
C.有误,致:得到.
D.正确.
故选:D.
6.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马之千里者 虽有千里之能
B.执策而临之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C.因以为号焉 以书假余
D.相与步于中庭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考点】一词多义.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解答】A.用法不同,前一个“之”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后一个“之”是的意思.
B.用法相同,“而”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C.用法相同,“以”是用的意思.
D.用法相同,“于”是在的意思.
故选:A.
7.下列语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C.伤心/秦汉/经/行处
D.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考点】朗读节奏划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解答】A句意: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根据句意正确为: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句意: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根据句意正确: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C句意:伤心的是一路上经过秦汉的历史遗迹.根据句意正确:伤心/秦汉经行处
D句意: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根据句意: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故选:D
8(成都市中考语文).下列关于文章语句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意思是“把求学中的磨难当作足以快乐的事,就不知道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来勉励马君则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意思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意思是“把求学中的磨难当作足以快乐的事,就不知道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以此勉励马生克服艰苦的学习条件,注重精神追求,而不是“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所以C错误.
答案:C.
三、古诗文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2)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
(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1)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重点字:阙)
(2)欲上青天揽明月(重点字:青、揽)
(3)身世浮沉雨打萍(重点字:萍)
10.默写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注意“戟”的书写).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郎”易写成别字“朗”).
四、(成都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1.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什么是青蒿素呢?
②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③青蒿素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④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⑤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挥发油成分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 主要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⑥青蒿素的合成路线有半合成路线和全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约为35~50%。
⑦第一步:青蒿酸在重氮甲烷/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镍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第二步: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成青蒿醇;第三步: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后得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第四步: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亚甲基蓝/竹红菌素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蒿素;第五步: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得到青蒿素。
(1)本文从哪些方面对青蒿素进行了科学说明?
(2)本文第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采用逻辑顺序,①段引出说明对象青蒿素,②说明的是青蒿素的概念,③④说明了青蒿素的功效及其治病原理,⑤说明了青蒿素的提取,⑥⑦说明了青蒿素合成的五步路线.
【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作答此题,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抓段落的中心句和关键词,然后简明准确的作答.如果没有明确的总结词语,需要认真总结概括.
②说明的是青蒿素的概念,③④说明了青蒿素的功效及其治病原理,⑤说明了青蒿素的提取,⑥⑦说明了青蒿素合成的五步路线.
(2)本题考查了学生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
作答此类题,学生首先要知道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然后再结合文段分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最后再根据文段内容体现的说明对象的某特征来分析作用.
⑤段中“…挥发油成分主要采用…非挥发性成分…”由此可判定,说明方法属于分类别.
分类别作用的答题格式:条理清晰的说明了…
(3)考查了学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作答此题,学生要清楚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能否删去的步骤,一般分三步走.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结合语境回答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作用,去掉后会变成的情况.最后加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这句话.
“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主要说明采用最多的是有机溶剂提取,但并不排除有其他情况,这些副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什么是青蒿素、青蒿素的功效及其治病原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青蒿素的合成路线等.
(2)分类别,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根据萃取原理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两种方法.
(3)“主要”起限制作用,说明青蒿素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多种,但大量采用的是有机溶剂提取的方法,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成都市中考语文)写作
12.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
请补充完成题目《想念》,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要在作文中设置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如果能设置明暗两条线索则更佳。
(2)字数不少于700,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3)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和老师的姓名。
【考点】半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显得更灵活,收放自如,尤其是提示语的运用,能够给考生提供写作的源泉,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回味生活中的重大的人和事,以达到“我手写我心,我心诉我情”的课标要求.
【审题立意】补充完整题目,并审清题目的意图是写好本次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这个“想念”可以是“儿时玩伴”“昔日小径””“书”“山”“老屋”等词语,这些都提醒学生可从校园、家乡、自然山水、书中天地等题材入手进行写作.
【思路点拨】新颖的构思,往往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写与“朋友”的想念,与“恩师”的想念,但是如果我们借助一个物来写自己与朋友与恩师的相见,也许更能受到读者的青睐.如例文《想念爬山虎》,小作者就由爬山虎这一载体,回忆了自己与师友相伴的美好的过往,流露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留恋与怀念之情.
【写作创新】除此之外,构思的角度还有很多.如写想念挫折,可以写我们还不够成熟,生活中、学业上遇到的挫折总是能轻易将自己打败,告诉我们在哪个地方跌倒了,就要学会从哪个地方爬起来.想念“书中的人物” ,与“成功”的想念等.“文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大家在写作文时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出彩的原则,写出一篇篇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解答】(成都市中考语文)【例文】
想念爬山虎
美丽的终究美丽过,美好的也仍然存在着.
﹣﹣题记
越过斑驳的朱门,再见那葱郁的爬山虎,它仍未失去夏季里生机勃勃的风采,郁郁葱葱,让我仿佛看到了那穿梭在爬山虎之间匆匆的时间光影.
侘傺的风在夏季里兴起,随我一同侧身闪进校园,随即而来的便是锣鼓喧天的鼓号声和铺天盖地的一簇浓浓的绿色.
那爬山虎的生命力是那样旺盛,在夏末喷薄着过人的生命力.第一次踏进这座校园,便注意到了那教学楼一侧的绿色.那时我从未见过这样葱郁的植物,蔓延了大半个教学楼,在夏季炽热的风的拂动下,像一汪绿色的瀑布在墙上涌动.
爬山虎仍在秋夏交替的季节里肆意地绿着,我深情的望着葱郁的绿色,追忆起从前,多少次我在它的面前与伙伴欢快地走过.张老师见我站在这里,淡淡的一笑;“来看看?”我这来回过神来,有些怔怔的点了一下头.“到操场上转转吧.”
一片鲜亮的橙色充斥了我的眼睛.一群略显稚嫩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队服,正在休息,几个女生抱着鼓围坐在一起聊着什么,哈哈直笑,露出雪白的牙齿,几个男生手持锃亮的小号,追着跑了好远…像曾经的我,也最喜欢鼓号队排演的日子.可以抛开书本,没有顾忌的跑啊,跳啊…环顾一遭,那曾见证了我和伙伴们在操场上追逐的沉默的白杨,那篱墙一隅的一丛青竹,那隐匿了我与同伴许多小秘密的花草,见不到了踪迹.只有那抹爬山虎,还覆盖在墙上,与这一群孩子鲜亮的橙色服装相衬.
蓦然间记起老校长,他的办公桌上总挂着几只墨水未干的毛笔,像片片花瓣合拢的墨莲静立.“你们毕业那一年,他也退休了.”我这才注意到,张老师本就不年轻的脸上更添了几丝蜡黄,说起陈年往事,多不少苍凉.
那一片橙色的身影又集合起来,又是一群纯真的孩子,活跃在我记忆里的我们的影子里.我要走了,那一片爬山虎颔首静立,仿佛在与我告别.
我并不是沉溺于过往,而是想追忆曾经美好的回忆;我不是怀念经的校园,我只是怀念有师友相伴的往昔.美好存在于过去,但没有什么悲伤,就像一年绿一年的爬山虎,未来永远有人领跑绿色,永远领跑明天.
一、诗歌鉴赏.
13.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1)“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2)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情感?
【考点】即事感怀诗.
【分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的喜悦之情.首联概括了以前的友谊;颔联书写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尾联写出他们重逢的情景.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的意思是: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流逝,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
(2)认真阅读本诗可知,本诗除了表现了与友人相会时的喜悦之外,还有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刚见面又要分别的悲哀,对年华逝去的感叹.
答案:
(1)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时光流逝,生动形象.
(或:对比用“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2)①昔日相逢醉饮的追忆;②别后多年漂泊的感慨;③今朝又得相会的欣喜;④刚见面又别离的悲哀;⑤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喟叹.(一点1分,两点即可满分)
译文:
在江汉就曾经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尽醉而还.
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今日相见虽欢笑如旧,可惜人已苍老鬓发斑斑.
为何我不与故人归去?因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成都市中考语文)
二、文言文阅读.
14.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既览必发为诗 | 既: …之后,已经 |
②嗜奇之士恨焉 | 恨: 遗憾 |
③会予于京师 | 予: 我 |
④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 暇: 时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②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 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考点】(成都市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天台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既:…之后(已经);
②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恨:遗憾
③在京城和我会遇.予:我.
④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暇:时间.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方:正,当;尝:曾经.句子翻译为: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
②如:像;得:能够.句子翻译为: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3)A 原文的表达是: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答案:
(1)①既:…之后(已经) ②恨:遗憾 ③予:我④暇:时间
(2)①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
②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3)A
三、(成都市中考语文)名著阅读.
15.他离群索居,自我封闭,惟有大自然能给他一些安慰。特雷泽•德•布伦瑞克说,“大自然是他惟一的知己”,是他的庇护所。一八五一年认识他的卡尔•纳特说,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那样热爱花草、云霞和大自然,他似乎是靠这些活着。贝多芬自己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爱田野……我爱一棵甚于爱一个人……”﹣﹣在维也纳时,他每天都要围着城墙转一圈。从黎明到黑夜,在田野里,他独自散步,帽子也不戴,顶着太阳,或者冒着雨。
(1)选文出自《 名人传 》,作者是 罗曼•罗兰 。
(2)文段中的贝多芬生活痛苦,惟有大自然能给他一些安慰,从整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时期,贝多芬的最大痛苦是什么?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名人传》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力.
【解答】(1)根据题目材料中提到的人物﹣﹣贝多芬可以推知选文的作者和名称.
(2)联系原著内容可知此时贝多芬已失聪.
答案:
(1)名人传; 罗曼•罗兰.
(2)贝多芬此时已完全失聪.
四、现代文阅读.
16.散 步
龙应台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成都市中考语文)大年初三,二00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注】龙应台: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节,概括回答。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3)第⑪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
(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5)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
(龙应台)
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莫怀戚)
【考点】(成都市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我和朋友的母亲都得了老年痴呆症,我们为了让母亲安心,制作各种让母亲“安心”的证明;回到母亲身边,母亲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我不断安慰母亲,但是无济于事;只能牵着她的手在凌晨四点散步,如同以前她带我散步,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解答】(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通过提示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可以看出,我和家萱相似的做法是““我”们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
(2)本题是对句式表达的考查,尤其是注意反问句和排比句.解答思路:指出句子表达方式,结合文段分析表达效果,选择最适合文章的句子.反问句是明知故问,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小心翼翼、无奈的心理,而没有“一张一张.小心地”,则显得我对这些证明很随意,表达不出我的无奈和小心.
(3)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以冬夜的黑暗、寒冷烘托我内心的难过;渲染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衬托“我”当时面对母亲衰老无可奈何的难以言喻的痛处.
(4)本题是对题目作用的考查.题目的作用有:1作为文章的线索、2运用比喻或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感情的触发点6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散步”这一细节突出的是我对和自己血脉相连的母亲衰老的哀痛;我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在凌晨四点散步则表现了我不管何种情况都爱着母亲;因此散步是我爱和痛表现的主题;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而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所以用“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
(5)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探讨.结合给的材料,寻找材料的共同点,再结合文章来体会即可.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本文的关键句是“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从中可以看出本文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答案
(1)“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
(2)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
(3)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
(4)“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
(5)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五、语言运用.
18.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内容。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12日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获悉,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负责的“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研究已于日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双氢青蒿素在治疗疟疾的同时,将有望为人类治疗免疫学疾病作出新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表示,屠呦呦研究团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经过药效和临床预试验证实其对红斑狼疮疗效显著。一种新药在上市前,需经过多次临床前研究及多期临床试验,以检测其是否安全有效。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屠呦呦研究团队完成了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申请,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规定,同意进行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
【考点】提取新闻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闻信息的提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会压缩语段的方法,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新闻的核心内容.
【解答】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在于如何把握核心信息,再就是简洁概括的语言描述.阅读文段可以从中提炼出报道对象:屠呦呦;事件:负责的“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研究已于日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时间:12日.细读材料可知,材料的二、三、四句具体介绍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情况,是材料的次要信息,概括时需要舍弃.由此可以提炼答案.
答案:青蒿素又挑战红斑狼疮,屠呦呦研究团队新成果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或屠呦呦负责的“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研究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19.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如果你是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推荐人,请为屠呦呦拟写一段颁奖词。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目是综合读写题,考查了学生的筛选分析与概括表达的整合能力,以及颁奖词的写作.
【解答】本题目考查了学生的筛选分析与概括表达的整合能力,以及颁奖词的写作.
作答本题,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颁奖词的特点和写法﹣﹣
特点:(一)情感性 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二)深刻性 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三)简洁性 颁奖词非常精练简洁.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要求,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四)系列性 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是一个系列.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具体人物对象的事迹不同.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写法:(一)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二)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三)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四)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
第二步,学生再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提取重要信息,然后结合颁奖词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准确、简洁、生动的概括表达.
答案: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 前几天一篇《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与屠呦呦的半个客厅》的文章火遍了朋友圈。说到朋友圈,我们不得不说,当下流行的聊天软件﹣﹣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交流和沟通:可以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也可分享到朋友圈。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突破3亿。
请写一段介绍微信图标的话。(60字左右)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是综合读写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筛选与概括表达的整合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考查了学生分析筛选、概括表达,以及图文的转换能力.
作答此题,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关键信息.
另外,也需要看一下资料中所给的图,所给图形属于图文转换中以徽标为命题材料的类型.
以徽标为命题材料的图文转换题作答方法总结: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2、注意部分和细节.3、表面描述.4、深层寓意:①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②徽标体现举办地的地域特色.5、语言表述:①画面阐释平实、简洁.②寓意准确、简洁.③平时做题要动笔.
材料中所给图文,正是微信的标志,微信的标志,正像大小两张人脸,睁着两只眼睛看着.
答案:
示例:微信图标由一大一小两个相似的抽象图案部分叠加构成,像两张人脸,睁眼看着你,也看着这个世界.微信图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交流和沟通的,使用微信,你的社交生活从此与众不同.
第1页(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