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东莞中考 > 东莞中考试题 > 东莞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12-26 15:43:34文/王蕊

2018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化学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8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是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C.蔗糖易溶于水是蔗糖的物理性质

D.铜能导电是铜的化学性质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              B.糖水              C.黄铜              D.氢气

3.厨房中现有下列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面粉              C.食盐              D.白酒

4.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根据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离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属于金属元素              D.钠的质子数为11

6.化学反应6CO2+6H2OX+6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3H6O3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碳酸钠粉末

C.

        稀释浓硫酸              D.

     加入大理石

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B.              C.              D.

9.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10.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              B.              C.              D.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2.向10mLpH为12的溶液中加入试剂,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加水              B.氢氧化钠颗粒              C.pH为4的溶液              D.稀硫酸

13.盐酸先生闯迷宫(如图),请你帮他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14.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二、化学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2分)

15.现有氢氧化钠、熟石灰、高锰酸钾、氢气、干冰、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等物质,请按要求选择:舞台常用     固体的气化,产生烟雾弥漫的感觉;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容易产生一种有毒的气体是     ;资源广、燃烧值高、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是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炉具清洁剂中常含有     ,可以除去炉具中的油污.

16.按要求填写下表.

物质名称

氦气

     

     

     

化学式

     

     

FeO

H2SO4

KOH

17.在如图的实验中,A烧杯是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见到大烧杯内装有无色酚酞溶液的B烧杯溶液变红色,从分子的角度,说明     .氨水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属于     (填酸、碱、盐),打开装有氨水的瓶盖,闻到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它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18.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2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欲将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4)由图2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多选).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9.如图甲(①﹣⑤)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2)图中②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乙,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g.

(4)若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配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三、(本题有2小题,共15分)

20.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1)、(4)后面注明反应基本类型.

(1)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     

(2)甲烷燃烧     

(3)工业炼铁     

(4)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碱     .

2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     ;③是     ;

(2)根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四、(本题有2小题,共20分)

22.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纯净O2,应选用上图中的C和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得到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应选用上图中的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请写出由A、B、E组成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先往长颈漏斗加水,液封漏斗末端,用止水夹夹好橡胶管,再往     ,如果     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3.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甲.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按着     排干净     ,再放入滴瓶中吸取液体.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猜想二成立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猜想一成立

(3)图乙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五、(本大题2小题.共15分)

24.Na2S2O3(硫代硫酸钠)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硫代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硫代硫酸钠分子中Na、S、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硫代硫酸钠分子中Na、S、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4)158克硫代硫酸钠含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5.7g钢样品,投入装有1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10.0g)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1)反应中产生氢气     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0.1%)

(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0.6%~2%为高碳钢.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     .

(3)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CO2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原因是     .

 


2018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8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是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C.蔗糖易溶于水是蔗糖的物理性质

D.铜能导电是铜的化学性质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蔗糖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铜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              B.糖水              C.黄铜              D.氢气

【考点】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粗盐中有食盐、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氢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3.厨房中现有下列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面粉              C.食盐              D.白酒

【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4.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F3: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反应前的图中的三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可由分子构成分为两种,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反应后的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应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分子,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中间的图表示,反应前的三个分子分裂为六个原子,六个原子重要结合能形成生成物的两个分子.

【解答】解:A、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反应后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后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间隔;故B正确;

C、反应前与反应后中间的图明确表示出分子再分成原子的过程;故C正确;

D、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本反应前的两种物质全部为单质,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D.

 

5.根据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离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属于金属元素              D.钠的质子数为11

【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A、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形成钠离子,所以钠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故A说法错误;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故B说法正确;

C、钠属于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钠的质子数为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6.化学反应6CO2+6H2OX+6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3H6O3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增减解答.

【解答】解:从6CO2+6H2OX+6O2可看出反应物中有六个碳原子,18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生成物质氧气中含有12个氧原子,所以X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六个氧原子,只有C符合,故答案选C.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碳酸钠粉末

C.

        稀释浓硫酸              D.

     加入大理石

【考点】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44:加热器皿﹣酒精灯;48: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B.              C.              D.

【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一会儿后与氧气隔绝,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故正确;

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故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故选:A.

 

9.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考点】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区别O2、CO、CO2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CO2;不能将O2、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只能鉴别出CO2;不能将O2、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C、用实验测定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程度能够鉴别三种物质,但是比较麻烦,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O2,木条火焰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比较方便.所以此方法可行;

故选D.

 

10.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              B.              C.              D.

【考点】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E7: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中鸡蛋进入瓶内,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

B、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C、C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

D、D中塑料瓶变瘪是由于NaOH与CO2反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产生的现象.

故选B.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考点】7R:溶质的质量分数;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B、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分析解答;

C、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A、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能溶解度不同,等量的水溶解等量的溶质造成,若是饱和溶液,则该说法成立,但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00毫升×1.2克/厘米3×10%=24克,正确;

C、若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常用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若采取降温恰好饱和的方法,溶质、溶剂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发生不变,故错误;

故选B.

 

12.向10mLpH为12的溶液中加入试剂,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加水              B.氢氧化钠颗粒              C.pH为4的溶液              D.稀硫酸

【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向显碱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或水时,溶液的PH一定变小;向显碱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物质时,溶液的PH一定升高.

【解答】解:A、向10mLpH为12的溶液中加入水,碱性会减弱,溶液的pH肯定变小,故错误;

B、向10mLpH为12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碱性会增强,溶液的pH肯定变大,故正确;

C、向10mLpH为12的溶液中加入pH为4的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碱性会减弱,溶液的pH肯定变小,故错误;

D、向10mLpH为12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碱性会减弱,溶液的pH肯定变小,故错误;

故选:B

 

13.盐酸先生闯迷宫(如图),请你帮他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解决该题应该找出一条不能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构成的路.酸的化学性质有:能够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够和碱反应,能够和某些盐反应.

【解答】解:A、由于盐酸能与较活泼金属镁、铁、锌等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盐酸不能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反应.故B符合题意;

C、由于盐酸能与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等碳酸盐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盐酸能够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起中和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考点】2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85:金属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对比实验①和②,锌的质量相同,稀盐酸的体积相同,反应条件相同,但稀盐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盐酸的体积相同,但反应条件不相同,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盐酸的体积相同,但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锌的质量相同,稀盐酸的体积相同,但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解答】解:A、对比实验①和②,锌的质量相同,稀盐酸的体积相同,反应条件相同,但稀盐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即10%的盐酸溶液比5%的稀盐酸反应更剧烈;故A正确;

B、对比实验②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盐酸的体积相同,因锌和稀盐酸反应的条件(温度)不同,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B不正确;

C、对比实验②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盐酸的体积相同,但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C不正确;

D、对比实验①和②,锌的质量相同,稀盐酸的体积相同,但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D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2分)

15.现有氢氧化钠、熟石灰、高锰酸钾、氢气、干冰、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等物质,请按要求选择:舞台常用 干冰 固体的气化,产生烟雾弥漫的感觉;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容易产生一种有毒的气体是 CO ;资源广、燃烧值高、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是 氢气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熟石灰 ,炉具清洁剂中常含有 NaOH ,可以除去炉具中的油污.

【考点】94: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6R:二氧化碳的用途;6V:一氧化碳的毒性;HN: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熟石灰、高锰酸钾、氢气、干冰、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等物质的性质和相应的用途回答.

【解答】解: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从而出现水雾,所以舞台常用二氧化碳固体的升华,产生烟雾弥漫的感觉;通风不畅时,氧气不足,燃烧煤气时能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燃烧放热多、燃烧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用水制取,来源广,可再生;沼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且价格低廉,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炉具清洁剂中常含有氢氧化钠,可以除去炉具中的油污.

故答案为:干冰;CO;氢气;CH4; 熟石灰;NaOH

 

16.按要求填写下表.

物质名称

氦气

 氧化亚铁 

 硫酸 

 氢氧化钾 

化学式

 S 

 He 

FeO

H2SO4

KOH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单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和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有时还要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读出来,如SO2、P2O5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硫属于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S.

氦气是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He.

FeO中铁元素显+2价,从右向左读,读作氧化亚铁.

H2SO4是硫酸的化学式,读作硫酸.

KOH从右向左读,读作氢氧化钾.

故答案为:S;He;氧化亚铁;硫酸;氢氧化钾.

 

17.在如图的实验中,A烧杯是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见到大烧杯内装有无色酚酞溶液的B烧杯溶液变红色,从分子的角度,说明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氨水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属于 碱 (填酸、碱、盐),打开装有氨水的瓶盖,闻到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它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 色.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解答】解:A烧杯是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见到大烧杯内装有无色酚酞溶液的B烧杯溶液变红色,从分子的角度,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氨水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属于碱;

打开装有氨水的瓶盖,闻到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它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故填: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碱;蓝.

 

18.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 (填序号);

(2)图2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甲 (填“甲”或“乙”);

(3)欲将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降低 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4)由图2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BD (填序号)(多选).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考点】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根据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首先确定出在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出在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比较溶液中溶剂的多少;然后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出降温至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溶液状态的变化及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

【解答】解:(1)由于在三个烧杯中只有B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因此B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B

(2)由于在等量的30℃的水中全部溶解了25g硝酸钠,而20℃的水没有全部溶解25g硝酸钠,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甲

(3)欲将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填:降低;

(4)A、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但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它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比较出它们原来的溶剂的多少即可;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即等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则溶剂甲<乙,故B正确;

C、由于甲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质量会减小,而乙的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降温后溶液的质量甲<乙,故C错误;

D、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乙溶液已经不再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

故选BD

 

19.如图甲(①﹣⑤)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②⑤①④③ .

(2)图中②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药匙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乙,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18.2 g.

(4)若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配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4)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Cl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药匙.

(3)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0g+5g=15g,游码的质量为3.2g;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15g+3.2g=18.2g.

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8.2g=163.8g(合163.8mL).

(4)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②⑤①④③;(2)药匙;(3)18.2;(4)小于.

 

三、(本题有2小题,共15分)

20.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1)、(4)后面注明反应基本类型.

(1)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 2H2O22H2O+O2↑,分解反应 

(2)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 

(3)工业炼铁 Fe2O3+3CO2Fe+3CO2 

(4)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碱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FA: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甲烷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高温条件下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生石灰与水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生石灰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2H2O22H2O+O2↑,分解反应;CH4+2O2CO2+2H2O;Fe2O3+3CO2Fe+3CO2;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2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 铁(或Fe) ;③是 氧化铜(或CuO) ;

(2)根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BaCl2+H2SO4=BaSO4↓+2HCl .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据溶液的颜色判断所含 的离子,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并判断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2)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硫酸与某盐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是白色沉淀,则编号④的物质可能是氯化钡或硝酸钡,据此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所以稀硫酸是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所以硫酸水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2)根据稀硫酸加入指示剂后变红,说明是在稀硫酸中滴加石蕊,从而说明了硫酸可使石蕊变红;

(3)硫酸可与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对应的酸,与氯化钡反应的方程式是:BaCl2+H2SO4=BaSO4↓+2HCl,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铁(或Fe);氧化铜(或CuO);

(2)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均可).

 

四、(本题有2小题,共20分)

22.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仪器B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纯净O2,应选用上图中的C和 ADH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得到的物质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应选用上图中的 ABEF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4)请写出由A、B、E组成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先往长颈漏斗加水,液封漏斗末端,用止水夹夹好橡胶管,再往 长颈漏斗注水 ,如果 漏斗内的液面 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考点】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6D:氧气的制取装置;6E:氧气的收集方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后的物质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熟记常用的化学方程式;

(4)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试管;长颈漏斗;

(2)该方法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仪器ACD;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所以选择仪器ACDH;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结束后的固体是氯化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故填:ADH;2KClO32KCl+3O2↑;混合物;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的药品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BE;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收集装置选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ABEF;CaCO3+2HCl=CaCl2+H2O+CO2↑.

(4)先往长颈漏斗加水,液封漏斗末端,用止水夹夹好橡胶管,再往长颈漏斗注水,如果漏斗内的液面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长颈漏斗注水;漏斗内的液面.

 

23.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甲.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红 色.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按着 橡胶帽 排干净 空气 ,再放入滴瓶中吸取液体.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猜想三 .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二成立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成立

(3)图乙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D (多选)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3:酸的化学性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2)【实验探究】根据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进行分析;

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3)A、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根据横轴的意义分析,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C、A点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

D、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按着橡胶帽排干净空气,再放入滴瓶中吸取液体;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实验探究】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猜想三不合理;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

 

 

 

 

有气泡产生

 

 

没有气泡产生

 

(3)A、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故A错;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B错;

C、A点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因此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生成的NaCl,故C正确;

D、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故D正确.

故选CD.

故填:(1)红;橡胶帽;空气;NaOH+HCl═NaCl+H2O;(2)猜想三;产生气泡;没有气泡产生;(3)CD.

 

五、(本大题2小题.共15分)

24.Na2S2O3(硫代硫酸钠)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硫代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8 ;

(2)硫代硫酸钠分子中Na、S、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2:3 ;

(3)硫代硫酸钠分子中Na、S、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3:32:24 ;

(4)158克硫代硫酸钠含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DB: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1个硫代硫酸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硫代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32×2+16×5=158.

(2)1个硫代硫酸钠分子是由2个钠原子、2个硫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硫代硫酸钠分子中Na、S、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3.

(3)硫代硫酸钠分子中Na、S、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2):(16×3)=23:32:24.

(4)158克硫代硫酸钠含氧元素的质量是158g××100%=48g.

故答案为:(1)158;(2)2:2:3;(3)23:32:24;(4)48g.

 

2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5.7g钢样品,投入装有1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10.0g)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1)反应中产生氢气 0.2 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0.1%)

(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0.6%~2%为高碳钢.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 高碳钢 .

(3)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CO2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原因是 钢中含碳量少,所以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

【考点】8F: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8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分析】(1)随钢样中铁不断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剩余物质的质量不断减小,待质量不再改变时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完全反应时质量差,求得放出氢气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产生氢气质量计算钢样中所含量铁的质量,并计算中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即质量分数;

(2)根据钢样中铁的含量推算出含碳量,并与分类标准进行对比,判断钢的类别;

(3)根据燃烧时碳生成二氧化碳使质量减小,同时铁与氧气生成铁的氧化物而使质量增大,对比二者变化量,解释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的原因.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产生氢气质量=5.7g+10.0g+10.0g﹣25.5g=0.2g

设5.7g钢样品中含铁质量为x,则:

Fe+2HCl═FeCl2+H2↑

56             2

x              0.2g

=  x=5.6g

则这种钢样品铁的含量=×100%=98.2%

(2)该钢样中含碳量=1﹣98.2%=1.8%,0.6%<1.8%<2%,∴属于高碳钢;

(3)灼烧后钢样品时,碳生成二氧化碳使质量减小,同时铁与氧气生成铁的氧化物而使质量增大;钢中含碳量少,所以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故答案为:

(1)0.2;98.2%;(2)高碳钢;(3)钢中含碳量少,所以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查看更多【东莞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