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 D.
1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有颜色的变化 B.会发光放热
C.一定有气体生成 D.有新物质生成
12.(2分)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氧原子和氢原子 D.氢分子和氧分子
13.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表述中,其中有严重错误的是()
A.绿色化学就是生产不含化学成分的物质
B.绿色化学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C.绿色化学是要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现放”
D.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4.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粒子是阳离子
B.乙粒子是原子
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
15.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6.下列变化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冰,分离液态空气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动植物呼吸,电灯通电发光 D.鸡蛋变臭,火药爆炸
17.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0 B.34 C.44 D.78
18.在实验室中,存放有毒药品的柜橱应贴的标识是()
A. B. C. D.
1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1.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 C. D.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隔,原子间无空隔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g B.15.0g C.14.5g D.14.0g
24.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
2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
①装药品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排水法收集气体 ④固体装置 ⑤加热 ⑥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⑦停止加热.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②⑤④⑥⑦ C.②①④⑤③⑥⑦ D.①④②③⑤⑦⑥
2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完毕时用酒精灯盖盖灭酒精灯的火焰
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27.下列结构示意图中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1)(2) B.(2)(3) C.(3)(4) D.(2)(4)
28.若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案()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
B.分别闻气体的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两种气体的容器中,观察现象的变化
D.分别在盛有两种气体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的变化
2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Com]
30.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6个电子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二、江门化学填空题(共5道小题,共17分)
31.(5分)化学用语是研究化学的工具,用符号表示
两个氧原子
三个铜原子
1个氦原子
一个铝离子
两个镁离子.
32.(3分)图1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1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3.(2分)如表是某原子(在ZAX X为元素符号,Z为原子的质子数、A为该原子的质量数)的相关数据:
| 1H | 2H | 3H | 16O | 18O | 18F |
质子数 | 1 | 1 | 1 | 8 | 8 | 9 |
中子数 | 0 | 1 | 2 | 8 | 10 | 9 |
核外电子数 | 1 | 1 | 1 | 8 | 8 | 9 |
分析以上数据,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请写出其中两条:
(1)
(2).
34.(4分)根据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电子.
35.仔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的溶液是“非典”时期常用的消毒剂.①通常状况下过氧乙酸为无色的液体,②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⑤加热到110℃发生强烈爆炸,⑥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⑦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1)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填序号)
(2)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填序号)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填序号).
三、实验题(共6道小题,共23分)
36.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硫在空气中燃烧 |
|
|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
|
|
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写出两条即可):①②.
37.如图是某课外小组设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依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填代号),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装置为(填代号),其中可选择的共同仪器有(填代号).
①化学试剂;②带塞子的试管;③带铁夹的铁架台;④酒精灯.
(2)实验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
(3)下列装置中有一套用于制氧气是不合理的,装置中的不合理之处为:
①②.
38.(3分)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①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②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是.
39.(2分)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D分别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要求真空.
3 Li 锂 | 4 Be 铍 | 5 B 硼 | 6 C 碳 | 7 N 氮 | 8 O 氧 | 9 F 氟 | 10 Ne 氖 |
11 Na 钠 | 12 镁 Mg | 13 Al 铝 | 14 Si[:] 硅 | 15 P 磷 | 16 S 硫 | 17 Cl 氯 | 18 Ar 氩 |
(1)硫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A、B、C、D 4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是(填字母序号).
40.通过学习化学,同学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请从微观(分子或原子)角度来解决下列化学问题.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不同之处是;
(3)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41.(3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提示:氢气燃烧生成水)
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生成的新粒子是.
2018年江门市九年级期中化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分析】A、根据化学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科学家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的成成果进行分析.
【解答】解: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正确;
B、化学中的好多发明都是先进行猜想,然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到的,正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而不是阿伏伽德罗,错误;
D、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改变了人的衣食住行,正确.
故选:C.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分析】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
【解答】解:A、氧元素是第一位,故A选项正确;
B、硅元素是第二位,故B选项错误;
C、铝元素是第三位,故C选项错误;
D、铁元素是第四位,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氦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分析】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气体.
【解答】解:由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可知,A答案正确.
故选A.
4.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化钠晶体 D.水银
【分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碳等共价化合物、氢气等气体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解答】解: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不正确;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B不正确;
C、氯化钠晶体由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构成;故C正确;
D、水银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D不正确;
故选C.
5.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
A.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能溶于水
D.氧气不易溶于水
【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收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实验室收集氧气时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D.
7.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总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质子数,故选项错误.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外电子总数,故选项错误.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电子层数,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下列物质中,暂未计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分析】暂未计人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故选:B.
9.九月走进颐和园大门,可闻到怡人的桂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桂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香味.
故选:C.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容易溅落炸裂瓶底,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向集气瓶外扩散,污染空气,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不污染环境,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解答】解:A、集气瓶中没有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容易溅落,从而把集气瓶炸裂,装置不正确.
B、集气瓶中没有水或显碱性的溶液,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向集气瓶外扩散,污染空气,装置不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不污染环境,装置正确.
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正确.
故选AB.
1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有颜色的变化 B.会发光放热
C.一定有气体生成 D.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逐项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有颜色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变为液态氧,变为淡蓝色,但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有发光放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生成,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是化学变化但没有气体生成,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2.(2分)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氧原子和氢原子 D.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微粒保持,据此解答.
【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观察选项,故选A.
13.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表述中,其中有严重错误的是()
A.绿色化学就是生产不含化学成分的物质
B.绿色化学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C.绿色化学是要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现放”
D.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的含义去考虑本题.绿色化学并不是有严格定义的,是一种理念.
【解答】解:绿色化学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尽可能把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化学.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说绿色化学就是生产不含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绝对错误的.
故选A.
14.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粒子是阳离子
B.乙粒子是原子
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
【分析】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微粒的性质.
【解答】解:A、甲粒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8,属于原子.故A说法不正确;
B、乙粒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10,属于阴离子.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于甲、乙的核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反应中已得到两个电子,乙粒子是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阴离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5.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分析】A.根据液氧的储存方法来分析;B.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淡蓝色的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内,故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
C.氧气不具可燃性,具有助燃性,故错误;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非金属气体单质,故正确.
故选C.
16.下列变化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冰,分离液态空气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动植物呼吸,电灯通电发光 D.鸡蛋变臭,火药爆炸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结冰,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动植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鸡蛋变臭,火药爆炸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7.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0 B.34 C.44 D.78
【分析】依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分析解答.
【解答】解: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故选B.
18.在实验室中,存放有毒药品的柜橱应贴的标识是()
A. B. C. D.
【分析】根据标识代表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
A、一个方形中间有一个骷髅头,表示药品有剧毒,故A正确;
B、手掌的中间有一滴水,表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是节水标志,故B错误;
C、试管的下面有手和桌面,表示该药品有腐蚀性,故C错误;
D、圆圈中间的火柴画了一斜线,表示禁止烟火,故D错误.
故选A.
1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分析】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是多变一,分解是一变多.
【解答】解:
A、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析】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同种分子构成同种物质;
B、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解答】解: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同种分子构成同种物质,所以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故A正确;
B、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B正确;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但电子不是离子,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1.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 C. D.
【分析】根据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及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为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隔,原子间无空隔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相互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只能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错误;
B、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错误;
C、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正确;
故选D.
2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g B.15.0g C.14.5g D.14.0g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得食盐质量=15.0g﹣0.5g=14.5g.
故选C.
24.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
①装药品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排水法收集气体 ④固体装置 ⑤加热 ⑥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⑦停止加热.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②⑤④⑥⑦ C.②①④⑤③⑥⑦ D.①④②③⑤⑦⑥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⑤③⑥⑦.
答案:C
2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完毕时用酒精灯盖盖灭酒精灯的火焰
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分析】A、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分析,实验结束后,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根据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有爆炸的危险分析;
D、根据量筒读数的正确方法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解答】解:A、实验结束后,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或爆炸,故A操作正确;
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B操作正确;
C、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有爆炸的危险,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故C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仰视读数结果偏小,故D操作错误;
故选D.
27.下列结构示意图中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1)(2) B.(2)(3) C.(3)(4) D.(2)(4)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A、(1)中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2)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1)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故与(2)中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B、(2)(3)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C、由结构示意图中的粒子可知,(3)(4)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则(3)(4)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正确.
D、(2)(4)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8.若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案()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
B.分别闻气体的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两种气体的容器中,观察现象的变化
D.分别在盛有两种气体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的变化
【分析】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氮气还可用于制氮肥、做保护气等.二氧化碳有三个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故选项错误;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故选项错误;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
D、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氮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
所以:A、等于9mL错误;
B、大于9mL错误;
C、小于9mL正确.
D、无法确定错误.
故选C.
30.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6个电子[:]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内数字为原子的质子数;圆外的弧线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圆最近的弧线表示第一层,依次向外为第二层、第三层等;离圆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故A正确;
B、该原子的最外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故B错误;
C、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6,属于硫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未达到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道小题,共17分)
31.(5分)化学用语是研究化学的工具,用符号表示
两个氧原子 2O
三个铜原子 3Cu
1个氦原子 He
一个铝离子 Al3+
两个镁离子 2Mg2+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三个铜原子可表示为:3Cu;1个氦原子可表示为:He;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通常省略,故一个铝离子可表示为:Al3+;两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
故答案为:2O;3Cu;He;Al3+;2Mg2+;
32.(3分)图1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1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Na 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 7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45 .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图1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钠元素,故符号N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7,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答案:Na; 7; 35.45.
33.(2分)如表是某原子(在ZAX X为元素符号,Z为原子的质子数、A为该原子的质量数)的相关数据:
| 1H | 2H | 3H | 16O | 18O | 18F |
质子数 | 1 | 1 | 1 | 8 | 8 | 9 |
中子数 | 0 | 1 | 2 | 8 | 10 | 9 |
核外电子数 | 1 | 1 | 1 | 8 | 8 | 9 |
分析以上数据,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请写出其中两条:
(1)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
(2) 同种元素不同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
【分析】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很多种原子,而且这些原子的中子数不同,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根据相关数据不难看出,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原子,氧元素有两种不同的原子等,而且这些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在这些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1)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
(2)同种元素不同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34.(4分)根据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核外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 6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 得到 电子.
【分析】本题要明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以及元素的简单分类,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其中+8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是6,共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所以答案为:8;2;6;得到.
35.仔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的溶液是“非典”时期常用的消毒剂.①通常状况下过氧乙酸为无色的液体,②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⑤加热到110℃发生强烈爆炸,⑥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⑦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1)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填序号) ①②③
(2)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填序号) ④⑤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填序号) ⑥⑦ .[:学§科§网]
【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及题目提供的信息判断.
(2)根据化学性质的定义及题目提供的信息判断.
(3)根据及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描述物质的具体应用的句子判断.
【解答】解:(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状态、气味、溶解性等,故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①②③.
(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等,故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④⑤.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⑥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⑦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故答案为:(1)①②③;(2)④⑤;(3)⑥⑦.
三、实验题(共6道小题,共23分)
36.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硫在空气中燃烧 |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硫+氧气二氧化硫 |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 铝+氧气氧化铝 |
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写出两条即可):①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② 都是化合反应(合理答案均可) .
【分析】根据硫、铝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即可;反应的共同特征可以从反应类型、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放热、反应条件、物质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铝+氧气氧化铝;
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特征有: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与氧气反应;③生成物都是氧化物;④反应都放出大量热;⑤条件都是点燃;⑥都是固体与气体的反应等;
故答案为: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硫在空气中燃烧 |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硫+氧气二氧化硫 |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 铝+氧气氧化铝 |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都是化合反应(合理答案均可).
37.如图是某课外小组设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依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填代号) B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装置为(填代号) C ,其中可选择的共同仪器有(填代号) ②③ .
①化学试剂;②带塞子的试管;③带铁夹的铁架台;④酒精灯.
(2)实验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 催化作用 .
(3)下列装置中有一套用于制氧气是不合理的,装置中的不合理之处为:
① 试管口高于试管底 ② 导气管伸入过长 .
【分析】(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注意两套制取氧气装置的区别联系.
(2)正确书写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3)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有加热装置的,且每个步骤都有注意事项:如①为了防止药品受潮加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对着药品所在部位加热,且用外焰加热等.
【解答】解:(1)由图形可知,比较两套制取氧气装置的区别联系:是否需要加热.
(2)正确书写2H2O22H2O+O2↑,掌握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3)比较三个图形,可知第一个图中出现了两个错误: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导气管伸入过长.
故答案为:(1)B;C;②③;
(2)2H2O22H2O+O2↑;催化作用;
(3)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导气管伸入过长.
38.(3分)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①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 滤纸变红 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是 作对比 .
【分析】根据用浓氨水来验证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基本特征是化学上很经典的一个实验,其原理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能比较快地运动到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向空气中扩散,运动到盛酚酞试液的烧杯中,与酚酞试液接触,由于氨水属于弱碱,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与氨水罩在一起的酚酞试液变红色;B烧杯中酚酞试液没有与氨水接触,不能变红;图(2)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与滤纸上的酚酞试液接触,使滤纸上的酚酞试液变红;这两组实验说明了分在在不断运动;
②B烧杯是为了说明空气中成分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与罩在烧杯下的酚酞试液进行对比,说明了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是由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故答案为:①滤纸变红;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②作对比.
39.(2分)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D分别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要求真空.
3 Li 锂 | 4 Be 铍 | 5 B 硼 | 6 C 碳 | 7 N 氮 | 8 O 氧 | 9 F 氟 | 10 Ne 氖 |
11 Na 钠 | 12 镁 Mg | 13 Al 铝 | 14 Si 硅 | 15 P 磷 | 16 S 硫 | 17 Cl 氯 | 18 Ar 氩 |
(1)硫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6
(2)A、B、C、D 4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是 D (填字母序号).
【分析】(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进行解答;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以及第一层达到2个为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题目中的图可知硫原子序数为16,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16;
(2)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以及第一层达到2个为稳定结构,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容易得到电子,所以D容易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1)16;(2)D.
40.通过学习化学,同学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请从微观(分子或原子)角度来解决下列化学问题.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不同之处是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
(3)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分子之间有间隔 .
【分析】(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
(2)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微观构成分析;
(3)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特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不同之处是: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3)因空气中各成分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打气筒内气体的压强大于足球内气体的压强时,空气被压缩进入足球内.
故答为:(1)分子构成不同;(2)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3)分子之间有间隔.
41.(3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提示:氢气燃烧生成水)
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氢分子,氧分子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氧原子 ,生成的新粒子是 水分子 .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构成原子的微粒的数目关系分析回答.
【解答】解: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所以,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如下图:
②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
故答为:①见上图;②氢分子,氧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